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5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25
  

  • 全选
    |
    基础研究
  • 李洪建,韩立国,巩向博
    石油物探. 2014, 53(4): 375-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深部复杂隐伏构造油气藏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层条件,模拟并分析其地震波场的传播特征尤为重要。研究并提出了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网格化及其高精度谱元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基于Delaunay三角网格剖分方法将模拟区域剖分为若干三角形网格,进而采用波前法将所有三角形网格重组,得到谱元法计算所需的四边形格。对比常规网格剖分方法,复杂构造网格剖分方法能够灵活适应速度边界的变化且网格均匀,质量较高。应用基于复杂构造网格剖分的高精度谱元法对Marmousi速度模型和二维随机介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常规谱元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高精度谱元法数值模拟结果同相轴连续,数值频散小,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地震采集
  • 姚 江
    石油物探. 2014, 53(4): 384-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与属性分析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面元间属性分布的合理性又是影响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基于前人给出的面元属性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观测系统的均匀度,以优选面元属性的均匀性最好的观测系统;然后从观测系统属性的变化规律出发,根据采集脚印周期的计算公式,逐一分析了接收点距、激发点距、束线距等参数变化对采集脚印的影响,从而明确观测系统参数优化的方向。在胜利探区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优选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三维观测系统优选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技术手段。
  • 地震处理
  • 林伯香,朱海波,徐 颖
    石油物探. 2014, 53(4): 391-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受现有速度建模技术的限制,对地震数据进行适当的近地表校正仍然是起伏地表偏移处理流程的重要一步。“面向起伏地表偏移成像的表层静校正方法”一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只校正高频静校正量的表层校正方法和相应的高频静校正量、高频基准面计算方法。就该文中的高频静校正量和高频基准面计算方法、高频静校正量应用后表层对数据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结合一个简单模型加以说明。分析认为,高频基准面应该是实际地形的某种平滑结果;应用高频静校正量后表层对地震数据影响的中、低频分量还在,将在后续的速度建模与偏移过程中体现出来。给出了计算高频基准面和高频静校正量思路的建议。
  • 梁东辉,陈生昌
    石油物探. 2014, 53(4): 397-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数据稀疏约束反褶积假设反射系数由一系列稀疏脉冲组成,在进行反褶积时对反射系数进行稀疏约束,避免了子波最小相位和反射系数是白噪声的假设。L0范数是数据稀疏度的最佳度量,最能够反映数据的稀疏性,因此将L0范数稀疏约束引入到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方法研究中。通过对反射系数进行L0范数约束,建立地震数据反褶积的优化目标函数,然后运用迭代硬阈值法求解,得到稀疏分布的反射系数。通过模型试验并与柯西准则约束、L1范数约束进行对比,证明了L0范数稀疏约束反褶积方法的有效性。
  • 许自龙,孟繁举,唐 勇,宋 林,夏洪瑞
    石油物探. 2014, 53(4): 404-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反演技术已逐步成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叠前反演前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技术及流程大都仍然采用常规处理中的思路与方法,而常规处理中产生的剩余时差和残余噪声将直接影响反演结果的精度,因而需要对叠前反演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分析了剩余时差和残余噪声的产生原因,选用常规多项式拟合及叠加技术确定记录道上每一时刻信息的正确位置,应用静态时移的方法消除剩余时差;采用多道识别、单道消除的横向滑动时空变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消除残余噪声产生的根源,保证去噪结果具有更高的保真度。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证明了叠前反演数据优化的必要性以及所论优化处理技术的正确性。
  • 徐照营
    石油物探. 2014, 53(4): 412-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陆上地震勘探中的近地表多次波在监示记录上表现为低频线性干扰,其特点是在初至波之后平行初至多相位连续,且能量强,占据记录空间范围大,对有效波干扰严重。以春光油田车排子地区为研究靶区,通过系统的试验与资料分析,对表层低频线性干扰的成因及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联合压制的方法,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地震剖面。研究表明:①近地表低速层顶、底存在两个强波阻抗界面,地震波在这两个界面间传播时形成多次震荡,从而导致地震记录上出现较强的低频线性干扰;②当深层地震反射波向上传播至地面时,低、降速带对有效波起到低通滤波作用,对有效波造成一定的影响;③野外数据采集中加大激发井深和减少激发药量,可以有效地减弱这种低频线性干扰,从而得到较好的地震资料。
  • 张之涵,孙成禹,姚永强,肖广锐
    石油物探. 2014, 53(4): 421-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考虑到二维曲波变换对于三维地震数据难以达到理想的去噪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曲波变换的地震资料去噪方法。通过三维曲波变换使三维地震数据变换到曲波域,将三维地震数据分为多个方向和尺度,利用相关计算法判别代表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的曲波系数,并根据曲波变换的性质,采用改进的非线性阈值方法对曲波系数进行处理,最后通过三维曲波反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地震信号。模型数据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三维曲波变换去噪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压制三维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同时较好地保护有效信号,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 偏移成像
  • 黄中玉,王于静
    石油物探. 2014, 53(4): 431-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加权绕射叠加的偏移和反演方法都是以Born近似或者Kirchhoff近似理论为基础,在绕射叠加算法中引入振幅信息,通过振幅加权函数实现地震数据的Kirchhoff积分法保幅叠前偏移。采用不同的近似理论可以推导出不同形式的振幅加权函数,用于时间域和深度域纵波(PP)和转换波(PS)资料的处理。通过以Bleistein和Schleicher为代表的两种类型振幅加权函数系数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保幅偏移成像道集(CIP)和保幅叠前时间偏移(PSTM)剖面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一种相对有效的适合三维PS波各向异性PSTM的振幅加权函数,将其应用于西部A,B区块三维PS波保幅各向异性PSTM处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 雷 涛,顾汉明,李 列,李添才,方中于,蔡志成,余信江
