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25
  

  • 全选
    |
    目次
  • . 2010, 49(3): 0-0.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张立彬;王华忠;马在田
    . 2010, 49(3): 213-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频移Q值估算方法通常具体假定震源子波振幅谱展布形态,因此限制了方法的适用性及Q值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拓展频移法的适用范围,不对震源子波振幅谱展布做具体前提假定,由质心频率定义出发,基于积分中值定理及回归分析原理,提出了基于积分中值参变量法的质心频移Q值估算方法。通过引入双向逼近正Q扫描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积分中值参变量法的计算稳定性及准确性。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准确性。
  • 王立歆;马方正
    . 2010, 49(3): 22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实现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在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方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傅里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延拓算子。由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受计算效率的制约,因而,提出了利用大延拓步长进行波场延拓,在延拓层位,利用相关成像条件进行成像。对延拓步长层间的层位,结合含有绕射聚焦项的时移映射函数,对延拓层位上未基于频率叠加的上、下波场的互相关值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并结合零时刻成像原理求出延拓层间的成像值。脉冲响应测试和Marmousi模型试算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并可以大幅度提高偏移成像效率。
  • 吴 波;潘树林;陈 辉
    . 2010, 49(3): 227-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复杂山地地震勘探中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处理低信噪比和大时移量的转换波资料时出现的“周波跳跃”现象,引入了四阶累积量子函数进行时间延迟估计。利用常规最大能量法对包含高斯噪声的低信噪比、大时移量模型地震数据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应用互相关函数和四阶累积量子函数进行时间延迟估计的效果。模型试验发现,互相关函数对模型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较差,得到的时间延迟出现整体漂移,构造成像出现严重的“周波跳跃”现象,与模型构造不符;而四阶累积量子函数处理效果较好,得到的时间延迟与期望输出几乎完全吻合,符合模型构造。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对低信噪比、大时移量的转换波实际数据进行了试验,对采用上述两种函数估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叠加剖面成像效果都较好,进一步对中层和深层进行比较发现,利用互相关函数估算的结果出现了串相位现象,而利用四阶累积量子函数估算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构造。上述试验证明了四阶累积量子函数能很好地压制高斯噪声,特殊资料(含有高斯噪声)和一般资料的应用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刘百红;杨 强;石 展;周 巍;郑四连
    . 2010, 49(3): 232-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Schoenberg的含裂隙介质的线性滑移模型理论,建立了1个两层模型,模型的上层为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下层为含垂直定向排列裂缝介质(HTI介质)。然后在不同裂缝密度下,针对干裂缝和饱含流体的裂缝两种情况,分别对模型分界面上的地震波方位AVO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裂缝密度、裂缝方位、裂缝填充物对AVO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上覆各向同性介质的含垂直裂隙介质界面AVO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岩性,其次是裂缝流体,然后是裂缝方位,裂缝密度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利用振幅变化信息预测裂缝提供了依据。
  • 魏 嘉;唐 杰;武港山;刘永宁;张 扬;孟黎歌
    . 2010, 49(3): 240-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海量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实时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扩展八叉树数据结构的分块多层多分辨率模型。通过对海量地震数据的分块处理,建立了与数据对应的八叉树层次结构,实现了在PC机上大规模地震数据体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在海量地震数据组织方面,使用较为简便的编码方式,避免了在绘制过程中复杂的解码操作对实时性的影响以及编解码带来的误差。在海量地震数据管理方面,通过多分辨率建模,按分层的Z-Order顺序进行存储,在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满足三维海量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实时性的需要。
  • 马永军;王 季
