2021年, 第6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 全选
    |
    专家论坛
  • 赵改善
    石油物探. 2021, 60(6): 86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概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碳中和愿景的产生背景,分析了其对石油工业、油服行业特别是地球物理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地球物理行业的应对之道。全球碳中和愿景的实施,将大幅度减少对油气能源的需求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压缩油服和地球物理服务市场空间,低碳化足迹要求也将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本,将给石油工业乃至油服行业、地球物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中国必须顺应碳中和的大势,谋划未来生存和发展之道,加快行业绿色低碳化转型,也应充分利用转型发展中的机遇点求得发展优势和实现突围发展。世界低碳化发展趋势必将使人类逐渐告别油气时代,但未来10~20年油气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地球物理行业应围绕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绿色服务、绿色系统几个维度优化自身的技术优势,创新技术体系、服务内容和应用场景,提升绿色低碳竞争优势,以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地球物理行业重点要以以下3条对策来应对碳中和挑战:通过数智化变革提升地球物理行业的低碳化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新能源与自然灾害预测等化石能源以外领域的多元化地球物理技术服务市场;发挥优势完善体系大力开拓碳封存技术服务市场。
  • 曲寿利
    石油物探. 2021, 60(6): 879-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中国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等盆地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是最重要的油气突破领域。以岩溶缝洞型、礁滩孔隙型、白云岩孔隙型和裂缝型为典型的4类特殊储层,具有构造圈闭复杂、储层多样、地表复杂、地下埋藏深、温压高、构造复杂和勘探目标尺度小、非均质性等特点,这导致了地震波场复杂、地震信号弱、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及地震各向异性强等诸多地球物理难题,极大地增加了此类油气藏勘探高精度地震成像与储层预测的难度。常规物探技术,即单一的采集或处理解释技术,即便是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配套措施,也难以有效解决问题。因此,面对此类深层复杂构造地质体的勘探,必须采用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路系统性地开展综合研究,从复杂地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质量地震采集入手,采用以深度域RTM成像为核心的地震成像处理,综合利用叠前、叠后地震属性开展沉积相带、储层与流体预测研究,精细刻画多尺度储集体,才能有效解决复杂地质体描述与目标落实问题。为此重点介绍面向深层复杂地质体,以叠前RTM深度成像和叠前反演为核心的地震一体化新技术,主要包括“小宽高”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小平滑面”速度建模与叠前深度成像技术以及“五维数据”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叠前反演等关键技术;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验证了地震一体化技术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围绕地震一体化技术开展工作,必须根据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和岩石物理分析,通过模型试验、野外现场试验科学优选适合的方法和参数,以达到方法技术应用效果和效益的平衡。
  • 唐文榜,李宗杰,韩革华,冯永强,樊佳方,段宽宽,姜华方
    石油物探. 2021, 60(6): 893-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地震数据采集得到的地震波是由反射波、规则干扰和噪声叠合而成的复合波,数据处理将淹没在干扰和噪声之中的反射波提取出来,再经过频率补偿使反射波高频成分的微弱振幅得以提升,从而得到主频高、频带宽的高分辨率数据。记录下来的反射波频率的高低,不能用“60dB高频死亡线”来衡量,用原始数据滤波扫描也得不到反射波频率的正确范围,而用采集+处理综合动态范围和地层吸收衰减模型可对反射波频率范围作出较客观的估计。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滤波扫描,才能得到正确的反射波频率范围。塔里木盆地沙漠区2ms采样间隔的常规处理数据高通滤波扫描结果表明,反射波频率可高达尼奎斯特频率(约240Hz),证明井中激发、地面接收采集到的数据已记录了这样的反射波高频成分。特征子波反褶积处理的实例证明了这样的微弱振幅高频成分是展宽高频段的有用信号。然而1ms采样间隔的高精度数据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其反射波高频仅达到120Hz,甚至更低至60Hz。之所以如此,是叠前时间偏移前的滤波和频率衰减所致,这种做法变相地将1ms采样的高精度数据当作4ms甚至8ms采样间隔数据使用。此外,抽稀时间和空间采样间隔的算法和处理措施会使反射波高频成分成倍降低。
  • 采集方法技术
  • 陈平,秦童,郭军,李少轩
