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5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3-25
  

  • 全选
    |
    目次
  • 石油物探. 2013, 52(2): 1-2.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刘伟,曹思远,王征,王亚亮,董水利
    石油物探. 2013, 52(2):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与小波变换相比,曲波变换可以更好地表达曲线奇异函数的异向性。根据曲波变换对于光滑且二阶
    连续可微函数所具有的最优逼近性能,结合贝叶斯理论,给出了基于曲波域的自适应阈值去噪方法。通
    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及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小波阈值法相比
    ,基于贝叶斯阈值估计的曲波域自适应去噪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衰减随机噪声,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信
    噪比,而且能够较好地保持有效信号。
  • 倪瑶,杨锴,陈宝书
    石油物探. 2013, 52(2): 121-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立体层析反演方法是针对传统反射层析数据拾取困难这一问题提出的。该方法重新定义了层析反演
    的数据分量和模型分量,使得数据的提取不再需要沿着连续的层位进行;除地震波走时之外,炮、检点
    位置与炮、检点处射线的局部传播方向也被用来约束速度模型,且将模型分量映射到数据分量这一正过
    程只需要进行初值射线追踪。这些特点都增强了反演的稳定性。根据立体层析反演方法的特点,简化了
    立体层析反演的数据分量与模型分量,从而减小了反演的规模。考虑到射线扰动理论在射线中心坐标系
    下实现更简捷,Fréchet导数的计算在该坐标系下进行。通过3个二维理论模型数据反演实验,对简化后的
    方法进行了测试。实验一在理想无噪声数据中进行,验证了简化后方法的有3效性;实验二在含噪声数据
    中进行,进一步测试了方法的稳定性以及对噪声的适应能力;实验三以拾取的运动学属性作为反演的数
    据输入,为下一步将简化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反演奠定了基础。
  • 宋维琪,杨勤勇,郭全仕,姜宇东,何柯
    石油物探. 2013, 52(2): 131-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地面微地震有效信号特点和资料采集方式,结合微地震信号高阶累积量统计特征分析,考虑到
    有效信号和噪声在时空方向的不同分布特征,研究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地面微地震信号的四阶累积量
    估计方法;考虑到贝叶斯估计方法对于弱信号估计的优势,研究了基于贝叶斯框架的四阶累积量的自适应
    算法,把信号四阶累积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作为原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建立
    了地面微地震资料四阶累积量贝叶斯估计方法;提取弱信号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提取到弱的无用相关信号
    ,使得弱有效信号不易识别,根据区域相关噪声在时间方向具有区域均匀分布而有效信号具有局部分布
    的特点,提出进一步采用自适应减法剔除贝叶斯估计结果中的这种区域性相关噪声。通过系列方法的分
    析研究,形成了地面微地震有效信号的有效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 姜宇东,宋维琪,郭晓中,刘太伟,冯超
    石油物探. 2013, 52(2):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地面微地震监测缺乏近地表速度资料和由于信噪比较低使得各条测线上初至走时拾取不全的问
    题,研究了利用射孔资料、声波测井资料及微地震事件监测资料进行地面微地震资料静校正的方法。讨
    论了初至拾取方法,对于不连续道的初至拾取,提出了用引导道方法拾取射孔事件和射孔点附近强微地
    震事件在各条测线的初至;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建立基准面以下地层的初始速度模型,计算射孔事件的理
    论走时,进而求取初始静校正量;针对浅部和深部地层速度变化对初至影响程度的不同,设计了浅部二
    维速度模型和深部一维速度模型,根据射孔事件的实际初至运用反演方法校正初始速度模型,再用反演
    校正后的速度模型来正演射孔事件理论走时,求取总静校正量。最后,通过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静校正
    方法的应用效果。
  • 魏嘉,唐杰,武港山,张杨
    石油物探. 2013, 52(2): 14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三维地质构造建模过程中地质曲面(层位面和断层面)和地层网格海量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可视
    化显示等技术难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外存的海量三角网格多分辨率数据组织技术,解决了地质曲面海
    量三角网格实时显示的难题;采用数据分块和层次细节(LOD)模型等技术,实现了一种针对地层网格海量数
    据的多分辨率数据组织和管理技术;为了增强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海量数据三维可视化显示的实时性,提出并
    实现了一个基于外存的三维地质模型海量数据调度与可视化框架,解决了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系统研发的关
    键技术问题。
  • 应用研究
  • 路慎强
    石油物探. 2013, 52(2): 151-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传统AVO理论只考虑单界面两侧地层的岩石物理特征,没有考虑地层厚度、地震波衰减及速度频散
