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5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5
  

  • 全选
    |
    目次
  • . 2011, 50(1): 0-0.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凌云;郭建明;郭向宇;刘杏
    . 2011, 50(1):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油藏描述是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油藏描述的精度取决于时间域地震相解释和深度域测井相解释的精度以及两者综合解释的精度。显然,要实现时间域的地震空间信息与深度域的测井垂向信息的综合油藏描述(静态储层建模),就必然会面临地震与测井信息间的时深转换问题。一般情况下,时深转换的精度基本能够满足构造成图的要求,但是油藏描述中要求的时深转换精度远远高于构造成图的精度。因此,油藏描述中的时深转换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例如井震分辨率差异、井震时深转换速度的精度、井震时深转换方法、井震时深转换层位的选择、井震间基准面的选择等。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井震时深转换的精度和油藏描述的能力。为此,提出了基于标准参考层位的井震时深转换方法、沿标准参考层的地震速度求取方法、井震基准面间校正方法、基于标准参考层的井震精细解释方法以及井震时深转换剩余因子校正方法。通过实例研究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给出了误差小于1m的井震时深转换结果。
  • 宋维琪;吕世超
    . 2011, 50(1): 1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微地震震源的定位要求精确确定初至,人工拾取微地震有效事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首先讨论了Akaike信息准则(AIC)初至拾取方法;然后根据微地震信号在相邻小波尺度上连续的特点,将基于AIC的初至拾取方法与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微地震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最后利用AIC拾取初至,并根据初至的分布特点确定地震记录中是否存在有效的微地震事件。克服了传统AIC法由于噪声影响使初至点模糊而难以准确拾取的缺点。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基于小波分解与AIC相结合的初至拾取方法能够从信噪比低的资料中较准确地识别出有效微地震事件。
  • 陈可洋
    . 2011, 50(1):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波逆时偏移法是目前成像精度最高的成像技术。分析了相关法叠前逆时成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时限时移相关法叠前逆时成像条件。运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按照一定的观测方式合成了基于Marmousi模型的123个炮集记录,并应用时限时移相关法叠前逆时成像条件进行了叠前逆时深度偏移,将获得的剖面与反射系数深度剖面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时限时移相关法叠前逆时成像条件获得的偏移剖面准确反映了Marmousi模型中的各个地质反射界面及其反射系数的变化特征。与时空移相关法叠前逆时成像条件相比,时限时移相关法叠前逆时成像条件能够大大减少计算量和存储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 应用研究
  • 杨威;贺振华;陈学华;
    . 2011, 50(1): 2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基础上,结构方位滤波通过扩散张量构建结构张量,从而控制滤波的方向和速度,实现压制噪声的同时保持地震反射同相轴的边缘信息,增强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突出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方法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扩散张量对扩散方程滤波作用的影响,将高斯核和微分算子进行卷积,得到了稳健的结构张量,由此得到了计算三维结构方位滤波的方法。通过加入断层算子使结构方位滤波方程在扩散作用的同时有效保持断层构造等不连续性信息。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体曲率属性的计算并与中值滤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提高和体曲率属性的正确提取与分析十分有效。
  • 邬达理
    . 2011, 50(1):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常规高分辨率处理之后,CDP道集往往会出现同一反射波组波形不一致、时间不能对齐的现象,使得叠加剖面的分辨率降低。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剖面,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剖面分辨率的潜力所在,指出了实现高分辨率处理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实现同一反射的波形一致和时间对齐。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技术,包括低频道剔除、谱整形和再次静校正。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常规高分辨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低频道剔除、谱整形、再次静校正技术使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进一步提高。
  • 郭朝斌;李振春;岳玉波
    . 2011, 50(1): 38-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斯束偏移是Kirchhoff积分偏移的一种替代方法。依据高斯束偏移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高斯束偏移方法在保幅成像、角度域成像和起伏地表条件成像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探讨了高斯束偏移中初始宽度、频带宽度和波束采样间隔等重要参数的选取原则,采用数值模型及实际资料对高斯束偏移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一定的偏移距范围内,保幅高斯束偏移能正确地恢复地下界面真实的反射率;②同保幅Kirchhoff偏移相比,保幅高斯束偏移对复杂构造的成像效果有明显提高,而计算时间仅为保幅Kirchhoff偏移的1.6倍左右;③高斯束偏移在陡倾构造处的成像效果要优于常规的波动方程偏移;④高斯束偏移对起伏地表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贺电波;杜晓峰;李才;张志强
    . 2011, 50(1):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渤中21-2潜山存在多套地层,岩性复杂。目前渤中21-2潜山没有钻井,无法对这些地层进行标定。基于对研究区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元古界花岗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在地震剖面上的波组反射特征的分析,根据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反射特征这一规律,应用地震相及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对比和类比等方法,识别出渤中21-2潜山3套地层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规律,应用地震分析方法重点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有利储集层和致密层进行了划分,刻画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组合、致密层和下组合3套地层,获得了有利储集层的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为合理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
  • 郑华峰
    . 2011, 50(1): 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苏北盆地中、上古生界具有很好的烃源岩条件。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地震资料的限制,因此,关于该地区中、上古生界的构造特征、分布和保存程度的认识一直存有争议。为了进一步了解印支面下伏中、上古生界在全区的分布状况,尝试应用正、反演方法对研究区内印支面上、下地层接触关系进行预测。利用钻井资料制作一维正演模型精确标定印支面,应用一维正演模型,沿印支面进行地震属性的提取、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从有井控制区反演出无井控制区的印支面上、下地层接触关系。通过对黄桥地区地震属性的剖析,在该区选取均方根振幅和能量半衰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印支面上、下地层接触关系平面分布特征,该反演结果与邻区衔接很好。