    石油物探. 2014, 53(4): 437-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提出一种面向目标靶区的地震定向照明分析技术,即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传播算子,通过地震波传播的波印廷矢量(Poynting vector)分析对每个质点的波场值进行方向性分解,根据分解后的波场值分别计算出模型在不同方向上的地震波能量分布,最终计算出地震波震源的定向照明度。数值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定向照明度可以定量地分析出地震波沿不同方向传播的能量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各个不同方向的定向照明度对目标靶区照明量的贡献情况,为地震采集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加密炮点的激
    发位置以及激发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该方法计算速度快且精度高,对复杂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李振伟,杨 锴,倪 瑶,杨小椿,王宇翔,汪小将
    石油物探. 2014, 53(4): 444-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立体层析反演方法是一种可以同时反演反射点深度、反射层局部倾角与速度结构的层析反演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中最大的特色是数据空间的分布可以是稀疏的、不连续的,因此完全克服了传统反射层析中数据空间拾取困难这一问题。该方法重新定义了层析反演的数据分量和模型分量,使得数据的提取不再需要沿着连续的层位进行。除地震波走时之外,炮、检点位置与炮、检点处射线的局部传播方向也被用来约束速度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海某二维深水地震数据,基于倾斜叠加能量谱对炮、检点处的局部传播方向实施交互拾取获得了可靠的立体层析数据空间,将其输入立体层析反演算法获得了可靠的偏移速度模型,证明了立体层析反演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地震反演
  • 张繁昌,代荣获,刘汉卿,曹丹平
    石油物探. 2014, 53(4): 453-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地震反演在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常规振幅随角度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AVA)三参数反演结果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已满足不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高精度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隐含在叠前地震道集中的AVA信息与振幅随频率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Frequency,AVF)信息的AVA多频信息同时反演的方法。首先对各入射角地震道集进行谱分解,得到振幅随角度和频率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and Frequency,AVAF)三维数据体,然后利用该数据体进行AVA多频信息同时反演,得到高分辨率的岩性参数反演结果。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叠前AVA多频信息同时反演结果比常规AVA反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精细地刻画砂泥岩薄互层等隐蔽油气藏。
  • 张 猛,王华忠,任浩然,冯 波,隋志强,王延光
    石油物探. 2014, 53(4): 461-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在理论上是当前精度最高的速度估计方法。通过分析FWI的计算特点,使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进行算法加速,形成了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时空域声波方程全波形反演算法实现流程。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对速度模型具有高精度刻画能力,而且计算效率比基于CPU集群的FWI算法大幅提升。对胜利探区某陆上区块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全波形速度反演试处理,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FWI对实际地震资料质量的要求,就FWI在陆上地震资料的生产性应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 储层预测
  • 刘 伟,尹 成,王 敏,赵 虎,彭 达
    石油物探. 2014, 53(4): 468-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中,常因地震资料的“假象”或“陷阱”造成解释或预测结果的错误。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砂体楔形模型,运用褶积方法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并提取其振幅类和瞬时类共20种基本地震属性;讨论了不同属性提取时窗对这些地震属性的影响,遴选出8种受时窗影响小且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属性。建立了两种典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重点分析了遴选出的8种基本地震属性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它们随薄互层砂岩厚度、泥岩夹层厚度和砂泥岩累积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贾跃玮,魏水建,吕 林
    石油物探. 2014, 53(4): 477-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裂缝是火山岩储层的重要组成因素,火山岩裂缝的定量预测是石油物探方法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从火山岩裂缝实际地质特征出发,基于叠前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方法预测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方向与相对密度;进一步结合FMI测井标定计算得到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裂缝密度定量预测成果。应用该方法对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进行裂缝定量预测研究,预测结果符合研究区火山岩裂缝发育规律并与主力含气储层区相吻合,验证了基于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的井震结合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 李宗杰,刘 群,李海英,唐文榜,姚 姚
    石油物探. 2014, 53(4): 484-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油水识别难题,开展了以频谱特征差异为基础的瞬时谐频特征(Harmonic Frequence Characters,HFC)分析技术应用研究。充填流体溶洞、坍塌-充填洞穴模型的正演模拟数据和井旁地震道产层段的频谱分析表明,主频段振幅是区分充填流体洞穴与坍塌-充填洞穴的主要依据,30 Hz以上的高频段振幅的差异是区分油和水的主要标志,由此形成缝洞型储集体的油水识别模式。对塔河油田十区和托普台地区各200 km2三维地震资料开展HFC油水识别应用研究,将识别结果用43口盲井进行验证,其识别符合率达到81.4%。
  • 综合物探
  • 王 智,潘和平
    石油物探. 2014, 53(4): 491-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从井地电阻率法满足的边值问题出发,利用有限元法实现了三维井地电阻率法的数值模拟,同时给出了异常电位水平导数的解析计算方法;模拟计算了多种不同情况下三维异常体模型的异常电位水平导数,详细分析了异常电位水平导数的极值与异常体边界对应关系的影响因素。当同时出现埋深不同的异常体时,中、深部异常体的井地电阻率法异常响应信号非常弱小,边界范围的轮廓模糊不清,应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深部异常体的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