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25
  

  • 全选
    |
    目次
  • . 2010, 49(4): 0-0.       PDF全文 ( )   
  • 专家论坛
  • 凌 云;郭向宇;高 军;孙德胜;林吉祥;夏 竹
    . 2010, 49(4): 319-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发展经历了构造油气藏勘探、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3个阶段;主要技术也从地球物理勘探成像技术逐步发展为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预测技术,并且从非地震、地震、井筒、油藏开发技术和地质理论等技术领域逐步转为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领域。为能较全面地了解从勘探地球物理到油藏地球物理的发展历程,讨论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了东方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多年来关于油藏地球物理的研究与认识成果,希望能达到共同讨论和共同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目的。
  • 方法研究
  • 夏吉庄;杨宏伟;吕德灵;黄旭日;梅士盛;刘振民
    . 2010, 49(4): 336-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永3复杂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对Gassmann模型进行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版;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上,利用标定的岩石物理量版对每个网格上的叠前地震反演属性进行含水饱和度计算;以流体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来约束历史拟合,最终得到剩余油分布的精细描述结果。研究表明,利用永3断块油藏模型及其对应的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可以定量地预测空间含水饱和度分布;叠前地震属性中的泊松比约束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场能较准确地描述油藏模型的含水饱和度;用泊松比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来约束油藏模型的历史拟合可以在空间上提供更多的信息,得到的流体分布结果与实际油藏信息更逼近。
  • 刘金连;张建宁
    . 2010, 49(4): 34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是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的关键。由于河道砂体尺度小、散度大,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地震识别存在不确定性。在密井网条件下,应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从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分析了河流相砂体边界的展布规律,研究了河道边界的接触关系,建立了典型模式,确定了单一河道边界的废弃河道沉积物、不连续河间砂体、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和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等4种识别标志,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4种识别标志为边界条件的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了反射振幅、频率、相位、波形和时间等变化规律,总结了在不同标志接触关系中应用水平切片、相干分析和地震属性等技术进行识别的可能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济阳坳陷老168井区的河道砂体识别和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赵 群;曲寿利;薛诗桂;张 明
    . 2010, 49(4): 351-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中,溶洞地震响应特征的识别面临着很大挑战,关键问题在于对溶洞的形态、大小及充填物变化引起的地震波变化规律及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为此,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点,抽象出3类(不同形态、不同尺度及不同充填物)溶洞物理模型,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小尺度的溶洞(d<<λ),地震波到达溶洞后,散射现象占主导,缝洞绕射波振幅与偏移距有近似解析关系。大尺度溶洞的形态对绕射波的振幅具有强烈影响,在菲涅耳带半径内,线体能量最强,片、柱、椭球、球型体绕射信号逐渐减弱。均匀充填溶洞的绕射波能量最强,波形简单,剖面信噪比高,反射成像收敛的“串珠”能量强,对称拖尾较短;非均匀充填溶洞的绕射波能量较弱,剖面信噪比低,非均质性越强其成像“串珠”形态畸变越大、拖尾越长。
  • 曹国滨
    . 2010, 49(4): 359-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以往常规道内插方法存在的缺陷,引入三维频率-空间域叠前数据规则化技术,采用对地震道进行加权处理的思路,利用自适应插值计算方法,实现相邻道补权压制采集“脚印”的目的。同时,利用偏移距、方位角和输出单元中心坐标信息,计算出炮点与检波点的位置及相关的道头属性。对道头属性值的插值计算提高了后续处理(如叠前偏移等)的稳定性,从而得到相对保幅的成果数据。
  • 储层预测
  • 陈永波;潘建国;许多年;黄林军;王 斌;王彦军;谭开俊;尹 路
    . 2010, 49(4): 364-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内外发现了很多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区块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性为熔结角砾凝灰岩,储集空间以气孔为主。钻探证明,该类火山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研究和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范围难度都较大。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油气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裂隙式火山岩喷发模式,其储层分布主要受控于火山口及古地貌特征。根据这一地质认识,利用分频相干技术,古地貌恢复技术,正、反演技术,三维雕刻技术和多属性融合技术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对火山岩优质储层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并利用此研究成果部署钻探了风南4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同时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是沿夏红南断裂带的近火山口相。
  • 杨丽兵;张 虹;谯述蓉;赵 爽;罗德江
    . 2010, 49(4): 373-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西坳陷DY构造是川西深层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区块,目前已完钻5口井,测试显示该区块具有较好的勘探和开发潜力。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目前亟须查明该地区须家河组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地震反演方法的比较认为,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DY构造现阶段最佳的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将地震随机反演与地质统计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了地下介质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分辨率较高,解决了基于模型反演方法对井的依赖性较强、未考虑地下介质的随机特性、模型化严重、多解性较强等问题。在统计和分析测井资料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仅利用速度反演就能够很好地得到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但是进一步区分有利砂体和干层的效果较差。采用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对川西坳陷DY构造须家河组的砂体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较好,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 刘建生;邓传
