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5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3-25
  

  • 全选
    |
    目次
  • . 2011, 50(2): 0-0.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敬朋贵;齐中山;肖兰雄
    . 2011, 50(2): 107-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随着川东北普光特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和元坝大型气田的逐步落实,为进一步扩大天然气资源规模,向更加复杂的山前带推进并扩大勘探领域已势在必行。米仓—大巴山复杂山前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面地质调查及区域沉积相研究表明,在米仓山南缘——南江探区东部、黑池梁东部和大巴山前缘——镇巴探区存在二叠系和三叠系台地边缘沉积相带,属于油气有利勘探区域。近年来,针对米仓山前缘实施了大规模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丰富的勘探成果,为进一步落实川东北二叠系和三叠系台缘礁滩相带北端的具体走向奠定了基础。2007—2008年实施的金溪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该区油气保存条件良好、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位于大巴山逆冲推覆前缘变形带上的镇巴探区受多期次大型造山运动的强烈改造,地下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经过多轮综合物探和地震方法攻关,资料品质得到改善,地质认识不断深化。
  • 吴世萍;黄录忠;胡天跃
    . 2011, 50(2): 115-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Walkaway VSP多次波成像是将地震相干应用于VSP中。首先讨论了Walkaway VSP多次波成像的基本原理。对比了传统VSP与Walkaway VSP多次波成像的照明区域之后,通过对模拟资料进行成像,讨论了影响成像的因素。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多次波成像结果表明,Walkaway VSP 多次波成像能够对井附近的结构较好地成像,从而拓宽VSP成像区域。应用过程中发现,多次波成像的深度和质量受地表反射能力以及检波器埋深的影响。地表反射能力越强,成像深度越深,成像的质量越高;检波器埋藏越深,成像结果对复杂地表的敏感度越小,成像的深度也将减小。
  • 邸海滨;郭玉倩;刘喜武
    . 2011, 50(2):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道积分是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无约束反演技术,可以方便地得到地层的相对波阻抗,但采用稀疏反演的反射系数递推反演相对波阻抗,横向连续性差、可用性低。给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贝叶斯估计的地震相对波阻抗反演算法,即在反射系数Cauchy概率分布稀疏约束下,基于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采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估计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反褶积结果,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相对波阻抗剖面。利用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稀疏约束贝叶斯估计的相对波阻抗反演方法可行;与直接法稀疏反演相比,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稀疏反演精度高、收敛快、数值计算稳定。
  • 杨海生;王必金;陈玉明;刘 麟;郑爱萍;刘启凤;黎 伟
    . 2011, 50(2): 129-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实践表明,波场延拓叠前深度偏移比Kirchhoff积分法成像精度高,但计算量大;而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比炮域叠前深度偏移运算效率高,且成像精度相当,但只适应水平地表。为此,介绍了一种适应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以地震排列的最高点所在平面为波场延拓起始面,将起伏地表的地震排列观测数据(检波点或炮点)向下延拓到地表最低点所在的水平基准面,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在此平面上应用p变换将全部炮点合成为平面波震源,从而使全部炮记录分解成平面波记录;运用下行波方程、上行波方程分别将平面波震源波场、平面波记录波场沿深度方向外推,在每个深度进行波场相关并累加,获得该深度的成像波场值,得到共分角度的平面波偏移道集;将所有不同共分角度的平面波偏移道集按坐标叠加,得到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四川龙驹坝地质模型的理论试算及四川实际山地资料HNT12线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的质量与传统炮域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相当,但运算效率显著提高,且适应起伏地表。
  • 乔玉雷
    . 2011, 50(2): 13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进行保边滤波需要已知反射倾角和边界信息,通常这些信息由全频率地震资料估算得到,但噪声的存在往往会降低估算的准确性。地震资料的各个频率成分具有不同的信噪比,Morlet小波具有良好的局部性能,所以用Morlet小波可以将地震数据按照倍频程分为几个分频体。对于信噪比不是太低(一般指大于2.5)的地震资料,会有2~3个分频体具有较高的信噪比。扫描上述分频体,确定它们的倾角以及边界信息,然后利用倾角及边界信息对上述分频体以及与其频率接近的分频体进行平滑,并根据是否存在边界采取不同的滤波手段,保证滤波算法的稳定性,最后将平滑后的各频段地震记录合成,得到去噪后的地震记录。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对于信噪比大于2.5的地震资料,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噪声。