    石油物探. 2021, 60(6): 906-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海上拖缆非观测系统因素造成的采集脚印有时较为严重,给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带来较大影响。在叠后提出基于曲波域的自适应导向滤波方法,利用曲波变换特殊的基函数和各向异性分解的优势,最优稀疏表征复杂的地震纹理和采集脚印时空内的“奇异性”,再根据采集脚印在曲波域的分布特点设计自适应滤波器,此滤波器以地震优势方向为导向压制采集脚印的多维曲波系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海上采集脚印在高维的曲波域系数分散且相对能量较小,能与主要地震反射信息进行区分,当构造复杂时基于曲波域的自适应导向滤波方法能较好压制此类采集脚印,同时不破坏其它地震纹理。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幅度减弱方差数据体上采集脚印造成的异常相干和断层“毛刺”现象,有效规避将采集脚印解释为“垂直断层”的风险,同时改善浅层的地震波组关系,影响部分砂体连通性的认识。
  • 韩志雄,陈敬国,王昆,张华,柳兴刚,张洪涛,刘春强
    石油物探. 2021, 60(6): 915-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M区块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较高。以往的勘探目标主要集中在不超过3000m的浅、中层。超过3000m的深层地震资料存在信噪比低、成像精度低等不足,并存在一定的层间多次波。为改善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提高深层地质目标成像精度,首先分析归纳了以往面向浅、中层勘探目标的采集参数造成深层成像精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排列长度较短、覆盖密度较低、倍频程不高、多次波较为发育等因素;然后根据理论计算和正演模拟结果,针对性地面向深层目标优化了覆盖密度、炮检距长度、扫描频率、多次波压制等采集参数;最后将优化后的采集参数应用于新的三维地震勘探中,结果显示其在深层成像精度、多次波压制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
  • 处理方法技术
  • 王立歆,陈国金,崔树果,吕秋玲,张亚红
    石油物探. 2021, 60(6): 925-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沙漠区可控震源资料通常存在严重的高能量黑三角噪声,应用常规的转换域滤波或基于Born近似的迭代反演预测-消除方法进行去噪时,效果不理想。利用新疆某工区可控震源资料,定性分析了黑三角噪声的形成机理,主要由散射面波和可控震源与地表之间的谐振形成。针对黑三角区内的散射面波消除问题,基于炮-检地震干涉及模式的匹配相减方法,研发了可控震源散射面波干涉预测与匹配相减技术,其特点是实测地震资料驱动,无需速度模型;同时,将该技术与用于压制如谐振等不规则强噪声的异常噪声压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可控震源黑三角综合去噪方法技术。以新疆某工区可控震源地震资料为测试资料,对比了该综合去噪技术与某商业软件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综合去噪技术能有效消除黑三角区内的强能量噪声,尤其是有效压制了散射面波,显著改善了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进而恢复地层真实反射特征,断裂和断溶体成像效果优于某商业软件。
  • 朱相羽,潘成磊,汤国松,刘立民,熊烨
    石油物探. 2021, 60(6): 937-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苏北盆地宽方位地震资料存在主测线方向覆盖次数明显高于联络线方向覆盖次数的问题,导致OVT域共成像点道集(OVG)上剩余曲率拾取的密度和质量在不同方位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宽方位层析反演的精度。提出了一套基于OVT域方位角分组的宽方位层析速度建模技术流程,首先根据苏北盆地地震数据中方位角分布特点,将OVG按照方位角范围划分为不同的方位角组,然后对每个方位角组分别进行射线追踪和建立线性方程组,利用线性方程组及其对应的方位角进行宽方位网格层析反演,得到一个速度更新量,依据此更新量形成一个新的速度模型。最后利用新的速度模型进行OVT域深度偏移成像。将其应用于苏北盆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结果表明:与常规层析建模技术相比,宽方位层析建模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精度,速度细节更加丰富,为提高苏北盆地宽方位地震资料复杂小断块成像精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王一惠,王小卫,张涛,赵玉莲,杨维
    石油物探. 2021, 60(6): 94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中国西部沙漠地区采集的地震数据分辨率低,且频带较窄,这主要是由近地表低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所致。因此,降低近地表低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和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对沙漠工区地震数据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概述了谱比法和峰值频移法的方法原理;然后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西部某沙漠工区地震勘探资料的Q值估计,并分析其适用条件与补偿效果,用于指导选择适合工区的Q值估计方法;通过对比相位补偿、振幅补偿和相位振幅同时补偿方法的不同效果,形成一套适用于研究工区的近地表Q值求取与补偿的处理流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谱比法,峰值频移法对近地表低速层的Q值估计更适合本工区;且相位振幅组合补偿方法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补偿作用效果显著。中深层地震数据的补偿结果表明,将利用峰值频移法估算得到的Q值与相位振幅组合补偿方法相结合,既可保持地震数据低频成分,又有效提高了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进而有效拓宽了地震数据的频带,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使得复杂构造区域的成像更加清晰准确。