    . 2010, 49(3): 245-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剩余动校正量对叠加成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而常规剩余动校正方法由于实现技术上的原因使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时间域剩余动校正方法,该方法对剩余动校正量的确定与剩余速度无关,而是通过提取同一地震道中不同时刻采样点的剩余时差来获取时移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与地震记录相关的模型道,确定模型道的显著极值点;将经过动、静校正后的CMP道集内各道数据与模型道数据在某一时窗内进行互相关,确定地震道的显著极值点,该点与模型道显著极值点之间的时间差即为剩余动校正量;显著极值点外的数据,则通过拉伸或收缩再整体移动的方法进行校正。应用实例表明,改进的时间域剩余动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剩余动校正量的影响,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改善地震记录的品质。
  • 应用研究
  • 丁 峰;年永吉;王治国;尹 成;古发明
    . 2010, 49(3): 248-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图形能力将众多的地震属性映射为低维数的数据进行解释,可以提高地震属性分析的效率。地震多属性PCA-RGBA颜色融合技术是一种基于视觉的属性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多个地震属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技术进行降维,并将主分量按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序,取前3个(或4个)主分量利用RGBA(Red-Green-Blue-Alpha)颜色融合原理获得一张融合图;再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在融合图像上依据颜色的区域性和突变异常等视觉特征,进行地质目标解释。在渤海SZ油田,应用该方法对常规地震属性数据进行了处理,在辅助断层识别、油藏流体时移变化区域判定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陈习峰;王 勇;程玖兵;王士昆;杨鹏程
    . 2010, 49(3): 253-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永安三维工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地震成像效果,主要表现为小断层成像质量差、火成岩附近反射界面能量弱、目的层难以追踪解释。经过多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仍然未取得满意的成像结果。为此,引入了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叠前τ偏移方法。该方法要求输入的地震数据为零方位,因此需要进行方位时差校正和炮检距规则化。针对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特点,提出了DMO校正+炮检距面元化+DMO-1校正流程。分别利用Kircohoff叠前偏移和叠前τ偏移+DMO校正+炮检距面元化+DMO-1校正方法对永安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后者的应用效果较好,火成岩之间反射层位同相轴连续性得到改善,断层断面更清晰,成像分辨率明显提高,而且两者耗时几乎一样,证实了DSR单程波动方程叠前τ偏移方法的实用性。
  • 轩义华;秦成岗;汪瑞良;袁立忠;全志臻;赵仁永;税 敏
    . 2010, 49(3): 257-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天然气区PY35-2目标区储层复杂,利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准确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性。为了有效识别储层、提高勘探成功率,在精细分析该地区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叠前同步反演技术识别储层及其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属性能够很好地识别PY35-2目标区主要储层,并且反演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降低了勘探风险。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得到的密度异常平面分布图预测该地区有利的上钻目标,验证井实钻结果证实了预测结果准确、有效。
  • 储层预测
  • 张 虹;刘 殊
    . 2010, 49(3): 268-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二段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储层致密化严重,成藏机理复杂,气藏以岩性和成岩圈闭为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勘探难度大,有利目标预测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地震相及有利沉积相分布特征,结合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和描述油气富集带。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和大邑地区的须家河组二段河口坝及其下方的前缘砂体顶部为有利油气富集相带,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根据预测结果,在德阳向斜部署了一口探井。
  • 徐丽萍
    . 2010, 49(3): 275-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河油田南部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阿克库勒组四段(阿四段)滨浅湖相滩坝砂储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快,单个滩坝砂体识别的难度较大。以阿四段滩坝砂储层预则为目标,建立了一套以叠后地震资料提频处理技术、地震古地貌和属性分析技术、拟声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和神经网络油气检测技术等为主的技术系列。利用这些技术对AT9井区三叠系阿四段滨浅湖相滩坝砂储层进行了有利区域预测,部署并钻探的滚动开发井中有两口井在阿四段滩坝砂储层中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崔永谦;王永刚;杜维良;白 博;王 红
