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5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1-25
  

  • 全选
    |
    目次
  • . 2011, 50(6): 1-6.       PDF全文 ( )   
  • 《石油物探》创刊50年纪念
  • 王炳章;蔡 俩
    . 2011, 50(6): 53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石油物探》期刊50年的茁壮成长,植根于新中国石油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特色石油物探理论、方法、技术的不断进步,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物探人的聪明才智、探索追求、开拓创新和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所以,回顾我国石油物探事业艰辛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开拓先行、保障资源接替和推进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追溯地球物理勘探在我国油气发现与发展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几尽磨灭的史实证明地球物理勘探是开拓我国石油工业的先行者、保障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主力军和推进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还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真实历史功勋,是对《石油物探》创刊50年的最好纪念。
  • “中国石化物探特色技术”专题
  • 刘定进;杨勤勇;方伍宝;孔祥宁;张慧宇
    . 2011, 50(6): 545-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介绍了高阶有限差分求解双程波动方程和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的基本理论原理。根据逆时偏移实用化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了
    GPU/CPU异构协同并行方案和震源波场重构存储策略,有效解决了逆时偏移对海量计算和存储的需求。从逆时偏移成像噪声的产生机理出发,根
    据噪声的传播方向一致特性、大角度特性和低频特性,采用组合压噪流程,建立针对复杂构造成像的实用化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技术,最大程度
    地压制偏移噪声、保留有效信号。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问题,尤其是对盐丘边
    界和盐下等特殊构造的刻画均有显著效果。
  • 朱成宏;徐蔚亚;李 佩;魏修成;贾丽华;高 鸿
    . 2011, 50(6): 550-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西亚TT地区构造落实程度低,山地逆冲推覆构造精确地震成像困难,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勘探进展。在正演模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
    响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表层静校正、子波匹配、速度分析与成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展示了连续速度静校正方法、精细速度分析
    与限制频带剩余速度分析的应用成果,初步形成了针对西亚TT地区逆冲推覆带进行成像的有效技术路线。
  • 叶泰然;唐建明;文雪康;丁蔚楠;
    . 2011, 50(6): 558-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致密裂缝性气藏,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裂缝尤其是高角度裂缝预测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储层与
    围岩波阻抗叠置,而且裂缝预测复杂,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适应气藏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储层预测、裂
    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以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敏感性分析为基础,利用多波联合反演、多波属性分析和多属性交会方法,更好地预测相对优质储层
    的分布,分析储层含气性;利用纵波及转换波振幅特征,识别规模网状裂缝形成的高效储渗区;利用相干、曲率、循环重褶积、PS波方位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等技术可靠预测裂缝,特别是高角度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适用于川西深层致密裂缝性气藏的地震综合识别模式
  • 田新琦;周 彤;王志明;周 辉
    . 2011, 50(6): 565-574.    摘要 ( )    PDF全文 ( )   
    滑动扫描技术由于缩短了相邻两炮的滑动时间,使得采集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使得后一炮中的谐波畸变对前一炮的基波产生影响,
    降低了地震资料的质量。对扫描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利用基波及谐波相关后的特征,设计出提取谐波的算子。将该算子作用于相关前原始地震
    记录,可以提取记录中的高阶谐波。实际资料处理前、后的时频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效果。
  • 孔庆丰;吕德灵;林松辉;王 慧;杨宏伟;王玉梅;刘浩杰
    . 2011, 50(6): 575-5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垦71区块处于“三高”开发阶段,低序级断层及微幅度构造描述精度低,储层叠置关系及边界描述不准确,非均质性及优势流场描述不清,不能有效进行空间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造成了剩余油预测精度低,严重制约了该区块的油藏开发进程。为此,对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联合处理和储层联合反演,以得到的储层和流体信息为约束进行了油藏建模技术研究,建立了垦71区块高确定性的油藏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老区实施扩边和开发方案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油藏开发效果。
  • 马学军;费建博;王建斌;陈 松
    . 2011, 50(6): 583-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塔中沙漠区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奥陶系内幕缝洞系统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精细成像配套处理技术研究,认为叠前保护低频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速度模型的优化、多次波消除等4个环节是该区奥陶系缝洞系统可靠成像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区缝洞系统的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前期有明显提高,成像剖面上断裂特征清晰、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特征突出,大大提高了该区奥陶系风化面及内幕岩溶特征的成像精度。
  • 姚 江;徐雷良
    . 2011, 50(6): 589-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偏移对观测系统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属性好的观测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叠前偏移成像效果。但目前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基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观测系统设计以及论证方法较少。为此,介绍了基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即通过分析观测系统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炮线距、最大跑检距选择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利用双聚焦、叠前偏移响应、采集痕迹分析等技术,合理选择观测系统参数。应用该方法在胜利探区史南(SN)工区取得了良好的采集效果。
  • 应用研究
  • 李中元;邬达理;蔡 俩;任跃华;李 燕