  • 王江,涂国田,王杰
    石油物探. 2021, 60(6): 954-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针对断裂复杂、沉积相变化快,含油砂体分布范围小、厚度薄,预测难的问题,将无线电领域的频率域“载波调制”理念引入到地震资料处理中,用基于最大熵(Max Entropy)谱估计的最小二乘上、下三角阵分解(LS-LUD)算法,研发了ButHRS地震高分辨率双向拓频处理技术,将改进型Butterworth带通子波谱的包络作为目标函数,通过L1模计算方法得到谱调制加权因子,将短时窗数据的LS-LUD谱分解得到的振幅包络向改进型Butterworth带通子波谱的包络形态逼近,得到短时窗地震数据高分辨率谱。该技术不但在低频和高频两个方向上拓展了地震频带,有效压制了地震子波旁瓣,而且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同时,保持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小薄砂体的能力。将该方法应用于乌尔逊断陷铜钵庙断裂带的储层预测,经过三维地震拓频处理,目的层频带拓宽了40Hz(由10~55Hz拓宽到8~95Hz),精细刻画了铜钵庙断裂带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三维轮廓和有利储层分布,并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铜钵庙断裂带受东部物源控制,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认识,与钻井结果吻合度较高。

  • 邓光校,段心标,王震,马永强,马灵伟
    石油物探. 2021, 60(6): 964-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速度模型的精度决定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串珠”成像的效果。利用风化壳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速度误差下缝洞成像剖面和成像道集的特征,发现剖面中“串珠”成像的收敛情况对速度变化非常敏感,而道集的剩余时差对速度误差不敏感。利用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技术难以获得使“串珠”成像完全收敛的精细速度模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区速度扫描的单程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假设目标区以上的速度模型精度较高,首先利用分步傅里叶单程波波场延拓算子,将震源波场和记录波场延拓到目标区上方,再利用不同百分比的速度模型对目标区进行偏移成像,进而得到一系列不同速度下的目标区成像结果,改善了原来收敛效果不佳的“串珠”成像效果。塔河某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常规偏移成像的基础上,整体调整目标区速度,使原本收敛效果较差或未收敛的“串珠”成像更好地收敛,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串珠”识别能力。

  • 肖张波,张素芳,雷永昌,孙阳子,贾连凯,佘清华
    石油物探. 2021, 60(6): 971-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陆丰南古近系地层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活动强烈,地层接触关系复杂,解释难度大。常规窄方位采集数据的不足,导致中深层地层的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连续性差,完全依赖重处理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目标评价的需求,如何改善古近系中深层地层的成像是目前勘探的关键。首次在南海东部针对古近系地层采用深拖平缆双方位地震勘探,对比分析深沉放双方位三维与常规三维地震的采集参数,明确了深拖平缆双方位资料具有丰富的低频信号及照明优势。采用双方位联合速度建模及双方位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联合成像,解决双方位速度差异问题,提高速度建模精度,实现了双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融合处理。资料成果表明,新资料低频端信息更丰富,深层断面成像更加清晰,断裂样式和交切关系更可靠;地层接触关系及砂体边界刻画改善明显。勘探实践证实:深拖平缆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技术有效改善了古近系复杂构造的成像,在精细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推动了该区的勘探研究进程。

  • 解释方法技术
  • 翁雪波,潘仁芳,罗文军,朱正平,金吉能
    石油物探. 2021, 60(6): 983-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灯四段储层的发育及储集性能受白云岩中硅质含量的影响,与硅质白云岩相似的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给储层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该区白云岩中存在的结构特征复杂的硅质矿物成分,利用一种能够准确描述硅质矿物与储层的岩石物理模型来辅助预测有效储层。该预测方法将硅质矿物视为一种固体包含物,利用固体替换的方式求取岩石的基质弹性模量以描述硅质矿物结构特征,然后综合利用Kuster-Toksz(KT)模型、DEM模型、Gassmann方程和Wood方程构建新的岩石物理模型,在纵波速度约束下利用新的岩石物理模型反演各种孔隙的体积分数和硅质矿物的(形状)等效纵横比参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求取的横波速度曲线形态、偏差程度和相关性明显好于利用Xu-Payne模型和前人针对复杂缝洞储层模型求取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矿物结构特征,为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后续储层响应特征分析及储层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 张益明,张繁昌,丁继才,王迪,牛聪
    石油物探. 2021, 60(6): 995-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致密储层具有地层薄、孔隙度低、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现有储层预测技术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主要依靠人工从反演属性体中寻找可能的甜点区域。由于地层的砂岩含量、孔隙度值与地震反射特征并无直接关系,导致甜点识别准确率低。为此,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据分布特征,将全局和局部连接网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创建了适用于致密储层甜点预测的混合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其中局部连接网络负责学习数据分布特征,全局连接网络负责学习空间分布特征。在甜点预测时,先预测砂岩储层,在此基础上预测孔隙度值。为解决孔隙度数据分布不均匀、有效值与背景值比例不均衡的问题,以砂岩含量曲线为约束条件设置阈值,筛选高于阈值的对应层段的孔隙度值,建立了砂岩含量遮挡的孔隙度训练样本集构建方法。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致密砂岩甜点识别结果表明,孔隙度预测结果准确度高,能有效识别本区的致密储层甜点发育区。