    问题。采用考虑了层厚及地震波主频影响的层状介质Brekhovski方程进行岩石物理正演,并将其作为AVO
    分析的理论指导;利用小波分频技术与AVO分析相结合,分析不同频带范围内目的层地震反射振幅的AVO
    梯度变化,以解决薄互层储层的AVO识别预测问题。通过在罗家地区的应用研究,总结出了叠前分频AVO
    分析方法的实用流程,有效预测了沙河街组一段生物灰岩薄互层储层的分布范围。
  • 毕俊凤,刘书会
    石油物探. 2013, 52(2): 157-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三角洲、砂砾岩体等复杂地层结构而言,常规的沉积期次划分手段主要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分析,
    井与井之间横向对比难,由点及面外推不确定性强,且无法直接获得空间上对沉积特征的认识。为了解决上
    述问题,特别是针对钻井数目少的勘探新区,采用了基于地震资料双域分析的方法,即时深域与Wheeler域同
    步分析法进行沉积期次划分,给出了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分析过程。应用该方法将东营三角洲沙三段
    中亚段地层划分了9个期次,建立了目的层段地层精细的等时格架。生产实践表明,应用该方法进行期次划
    分的结果符合三角洲沉积规律,与实际钻井揭示的岩性分布特征吻合程度高。
  • 陈可洋,吴清岭,范兴才,陈树民,李来林,关昕,刘振宽
    石油物探. 2013, 52(2): 163-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更好地应用地震波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开展了逆时偏移脉冲响应研究。从有偏移距层状介质
    模型的脉冲响应出发,首先探讨了常规相关法逆时成像条件低频逆时噪声的成因机理,分析了上、下行波分
    离逆时成像条件在低频噪声压制中的优势,对比了两种逆时成像条件在偏移速度平滑条件下的脉冲响应特
    征;同时分析了不同偏移网格参数、速度分布等情况下地震波数值频散对逆时偏移脉冲响应精度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波波场延拓过程中相对波阻抗差界面的上行反射波场是逆时背景噪声的主要成因;速度
    平滑能够有效降低低频背景噪声,但以牺牲成像位置准确性为代价;地震波数值频散是影响逆时成像精度的
    一个重要因素,逆时偏移参数的选择必须严格依据数值频散关系。与此同时,还通过模型验证了逆时偏移
    中震源和检波点位置具有可互换性,为共检波点道集的逆时偏移处理提供了方法指导。通过逆时偏移参数
    的优选,在实际陆上地震资料叠前逆时偏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 刘力辉,陈珊,倪长宽
    石油物探. 2013, 52(2): 171-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岩性学是将地震数据通过特殊处理转化为具有明确岩性意义的岩性体,为地震地貌表征服务。
    该地震岩性体需要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①数据体的幅值与岩性相关;②数据体的横向振幅相对保持;
    ③数据体的值最好为相对值。叠前射线弹性阻抗有色反演技术,既使反演体数值与井资料靠近,又保持
    了反演振幅的横向相对关系,可以作为实现地震岩性体的一个关键技术。该技术在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
    县斜坡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预测结果符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和沉积规律,为地震地貌刻画提
    供了有利工具。
  • 地震采集
  • 姚江,徐钰,荣毅,贾静敏
    石油物探. 2013, 52(2): 177-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潍北滩涂地区由于多条河流相互作用、大面积抽取地下卤水用于晒盐,造成近地表存在大量流沙层和
    空穴低速体等特殊表层结构,导致近地表速度、厚度、岩性纵横向变化非常剧烈,吸收衰减严重,地震激发
    下传能量弱。从近地表介质特征入手,构建模型模拟分析不同低速体大小和埋深、不同激发深度、不同围
    岩介质对地震激发的影响,提出了在平面上或纵向上优选胶泥激发的点位布设、尽量避开低速体或打穿低
    速体的激发因素选择方法,基本消除了多次波、低频干扰,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
  • 蔡纪琰,孙成禹,项龙云,张晓钊
    石油物探. 2013, 52(2): 184-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波激发方式是影响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方法对细长药柱
    震源、时延爆炸震源、相控爆炸震源、水平组合震源等常用的4种地震波激发方式进行了正演模拟,从理
    论上研究了相同药量情况下不同激发方式的波场特征差异,以及不同激发条件下的能量照明关系。模拟
    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组合震源和相控震源随着炮数的增加其激发地震子波的能量越来越集中,向下传
    播的能量越来越多,有利于深层勘探;时延震源也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而柱状震源激发时能量向两边扩
    散,不利于深层地震勘探。对于水平地层,时延震源激发要比组合震源激发方式效果差,但可以通过增
    加延迟震源的基间距来提高其定向性,进而增加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能量,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区地质情
    况和地震采集成本来选取。而对于倾斜地层,组合激发的效果比延迟激发效果要好很多,相控激发的效
    果最好。所以,对于勘探区是倾斜地层的情况,特别是大倾角的地层,建议使用相控震源激发。
  • 张光德,刘 斌,张志林,何京国,任宏沁
    石油物探. 2013, 52(2): 195-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三湖地区盐岩区近地表结晶互层多而厚等难点,通过表层精细调查在结晶互层区优选最佳激发井
