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9-25
  

  • 全选
    |
    目次
  • . 2010, 49(5): 0-0.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曹丹平;印兴耀;张繁昌;孔庆丰;董月昌
    . 2010, 49(5): 425-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井间地震资料频带信息丰富、分辨率高,能够衔接地面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在频带较窄的地面地震资料反演中充分利用井间地震资料的宽频带特征,可以克服常规地震资料反演存在的多解性强和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在基于柯西分布建立地震资料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高频信息丰富的井间地震资料作为反演约束条件,建立井间地震约束下的地面地震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目标函数,实现对目标函数的有效求解。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井间地震约束下的地面地震波阻抗反演结果与测井曲线吻合较好,并且在保持测井约束反演结果整体特征的基础上提高了反演分辨率,更好地刻画了储层细节特征。
  • 杜增利;徐 峰;高宏亮
    . 2010, 49(5): 430-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提高空间差分精度、有效压制人为边界反射是波动方程波场模拟的关键。虚谱法利用模型空间的全部信息对波场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精确的波场空间导数,使数值频散效应减弱,进而实现宽频带地震波场模拟。阐述了求解弹性波波动方程的方法原理,讨论了数值模拟中Gibbs效应和边界反射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在半网格点处计算空间导数并采用最佳匹配层边界条件。设计了5层水平层状介质模型,讨论了虚谱法的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试算表明,适当增大差分网格和时间延拓步长不会影响计算精度,但计算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分别采用不同的差分方法对Marmousi2模型和SEG/EAG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虚谱法交错网格模拟结果信噪比高,在同等模拟精度条件下较其它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 郭向宇;凌 云;高 军;郭建民;孙祥娥
    . 2010, 49(5): 438-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垂直地震剖面(VSP)在求取地层参数(大地吸收衰减系数、速度、VTI和HTI介质参数)、时深转换与标定以及储层波场描述方面具有优势;地面地震则具有观测系统灵活均匀、成像孔径大、宏观地质解释能力强的优势。因此,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被视为未来地震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本次东部火成岩裂缝储层的VSP(零偏VSP,Walkaway VSP和160级三维VSP观测)与全方位地面地震观测的井地联合地震研究表明,基于VSP驱动的地面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是有益的,但参数求取方法和近地表空间影响的消除需深入研究;基于VSP驱动的三维速度场的建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基于WVSP和三维VSP求取的VTI和HTI参数有效,并且对于驱动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的VTI处理、裂缝预测和叠前反演是有益的。最终通过基于VSP驱动的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和消除近地表影响的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以及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获得了火成岩裂缝储层的地质信息和火成岩相带精细解释结果。
  • 高 军;凌 云;林吉祥;李少英;刘 杏
    . 2010, 49(5): 451-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地质概念的地震空间相对分辨率思想,采用合适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可以获得小于1/4波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信息。其中,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是地震空间相对分辨率勘探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而相对保持处理过程中科学、高效的地震数据质量监控则是获得相对保持处理效果的重要技术保证。为此,从地震数据处理、质量监控和地质评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相对保持处理的主要理念和主要处理技术,重点讨论了相对保持处理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监控方法。通过某滩海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实例分析展示了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效果及质量监控效果。
  • 孙德胜;凌 云;夏 竹;蔡银涛
    . 2010, 49(5): 460-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3.5维地震勘探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与油田开发动态信息的地震、地质、测井和开发等信息的综合地震勘探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预测剩余油气的分布,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在前期3.5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井震信息标定、储层构造演化解释、储层沉积演化解释、储层静态建模、油藏开发空间动态信息解释、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开发静态和动态信息综合解释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基于西部某油田开发后期水驱开采实例和东部某油田稠油热采的实例,进一步研究证实了3.5维地震技术的应用性,并提供了最新研究成果。
  • 陈可洋
    . 2010, 49(5): 472-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提高人为截断边界的吸收效率,提出了一种完全匹配层边界吸收衰减因子——正、余弦型吸收衰减因子。采用声波波动方程,并应用统一格式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来构建正演递推算子实现声波全波场正演计算(边界处差分阶数依次递减)。以单层均匀介质模型为例,研究不同吸收层厚度与介质速度和声波模拟主频的关系。数值试算结果表明,不同吸收层厚度所消耗的时间按一定的函数关系变化,边界吸收层厚度与速度和最大频率之间无明确的对应关系,边界吸收层厚度所占节点数不小于6个时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边界吸收效果。以Marmousi模型为例研究了完全匹配层边界吸收衰减因子在复杂地质模型中的边界吸收效果,与解析解的对比可知,该边界吸收衰减因子能在复杂地质模型中取得满意的边界吸收效果。
  • 赵 虎;尹 成;李 瑞;徐 峰;陈光明;李轩波
    . 2010, 49(5): 478-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地区,激发与接收条件差,目的层反射能量不匀,导致采集的地震数据信噪比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思路,即基于地震波照明模拟结果,采用局部加密炮点、规则布置接收排列的方式。方法原理是:通过正常炮距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照明能量最小位置,进行局部炮点加密,求得目的层照明能量均匀性最高的炮点组合。以塔里木盆地某逆掩推覆构造二维模型和南海白云凹陷崎岖海底模型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维情况下,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很好,照明能量分布均匀;在三维情况下,加密炮的效果要弱于二维情况,但照明能量分布的均匀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 林伯香;李卫忠;A.Saleh A.Al Maghouth;A.Adil A.Al Khalaiwi;A.Adnan Al Hashem;孙晶梅;蔡 俩