  • 储层预测
  • 尹兵祥;杨剑萍;尹克敏;汪丽芳
    . 2011, 50(1):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的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是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三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其中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是,复杂的断裂系统造成的强烈改造增加了井间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的难度。针对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目的层的地质情况,在准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构造地质建模、多井约束反演和储层预测等工作,结合钻井资料,建立了储层厚度与反演阻抗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了储层分布范围。根据地震反演预测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经钻探获得了油气发现,扩大了研究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的范围,对整个东营北带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 龚幸林;牛刚;白文成;邸永香
    . 2011, 50(1):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叠后反演和传统的AVO技术很难有效预测Y研究区盐下碳酸盐岩气藏,因此,提出了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该区气藏的思路。通过不同流体弹性参数的交会分析(该区岩性单一),筛选出对碳酸盐岩气层敏感的弹性参数——密度。利用叠前时间偏移的CRP道集数据、速度数据和井数据,通过叠前弹性反演得到了密度数据体。密度能够有效区分气层和水层,利用密度数据预测了气藏分布范围,共划分出5个气藏分布区。两口检验井和一口后钻井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叠前弹性反演是该区碳酸盐岩气藏预测的有效方法。
  • 张志让;杨建勋;李梅;杨绍国
    . 2011, 50(1): 69-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砂、泥岩地层中,地震反射成层性较好,通常利用频谱成像调谐能量相对高来检测储层分布。相反在生物礁、火山口等特殊地质体内部,地震反射杂乱,据此采取逆向思维,利用频谱成像调谐能量低值区的分布,实现对特殊地质体的检测。该方法在多个生物礁、火成岩工区储层预测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快捷的寻找特殊地质体的思路。
  • 地震采集
  • 陈学强;白文杰;黄有晖
    . 2011, 50(1):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中沙漠区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目标之一。如何提高沙漠地表条件下小缝洞型储层在地震资料上的成像质量是目前该区地震勘探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在地震采集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首先,调查了疏松沙丘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情况,并进行了高速层中检波器接收试验,结果表明,疏松沙丘对地震波(主频35〖KG*9〗Hz及以下)的吸收衰减作用不严重,检波器组合接收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研究了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道密度设计方法及保证面元属性均匀的观测系统设计原则;最后,对沙漠地表条件下的组合高差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提出了基于沙丘性质的灵活的检波器组合高差设计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塔中沙漠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勘探效果。
  • 向晓丽;陈世军;刘洪雷;袁红军
    . 2011, 50(1):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变面元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用了不同于常规三维观测系统的参数,可形成不同尺寸的面元资料。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四五家子—八屋地区断裂系统发育,小断层较多。为了提高破碎小断层的成像精度,采用可变面元观测系统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层析静校正、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CMP重排与基准面重新计算和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四五家子—八屋地区高精度可变面元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和解释,解决了该区特殊的地质问题,取得了好的勘探成果。
  • 曹务祥;闫智慧;邹小燕;刘丽丽
    . 2011, 50(1):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谐波是可控震源采集中的一种特殊干扰,压制谐波一直是可控震源资料处理中的任务之一。迄今为止,大部分压制谐波的方法都是基于理论扫描信号与实际震动记录相关的技术特点提出的,易受表层介质特点的影响,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事实上,可控震源的力信号才是真正的下传信号,其包含扫描基波和谐波分量,因此震源记录可近似看成力信号与反射系数系列的褶积体。提出了用力信号代替理论扫描信号,用反褶积算法代替传统的相关算法实现震动记录的反褶积处理。该方法的直接输出资料是褶积记录,与可控震源的相关记录相比,谐波成分得到消除,信噪比明显提高。
  • 综合研究
  • 陈现;高楚桥
    . 2011, 50(1): 9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沉积疏松、储层泥质含量高、低饱和度气层发育。低饱和度气层的三孔隙度曲线“镜像”不明显,地层电阻率低,难以识别。由于高泥质含量的影响,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效果较差,因此采用了可以消除泥质影响的印度尼西亚公式。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有很多,三湖地区主要受泥质的影响。基于纯气层处含水饱和度等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原理,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与泥质含量的定量关系,以此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在较准确地计算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和试气等资料,利用交会图技术建立了双饱和度法识别和区分低饱和度气层的解释标准。实际应用证明,双饱和度法能较好地区分低饱和度气层以及水层。
  • 袁书坤;祝彦贺;王英民;罗宏;程本合
    . 2011, 50(1):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河油田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中油组砂体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好,有利于油气储集,为主力产油层。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差异压实形成的沉积坡折,并结合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认为在大量物源、坡折带和单河道等因素的控制下,中油组为3级层序内部的低位域湖底扇沉积。随着相对湖平面的下降,在沉积坡折带边缘形成补给水道,物源的不断供应使研究区发育大面积的富砂湖底扇沉积。在内扇的富砂辫状补给水道、中扇辫状沟道和新的上置扇中均见很好的油气显示,但只有侧向封堵性好、砂体厚度大、砂体连通性具有两极性的储集层才有可能成为油气的聚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