  • 应用研究
  • 李国发;岳 英;国春香;李 皓;
    . 2011, 50(2): 144-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分析薄互层条件下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薄互层的累计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薄互层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单砂体模型具有类似的特征,砂体累计厚度越大,地震反射振幅越大,瞬时频率越小。以上结论在华北油田实际地震属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 夏吉庄
    . 2011, 50(2): 15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储层原型模型的建立是储层建模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油藏描述的重点和难点。在油田生产开发工作中往往没有直接的露头资料可供研究统计,而密井网解剖工作难度大、周期长,无法满足油田实际生产的需要。井间地震资料分辨率高,可以精细解释地下小尺度地质现象,因此,可以近似地代替实际研究区域的真实露头研究或密井网解剖模式的作用。综合分析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地质分辨能力,结合F124和K71等实际区块的应用,阐述了井间地震资料作为“拟露头”在解决井间储层展布模式、构型分析以及为岩性和物性建模提供准确的地质统计关系参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介绍了该项技术对提高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精度和确定性以及直接指导油田生产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 刘力辉;王绪本
    . 2011, 50(2): 15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沉积体分析可以在时间域进行,也可以变换到相对地质年代域(Wheeler域)进行,双域协同解释是今后沉积解释的发展方向。Wheeler域数据体因垂向单位为相对地质年代,等时意义比较直观,同时因其去除了区域构造背景影响,反射同相轴产状和沉积现象关系密切,有利于沉积体和沉积环境的解释。对于地质体的双面解释,首先从相对地质年代体中提取目的层的某种敏感属性,对沉积体和所在沉积体系平面沉积成像,然后在此属性平面上解释出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和边界,最后将Wheeler域平面解释结果投影到时间域的反演剖面上做顶、底厚度解释。Wheeler域属性平面解释有利于把控地质体展布的方向和范围,反演剖面解释有利于把控地质体的厚度。双域、双面协同解释方式既利用了地震属性的横向分辨率优势,又利用了反演资料纵向分辨率的优势,极大地减少了地质体解释的多解性,从而提高预测精度。
  • 钟 勇;陈 磊
    . 2011, 50(2): 16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应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地震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可直接进行地震断层解释,但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扩散滤波方法计算效率低,不利于三维地震图像处理。基于GPU(Graphic Process Unit)计算的快速发展,应用GPU加速计算提取三维地震图像的结构张量,由结构张量导向进行地震图像扩散滤波增强预处理;基于三维结构张量识别的三维地震图像不连续区域,采用边缘检测和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地层和断层区域,再通过设定阈值,提取三维空间中的断层。分别使用CPU和GPU计算处理了样点数为128×128×128和256×256×256的两个三维地震数据体,应用扩散增强滤波技术迭代10次,GPU计算速度分别是CPU计算速度的16.1倍和16.8倍。截取任意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时间切片,对比了人工拾取断层和计算机自动拾取断层的效果,可以看出,对于较大尺度的断层,人工拾取和计算机自动拾取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尺度较小的断层,计算机自动拾取结果更加准确,断层走向更加清晰。
  • 储层预测
  • 汪功怀;刘忠亮;李勤英
    . 2011, 50(2): 165-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文明寨油田是东濮凹陷被多向断层切割的极复杂断块油田,含油层系多。明一块是文明寨油田重要开发区块之一,块内次级断层发育,构造极其复杂,目的层沙二下亚段砂岩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明一块内部的小断层识别、低幅度构造解释、薄砂体预测是该区研究的难点。利用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多方向切线与时间切片结合、相干体切片与地震剖面约束、开发“动、静态”资料约束等方法,进行小断层、井间隐伏断层精细解释,通过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多种地震属性综合应用,定量分析刻画了砂体。通过以上研究在该区有效解释了断距10m以上井间断层,描述了厚度5m以上单砂体的井间变化特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方案部署,解决了明一块部分井区注采矛盾,取得了较好效果。
  • 陈 勇