    . 2010, 49(5): 482-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静校正评价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从建模技术适应性、建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际资料应用效果3个方面评价静校正量的思路。利用地质地貌、小折射与微测井等资料以及大炮初至特征等,建立对近地表特征的认识,判断建模技术的适应性。建模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可靠近地表模型的重要保证。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可以判断高频分量的精度以及幅度较大的中频分量误差。给出了复杂地表区建模技术适应性分析实例,分析了工区近地表特征,结果表明工区西部的部分区域近地表结构特别复杂,仅靠很少几口微测井资料约束下的初至层析技术很难得到较高精度的静校正量。
  • 应用研究
  • 漆立新;樊政军;李宗杰;柳建华;刘瑞林
    . 2010, 49(5): 48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溶蚀孔洞、裂缝、溶洞发育,定量计算储层基质和裂缝的孔隙度是评价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层的关键。由岩石骨架体积、基质孔隙体积、连通的缝洞体积和不连通的缝洞体积4个部分组成的测井解释模型可以模拟基质和连通缝洞的并联导电网络以及非连通缝洞和基质的串联导电网络。用中子和密度测井资料求取总孔隙度,采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基质孔隙度,结合深、浅双侧向电阻率计算出连通缝洞孔隙体积和非连通缝洞孔隙体积。计算出的3种孔隙成分适用于各种类型储层组合,并可定性判断储层的有效性。根据该方法判断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类型为基质孔和连通缝洞型以及孔-洞-缝组合型。
  • 敬朋贵;殷厚成;陈祖庆
    . 2010, 49(5): 495-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史较长,以前虽有所发现,但规模有限。近几年来,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南方复杂山地的大规模实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川东北地区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巨大发现。勘探实践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大幅度改善了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品质,为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从而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和描述的精度,大大加快了油气勘探节奏。从普光大型气田的探明到元坝大型礁滩体的发现,充分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南方复杂海相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李曙光;徐天吉;甘其刚;李显贵
    . 2010, 49(5): 50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频率域小波变换研究,在频率域构建了合适的小波滤波器,实现了一种对地震资料进行分频与重构处理的方法。地震合成信号的分频与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频率的地震信号,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确度。针对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天然气储层埋藏较深、地震资料主频低、分辨率十分有限的问题,应用频率域小波变换分频重构处理方法对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取了不同频率段的三维地震数据,将其应用于井震标定、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
  • 储层预测
  • 彭 才;张延充;梅 燕;普平文;曾 宏;何 刚
    . 2010, 49(5): 504-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中地区泛开江-梁平海槽对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和鲕滩储层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鲕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前的古地貌密切相关,台缘高能鲕粒滩储层是飞仙组关最重要的储层,寻找有利的古地貌和高能鲕滩储层的关键是准确识别海槽边缘和飞仙关组晚期高位域的沉积特征。仅利用钻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划分沉积相带,结果不准确。为此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连续性,采用地震相分析技术,选取关键的地震属性,利用层拉平技术,准确识别海槽边缘,划分沉积相带,寻找有利于鲕滩储层发育的台缘带。利用地震层序分析技术,纵向上分析沉积相演化过程,识别有利于鲕滩储层发育的高能沉积环境。采用地震相分析技术与地震层序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空间上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古地貌的变迁情况,从区域上识别高能鲕滩储层发育的层段及所处的古地貌位置。近年来的鲕滩勘探成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鲕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 井间地震
  • 左建军;
    . 2010, 49(5): 509-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垦71区块低序级断层组合关系不明、剩余油分布不清、油水关系复杂、储层较薄且多,纵、横向变化大。利用井间地震技术研究了该地区的低序级断层及储层特征。首先根据实施井间地震工区的地质模型建立速度模型,依据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正演模拟,模拟的波场反映了井间地震的主要波场特征,反射波成像剖面反映了地质模型的地质特征。基于正演模拟结果对观测系统进行优化,并进行野外采集,获得的实际资料的反射波成像剖面分辨率较高,落实了井间的低序级断层及薄储层。
  • 孔庆丰
    . 2010, 49(5): 516-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井间地震资料处理中现有上行反射P波提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AVA道集的三分量井间地震资料上行反射P波分离方法。首先对水平分量X和Y的直达波场进行水平定位,旋转得到两井平面内的径向分量R,然后对垂直分量Z和径向分量R进行直达波去除、管波衰减和上行波场分离,利用直达波层析反演结果建立速度模型,对垂直分量Z和径向分量R的上行波场分别进行上行反射P波射线追踪,得到两个相应的AVA道集,根据上行反射P波的入射角大小进行上行反射P波分离和提取,最后完成上行反射P波的叠加成像。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三分量资料的上行反射P波能量,保证了上行反射P波叠加成像的精度和保真度。
  • 综合研究
  • 钟怡江;陈洪德;林良彪;侯明才;隆 轲;王 琦
    . 2010, 49(5): 52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以沉积学、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野外剖面、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将研究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和台盆两种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又可划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浅滩和台地边缘斜坡5种沉积相带。长兴期—飞仙关二期为台地和台盆相间的沉积相展布格局,具有飞仙关一末期开始快速填平补齐,飞仙关三期为碳酸盐岩台地,飞仙关四期为蒸发台地的演化特征。长兴期台地边缘礁、滩组合和飞仙关期台内浅滩是该地区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