    . 2010, 49(3): 28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潜山油气藏是华北油田的主要勘探领域之一。通过对任丘潜山储层的综合分析,总结了潜山内幕特征描述及储层预测的可行方法。利用三维连片处理的地震数据体,实现了潜山内幕层位的精细标定、反射特征分析和多尺度相干分析;在对潜山内幕特征分析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潜山内幕叠后地震资料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了潜山内幕储层或隔层的预测方法。任丘潜山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上述研究方法在了解潜山内幕特征及储层预测方面可行且有效。
  • 综合研究
  • 彭海艳;刘家铎;李 勇;肖敦清;刘子藏;袁淑琴;蒲秀刚;丘东洲;韩 冰;兰亚萍;李 丽;冯境权;颜照坤;龚剑玄
    . 2010, 49(3): 287-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类型为陆相断陷盆地这一特点,采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将研究区孔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古近系孔店组的等时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了孔南地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最后分析了孔南地区孔店组的生储盖组合模式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为孔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
  • 田立新;周东红;刘力辉
    . 2010, 49(3): 295-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统计岩石物理学研究缺乏对地质成因的分析及对地震反射特征的物理机理分析,难以建立合理的岩石物理模板,指导地震属性的分析与解释。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地震岩石学研究与宏观沉积相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将辽东湾东营组蠕虫状反射按宏观沉积环境分为滑塌型、复合型和远岸型;然后结合沉积过程,将蠕虫状反射形态和沉积微相结合起来,分析蠕虫状反射形态与物源方向的关联性;最后总结出蠕虫状反射的地质意义及不同形态蠕虫状反射形成的物理机理。建立了富泥型和富砂型蠕虫状反射的识别模式,为蠕虫状反射的沉积研究、内幕刻画和储层预测打下了基础。
  • 李 林;陈志宏;张金凤;钟大康;陈殿远;刘明全;方 勇
    . 2010, 49(3): 299-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涠西南凹陷Y6构造区流沙港组三段(流三段)地震资料品质差、井资料少,使该区沉积相研究成为一大难题。应用层序地层分析技术,以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剖析的层序地层解释思路为指导,以年代地层剖面研究为手段,对流三段储层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用层序地层解释系统在Wheeler域进行体系域解释和沉积相分析,实现了量化计算冲积扇物源方向;在优选年代地层剖面实现有效的层序地层追踪基础上,分别对冲积扇边界及顶、底界进行追踪和识别;再根据年代地层剖面特征划分出冲积扇亚相,确定了有利勘探区带冲积扇扇中的分布范围。
  • 地震采集
  • 马 强;李东安
    . 2010, 49(3): 306-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尼日利亚某工区原始地震资料缺失SPS文件中的炮检关系文件。正确恢复炮检关系是该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在详细分析和筛选有限的野外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采集设计专业软件建立理论观测系统,重复模拟关系文件,并与处理软件结合,通过线性动校正、相邻炮点相似性鉴别、叠加剖面监控等手段,调整和验证炮点、检波点位置,最终准确恢复炮检关系。根据得到的炮检关系文件,重新处理了该工区地震资料,并将得到的偏移剖面与以前的处理剖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处理效果较好,准确的炮检关系保证了同相叠加,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了成像质量。
  • 魏继东;丁 伟
    . 2010, 49(3): 312-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波器组合是地震资料野外采集阶段衰减噪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决定组合衰减噪声效果的因素有组合因素(组合基距,组内距,检波器数量,组合高差,组合形式等)以及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噪声的类型与强度等。从验证不同组合因素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出发,通过计算组合的方向特性曲线及野外试验,量化分析了组合因素对地震资料的影响,提出一种组合基距在Inline方向设置为一个道距,在Crossline方向设置为一个最大干扰波波长的组合方案,以有效衰减来自各个方向的规则干扰波。计算表明,在组合基距确定的前提下,缩小组内距、增加检波器数量有利于提高资料的信噪比,但当检波器数量增加到某个临界点后,继续缩小组内距、增加检波器个数则不能显著提高组合的压噪能力。实践证明,在地表复杂、地层吸收严重、次生干扰发育的地区,组内高差允许值应适当放宽,这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析认为,Inline方向大致等于一个道距,Crossline方向大致等于一个最大干扰波波长的矩形组合是具有良好方向特性,又便于野外施工的检波器最佳组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