  • 梁顺军,李金芝,胡峰,刁永波,王中海,周跃宗
    石油物探. 2021, 60(6): 1003-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如何提前预测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是否发生畸变现象及其畸变类型,进而判别深度剖面构造形态是否合理,是复杂构造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提出一种监控时间偏移剖面上构造畸变现象的方法,以构造+层速度模型为基础,沿层提取加权平均速度,得到沿层速度陷阱L-Va曲线(L代表层位;Va代表加权平均速度)。L-Va曲线形态主要有3种类型:①水平直线,揭示沿层没有发生速度陷阱,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未发生畸变;②下凹曲线,揭示沿层产生“速度下拉效应”的速度陷阱,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发生“向斜型”畸变;③上凸曲线,揭示沿层产生“速度上拉效应”的速度陷阱,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发生“背斜型”畸变。观测L-Va曲线变化趋势和几何形态,可判断时间偏移剖面目标层构造形态畸变程度、背斜高点漂离方向和距离,有利于指导变速时深转换和叠前深度偏移时克服速度陷阱,对时间偏移剖面构造畸变现象进行有效校正,判定深度剖面构造形态的合理性,提高构造圈闭落实精度。一般地,同一个勘探区域和同一个构造带的地层、构造特征和层速度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有井约束构造+层速度模型实例分析得到的认识,可以推广到无井约束的构造+层速度模型,从而监控无井约束偏移时间剖面构造畸变现象。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可以满足山地复杂构造油气勘探精度需求。

  • 王海峰,胡光义,范廷恩,徐云贵,胡叶正
    石油物探. 2021, 60(6): 1016-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传统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界面建模方法多基于多井解释和沉积模式分析,丰富的三维空间地震信息未能有效地参与约束建模过程。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地震数据构型界面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目的层油藏位置与构型界面相关的地震平面属性,将平面属性转换成二维图形,利用数学形态学将条状的构型界面转化成线状界面,再通过人工或霍夫变换方法拾取线段性界面,实现界面的数字化,然后将这些二维线段插入到油藏模型中,最终建立含构型界面模型。海上高品质地震资料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所构建的构型界面为垂直界面,简化了实际界面的空间产状,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思路。以渤海Q油田为例,详细阐述了构型界面建模的过程。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型界面建模方法为非均质复合砂体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和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综合研究与应用
  • 徐凤姣,谢兴兵,郭全仕,周磊,王新宇
    石油物探. 2021, 60(6): 1026-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储层岩石在低频电磁场作用下,会同时发生电磁感应和激电效应。为解决目前深层地热大地电磁(MT)勘探以单一电阻率作为解释参数的局限性,以及温度与激电参数间关系不明确等问题,有必要开展基于深层热储激电模型的MT响应特征研究。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基于MT正演理论,引入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实现了二维激电介质的有限差分MT正演。对比二维MT有限差分正演与一维解析解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结合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经验关系,开展了不同激电模型条件下二维MT正演模拟。分析不同激电参数对深层热储视电阻率与相位的响应特征,发现极化率参数引起的激电响应比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明显,且H偏振(TM)模式对激电参数的反应灵敏度优于E偏振(TE)模式。建议在实际深层地热MT勘探中,采用TM极化模式进行资料反演,并以电阻率和极化率两种参数联合解释,有助于提高地热勘探与热储评价效果。

  • 曹小玲,陈清礼,蒋涛
    石油物探. 2021, 60(6): 1036-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针对单通道盲源分离中由于缺少先验信息而导致的源信号数目无法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通道盲源分离的大地电磁工频干扰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50Hz工频干扰噪声的大地电磁观测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然后利用衰减率确定其源信号的数目和待处理的有效主成分的个数,解决了源信号个数无法确定的问题。由于大地电磁观测信号的客观规律符合源信号相互统计独立的假设,因此可以将盲源分离中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大地电磁工频干扰噪声压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地电磁原始信号被50Hz工频干扰噪声完全淹没的情况下,该方法仍能较好地压制工频干扰噪声。对添加了50Hz工频干扰信号的野外实测大地电磁信号去噪处理后发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