    深是提高地震采集资料品质的关键所在。首先定量分析了该区近地表介质的Q值特征;建立了工区实际
    近地表模型,对结晶互层进行激发模拟。接着介绍了用于该区近地表调查的微测井面积调查方法;研究提
    出了结合微测井初至时间、波形、能量以及Q值变化进行表层结构精细解释的三步分层法。最后,基于
    精细近地表分层和正演模拟结果,制定了盐岩区地震采集新的激发井深设计原则。盐岩区表层调查方法
    和激发井深设计优化技术研究成果在实际资料采集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成功解决了复杂盐岩区的激
    发难题。
  • 地震解释
  • 陈军
    石油物探. 2013, 52(2): 201-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断层组合的正确解释是复杂断块圈闭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总结提炼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
    过对复杂断块区局部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剖析了两条正断层交汇组合方式和几何特点,归纳提出了双
    断层组合的相交、切割和封闭等三类十种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断层组合的立体、平面、剖
    面对应关系,形成了利用特定位置和走向的三条剖面来唯一地确定每一种组合模式的正断层组合解释方
    法。
  • 储层预测
  • 彭才,文其兵,曹博超,张延充,蒲平文
    石油物探. 2013, 52(2): 207-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峰场区块在上二叠世末期位于“开江—梁平”海槽东南消失过渡带,为缓坡沉积环境。长兴组地层厚
    度在各相带内变化较小,生物礁发育区地层厚度无明显增厚特征,导致该区生物礁预测难度增大。早期地震
    数据处理针对多个目的层进行,由处理引起的长兴组内部杂乱地震反射假象影响了生物礁预测精度,多口生
    物礁专探井失误。专门针对长兴组进行了保真保幅的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提高了长兴组内部成像效果;分析
    了该区生物礁地震相并总结了地震响应特征。模型正演分析表明,通过长兴组顶部振幅分析不能精细预测
    生物礁的边界。结合钻井分析和地震正演结果,针对生物礁杂乱反射特征不明显和长兴组顶部振幅分析的
    不足,采用分频解释技术,提高了生物礁预测的精度。
  • 符志国,黄建国,廖 娟,胡林辉,李亚林,李 忠
    石油物探. 2013, 52(2): 212-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裂缝介质横波分裂特征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裂缝预测技术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利用二
    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预测裂缝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在二维三分量资料裂缝响应特征分析和裂缝检测方法
    原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二维三分量资料的水平分量进行旋转以及快、慢横波相关的处理,基于快、
    慢横波成像的相似性,建立了根据二维三分量资料裂缝响应的相似系数函数进行裂缝预测的方法。实际
    二维三分量资料预测出的裂缝方向与工区断裂系统方向相符合。
  • 刘 群,王世星,顾汉明,邓光校
    石油物探. 2013, 52(2): 217-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河油田主力产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岩溶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最基本的表现为“
    串珠状”强振幅异常反射。在岩溶缝洞体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和定量化计算理论依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
    “串珠状”反射异常体的雕刻和体积估算,以及由大量数值模拟结果统计获得的体积校正系数的校正,定
    量计算了有效缝洞体的体积,取得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体体积定量化计算方法探索研究的初步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指出开展大面积的高精度地震采集、发展与应用适应缝洞体
    准确成像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新技术,同时开展大批量系统性的物理模拟实验工作,有望逐步提高缝洞
    体体积定量化预测的精度,为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的储量计算以及后续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
    依据。
  • 高 云,朱应科,赵 华,代 磊
    石油物探. 2013, 52(2): 223-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强内乱的地震反射特征。由于砂砾岩
    扇体根部自身具有油气封堵能力,中深层砂砾岩体多数含油。但从目前开发情况看,砂砾岩体内部物性、含
    油性变化快,因此在该区开展储层物性预测及油气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利用叠前分角度
    叠加数据及纵波、横波、密度测井资料,可以同时反演出与储层岩性、物性相关的多种岩石物理参数和弹
    性参数,用于综合判别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在东营北带中深层I类AVO响应的砂砾岩体物性及含油气性
    预测中,利用叠前同时反演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及其平面分布范围,为砂砾岩体油藏的开发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