    . 2011, 50(6): 595-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MD地区地表地形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高陡构造发育地段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速度难以准确求取,因此,偏移成像剖面上构造形态的可靠性低。分析了影响构造落实的处理难点,提出了包括多线联合层析静校正、叠前强干扰波压制、波组一致性处理等基础处理技术;采用DMO速度分析、加密速度分析、速度扫描与速度谱相结合的速度分析建立偏移速度场,用VSP实测速度进行标定的井控叠前时间偏移等方法,提高复杂构造的叠前偏移成像的可靠性。应用该套处理技术对MD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剖面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 郭念民;吴国忱;尚新民
    . 2011, 50(6): 600-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时移地震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油藏管理与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在两次采集时并未考虑时移地震监测的需要,重复性差,即使经过叠前一致性处理,两期资料在时间、能量、带宽和相位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互均化处理方法通过求取各个校正算子,得到最佳匹配滤波器,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两期地震资料的一致性。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模拟了水驱油藏的时移地震响应,同时加入了时间、振幅、带宽和相位的变化等非重复性影响因素,并结合零时重复/非重复采集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互均化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互均化处理可以大大削弱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得到理想的差值响应。应用互均化方法对采集时间相隔13年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降低了非期望的地震响应差异,突出了长期开采导致储层流体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
  • 齐中山;王汝珍;敬朋贵;李桂林;何 鑫
    . 2011, 50(6): 607-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东北地区海相储层成像不仅受复杂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嘉陵江组膏盐岩的影响,长兴组—飞仙关组海相储层成像困难。从优化成像基础数据、叠加成像、叠后及叠前偏移成像等方面论述了在膏盐岩影响下进行储层成像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叠后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存在的不足,认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消除膏盐岩影响、确保储层精确成像最有效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反映的储层地质信息丰富、可靠,为岩性识别与储层预测提供了高质量资料。
  • 张 山;张振国;杨 军
    . 2011, 50(6): 612-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非零偏三分量VSP记录中普遍存在着由下行纵波转换而来的下行横波,它们携带着所经过地层的裂缝信息,可以用来检测储层裂缝。针对多个裂缝系统同时存在的情况,在横波分裂理论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方位非零偏三分量VSP资料研究储层裂缝的方法。该方法分为3个步骤:一是通过水平旋转、垂直旋转和上、下行波波场分离等预处理,获得研究裂缝所需的高质量下行横波;二是进行横波分裂处理,获得独立的快、慢横波记录和初步的裂缝发育方位;三是对快、慢横波记录进行可靠性分析,剔除不合理数据,最终获得裂缝发育方位和快、慢横波时差,评估裂缝密度。辽河油田HW潜山构造带HG-2井多方位三分量VSP资料储层裂缝检测结果与成像测井结果总体上一致,且与井旁构造有着合理的对应关系,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艾敬旭;杨晓兰;佘 刚;葛 新
    . 2011, 50(6): 620-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下刚果盆地南部渐新统浊积水道砂岩储层埋深为1500~2000m,研究区水深为1500~1800m,深海钻探成本大,但储层埋深适中,因此需在钻探前检测储层含油气性,以降低勘探风险。分析了盆地南部的C油田和P油田渐新统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采用AVO近、远道振幅能量差异分析技术以及叠前地震低频含油气检测技术,利用泊松比与油气藏之间的特殊关系,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烃类检测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测井
  • 郭洪岩;云美厚;艾印双;聂 岩
    . 2011, 50(6): 625-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测井资料作为连接地震与地质的桥梁和纽带,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反演以及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理论及实际测井数据分析,探讨了测井数据的频散特性、不同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等,指出了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地震数据与声波测井数据之间存在由速度频散引起的差异,层位标定中应进行必要的匹配校正,地震反演中不能过分追求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的一致性;②测井数据并非真值,同样存在一定的误差,应用中不可将测井数据绝对化;③基于测井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应注意数据选取的系统性、数据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数据量的充分性。
  • 张程恩;潘保芝;张晓峰;徐新也;刘倩茹
    . 2011, 50(6): 630-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于非均质性较高的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储集层,利用传统的孔隙度测井方法求取的缝洞孔隙度误差较高。为此,借助FMI测井资料具有的连续性、方位性、直观性和高分辨率优势,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评价。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浅侧向刻度过的FMI电阻率数据转化为孔隙度频率分布曲线;然后选择某一孔隙度值作为基质与缝洞孔隙度的分界点,进而求出基质孔隙度及缝洞孔隙度。将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与FMI图像及孔隙度数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解释精度较高,切实可行。
  • 王 晓;周 文;王 洋;袁清芸;谢润成;葛善良
    . 2011, 50(6): 634-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新场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中,裂缝既是油气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裂缝的发育对改善储层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裂缝识别是该地区储层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往利用单一的测井方法识别裂缝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裂缝识别研究。首先,通过岩心观察从宏观层面上把握研究区裂缝的发育情况,用交会图法分析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然后,通过判别分析优选出裂缝测井响应参数,建立起两类裂缝的判别方程,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法对单井进行两类裂缝识别。最后,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对单井进行裂缝识别,与岩心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套方法的裂缝识别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