    . 2011, 50(2): 173-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表明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发育。该地区地震相带明显,有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礁滩相、斜坡相、深海相,其中台地边缘礁滩相是生物礁储层主要分布区。生物礁由于其特有的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具有特有的地貌和岩石学特征,在地震记录上呈典型的丘状外形,顶、底强反射,内部杂乱、空白、成层反射,翼部披覆等地震响应特征。从生物礁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入手,以地震相的划分、优选为指导,以预测生物礁储层含油气有利分布区为目标,利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地震属性分析方法、波阻抗反演技术、多属性融合技术对生物礁储层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在生物礁分布区内,对应弱振幅、低频率、较大频率衰减梯度、低阻抗、低速度的区域为含油气有利区带。钻井资料证实有利区带有较好的油气显示,证明了储层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 地震采集
  • 徐 辉;韩文功;单联瑜;步长城;玄长虹;朱洪昌
    . 2011, 50(2): 181-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目前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采用多高的覆盖次数既能达到所希望的信噪比,又能合理地控制采集投资是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以永新地区高精度实际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区细分面元的观测系统进行退化处理,选取了8种覆盖次数相对均匀、属性较好并且在野外可以实现的观测系统作为研究基础,利用频谱估算的信噪比计算方法,对相同面元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相同覆盖次数以及不同噪声背景下的资料进行信噪比分析和统计,研究了覆盖次数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实际统计曲线,得出结论:①信噪比与面元的大小基本无关,只与覆盖次数有关;②不同面元覆盖次数相同,信噪比一致;③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覆盖次数选择在200次左右。
  • 碗学俭;张松平;孙德福;杨汝超;吴小延;郭立杰
    . 2011, 50(2): 187-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是一种应用共聚焦理论(common focus point,CFP)进行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评价的方法,通过对检波点与震源点进行聚焦成像,进而分析观测系统聚焦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的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排列长度、检波点远近等因素对聚焦分辨率和聚焦清晰度的影响,从整体上评价了观测系统聚焦性能,为采集的资料具有最佳叠前偏移成像效果提供了保证。马场实际资料处理分析结果与应用聚焦性能分析技术分析的结果十分吻合,说明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技术是科学合理的,可以用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 地震处理
  • 王维红;林春华;裴江云
    . 2011, 50(2): 196-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断陷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受上覆地层对地震波反射能量的屏蔽影响,在深部火山岩等强反射界面产生了能量较强的层间多次反射波,导致古龙断陷研究区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消除由层间多次波引起的断陷期地层的构造假象,提高古龙断陷结构的识别精度,采用减去法进行深层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多次波速度对原始CMP道集进行动校正处理,然后对CMP道集进行叠加,得到多次波能量加强的单道记录,亦称为模型道,将模型道和校正后的CMP道集进行逐道匹配相减运算,再进行反动校正得到多次波压制后的CMP道集。减去法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易于编程实现,算法简单。数值算例显示,该方法可有效压制古龙断陷研究区的深层层间多次反射波,为深层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奠定了基础。
  • 赵玲芝;王克斌;戴晓云
    . 2011, 50(2): 201-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实际地下介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精度较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即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上,求取VTI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将该流程应用于JZ工区实际资料处理中,并与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
  • 魏国华;林松辉;孔庆丰;左建军;李九生
    . 2011, 50(2): 206-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井间地震采集中接收到的反射波以大角度反射为主,而广角反射易产生波形畸变,在井间CDP角度道集上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发生扭曲、波形变宽。为了消除广角反射对叠加成像的影响,需要对广角反射进行波形校正。通常通过校正反射同相轴的相位和振幅使反射同相轴的波形趋于一致,其校正方法主要包括相位校正、振幅校正和子波整形反褶积等方法。相比之下,子波整形反褶积方法是一种更为快速、适用的井间地震角度道集波形校正方法,它无需对同相轴进行相位扫描,而是直接设计一种子波整形滤波器,把没有畸变的地震道作为期望输出,对发生畸变的地震道进行整形反褶积,同时实现了反射同相轴的相位与振幅的校正,从而消除广角反射波形畸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