    . 2010, 49(4): 380-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宁晋断裂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体纵向上的期次叠加和横向上的频繁摆动迁移导致其非均质性强,准确地预测扇中发育区和有利含油气区是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根据研究区近岸水下扇体的沉积特点和实钻情况,总结其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相方法预测近岸水下扇体的发育规模和期次。利用三维可视化、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落实了近岸水下扇体扇中亚相发育区。基于扇中亚相发育区预测结果,结合属性叠加方法,预测了宁晋断裂陡坡带2号近岸水下扇体的扇中亚相发育区和含油气有利区域。根据预测结果部署了探井Gy33井,钻探结果表明该井产油为23.36t/d,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 应用研究
  • 葸晓宇;凌 云;孙德胜;高 军;林吉祥
    . 2010, 49(4): 384-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地震反演涉及地震采集(炮检距范围)、地震数据处理(保真度)、地震解释和测井解释、储层岩石物理以及反演算法本身与约束条件等方面,因此影响因素很多,此外还存在认识与观念上的差异,使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得理想和真实的油藏描述结果。为此,仅限于地震叠前反演技术本身涉及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叠前地震反演在油藏地球物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获得有效的反演结果展开了讨论。对大庆徐家围子火成岩储层进行叠前AVO反演和叠前弹性反演的结果表明:①叠前反演受输入数据的影响大,因此要做好AVO前期处理,如各向异性校正等;②不同炮检距范围叠加地震数据的弹性阻抗反演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子波提取、井震标定和井约束等。
  • 于世焕;赵殿栋;李 钰;赵文芳;宋桂桥
    . 2010, 49(4): 390-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深层致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含气层与围岩之间的地震响应差异小,如何利用有效的地球物理信息进行储层含气性检测及流体判别是该区深层勘探的关键。进行了须家河组地层的转换波各向异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适宜进行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建立了多波微测井方法,制作了重锤横波震源,进行近地表探测试验,纵波和横波的近地表结构厚度不同,速度亦有明显差异。发展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确立了多波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进行了储层识别和裂缝特征预测,建立了高渗区地震响应模式。分析纵波与横波单一属性参数及组合参数裂缝检测效果,形成了有效的综合含气检测指数,其高值区与多口高产井区吻合。
  • 叶 勇;孙武亮;孙开峰
    . 2010, 49(4): 401-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中围斜区断裂构造复杂,构造形态难以落实。由于数据采集年代、施工参数、处理方法、野外地震和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连片整体速度研究及构造成图是研究该地区构造形态的关键。针对整体构造评价薄弱的问题及勘探部署难以决策的迫切需求,研究了塔中围斜区八个区块连片精细速度建模及变速成图技术。通过速度基准面统一技术、速度闭合差分析校正技术和基于解释层位框架控制的速度去噪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塔中八连片整体速度模型及各地震反射层整体构造图。
  • 张永江;轩义华;秦成岗
    . 2010, 49(4): 407-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番禺天然气区P目标主要目的层段是一个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使用常规的地震振幅亮点技术以及传统的AVO分析方法在预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时失效。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首先对研究区测井曲线进行初始校正,得到较准确的储层特征参数;然后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根据Gassmann理论和Xu-White模型,通过测井曲线重构得到地下岩石在原始条件下的vP,vS和ρ。实际交会分析结果表明,经测井曲线重构得到的测井响应对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敏感,特别是vP /vS在区分气、水层方面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叠前弹性反演研究,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A井和B井在目的层段因流体性质不同而产生的vP /vS差异。随后钻探的C井验证了反演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在研究区储层反演和流体预测方面的有效性。
  • 测井技术
  • 张松扬
    . 2010, 49(4): 415-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大牛地气田低渗、低孔致密岩性气藏,建立了一套适用的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通过分析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四性”关系,深化了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孔、低渗致密含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认识;分类提取了测井特征参数,建立了大牛地气田的气层测井划分标准和分类评价标准,为正确评价储层及气层提供了技术条件。提出了对储层进行产能预测评价的方法——测井参数优化合成法,利用孔隙度、有效储层厚度、密度、电阻率、泥质含量、声波时差和含气饱和度,分不同层组建立了无阻流量的合成系数公式以及无阻流量的估算公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较吻合,为油气井后期测试投产提供了依据。
  • 高 增;唐 炼;杨海东
    . 2010, 49(4): 421-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感应测井是定量评价砂泥岩储层含油气性的主要测井方法之一,开展快速而准确的感应测井响应数值模拟对资料采集和地层解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有限元及有限差分等数值模拟方法的不足,首次引入有限体积法(FVM)计算感应测井在地层中的响应。有限体积法的核心思想简单,容易实现非结构网格剖分的计算,能更好地拟合不规则的地层形状,从而达到较好的模拟精度。首先详细论述了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思想;然后给出了有限体积法在感应测井数值模拟中的具体实施办法;最后通过编制的计算程序对两个实际的地层模型进行了计算,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模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