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4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9-25
  

  • 全选
    |
    目次
  • . 2009, 48(5): 0-0.       PDF全文 ( )   
  • 专家论坛
  • 赵殿栋
    . 2009, 48(5): 425-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历史上物探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油气储量的快速增长,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油气储量又一次大幅增长的主要技术手段。回顾田家地区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史例,阐述其历史地位,说明田家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的勘探思想一直影响着胜利油田以及中国石化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轨迹。分析了中国石化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水平,综述了其应用现状和应用效果。针对当前隐蔽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山前带三大领域的勘探需求,提出了继续优先推广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积极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先导试验和配套处理、解释技术创新研发的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 曲寿利;戴明刚
    . 2009, 48(5): 436-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第78届SEG年会开设了重磁和电磁两个非地震物探技术专题,交流和张贴论文50多篇。在深入分析非地震专题论文及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介绍了本届年会重磁电非地震物探的仪器和软件情况,阐述了非地震物探技术的4个发展方向——向空中物探方向发展、向海洋勘探方向深入发展、向井中物探和油气监测方向发展、向三维方向发展,指出在油气勘探领域非地震物探技术的前景是综合应用。

  • 方法研究
  • 王秀娟;吴时国;刘学伟;孙运宝;杨胜雄
    . 2009, 48(5): 445-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构造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在底辟构造、海底滑坡、活动断层和挤压脊等特殊地质体发育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有利区域。不同地质体附近含水合物地层反射振幅强度和连续性各不相同,仅从地震剖面上难以进行准确识别。声波阻抗可以提供丰富的岩性信息。在东沙海域,以大洋钻探1148井的测井资料和叠加速度作为约束条件,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基于地震资料进行了波阻抗反演,获得了声波阻抗剖面,在声波阻抗剖面上水合物层表现为高声波阻抗异常,水合物层之下出现低声波阻抗异常。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了1148井的声波阻抗与饱和水孔隙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计算出饱和水地层的孔隙度为40%~50%。基于阿尔奇方程,通过反演的声波阻抗计算了0101地震测线水域的水合物饱和度,其占孔隙空间的比例为10%~20%,含水合物地层呈横向部分连续分布特征。
  • 郭智奇;刘财;冯晅;王俊杰
    . 2009, 48(5): 453-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薄储层地震反射模型,利用Gassmann流体置换方程分析了薄储层的孔隙度和含油、含气饱和度等因素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根据薄层反射动力学和粘弹各向异性理论,利用AVO技术研究了薄储层物性参数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含气饱和度的变化使气体的可压缩性发生改变,P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由急剧降低转为缓慢升高;孔隙度的变化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要大于含油、含气饱和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孔隙度薄层的AVO响应差异明显;孔隙度增加,AVO属性中的截距和梯度对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比对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敏感;薄层反射的AVO响应与薄层厚度有关,薄层厚度增加时,对其含油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梯度属性比截距属性更敏感。
  • 刘喜武;;宁俊瑞;张改兰
    . 2009, 48(5): 459-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二阶统计学方法为基础,从Canadas等提出的非最小相位子波和非白噪反射系数地震盲反褶积框架出发,给出了Cauchy稀疏约束Bayesian估计地震盲反褶积框架。基于反射系数与子波相互独立(或弱相关)的假设,分别构建了反射系数和子波最优估计方程,并采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迭代反演实现反射系数和子波的同时估计。在方法具体实现时,以传统脉冲反褶积结果作为迭代初值,通过迭代得到反射系数和任意相位子波;然后再对子波进行最小相位化,通过反演得到反子波;最后将反子波与地震道褶积,得到反褶积结果。利用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给出的地震盲反褶积理论框架是正确的;与直接(共轭梯度求解正则方程)稀疏同时迭代反演法的对比显示,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稳定,精度高,收敛快。

  • 李灿苹;刘学伟
    . 2009, 48(5): 465-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二维随机-均匀介质模型,讨论了复杂介质中由非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的特性,同时讨论了不同尺度地质体条件下散射波对直达波和反射波的影响。建立了11个不同尺度的随机-均匀介质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正演模拟。基于正演模拟结果,提取了直达波、散射波和反射波的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振幅峰态和绝对振幅积分4种振幅属性,绘制了振幅属性与非均匀地质体尺度的关系曲线。研究认为,当非均匀地质体尺度与地震波长相近或更小时,3种地震波的4种振幅属性值随地质体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非均匀地质体尺度比地震波长大或大很多时,随着地质体尺度的增大,直达波和反射波的4种振幅属性值均呈减小趋势,散射波的4种振幅属性值呈增大趋势。
  • 李振春;张成玉;王清振
    . 2009, 48(5): 470-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小波变换的阈值去噪方法存在阈值选取困难、低信噪比资料去噪后倾斜和弯曲同相轴连续性不好等问题。图像去噪方法中的多级中值滤波具有保护细节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级中值滤波的小波域去噪算法。该方法利用最大和最小中值之差判断平坦区域和边缘区域,提高了小波域中去除噪声的能力,同时有效地保护了信号细节。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比阈值去噪方法分离信、噪的能力更强。
  • 陈可洋
    . 2009, 48(5): 475-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二维1阶双曲型地震波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时间上的2阶差分和空间上的任意高阶交错网格差分对该方程进行离散,得到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采用单频双程波动方程计算初至走时,并以此作为叠前逆时深度偏移的成像条件。设计了凹陷模型和断陷模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的波动方程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可以对复杂地层进行准确成像,并能消除由逆时偏移引起的低频噪声。
  • 首皓;孙鲁平;刘红伟;赵晓龙
    . 2009, 48(5): 479-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单程波方法是常用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之一。与双程波方法相比,单程波方法的计算量成倍减少,且能保持较高的精度。但由于单程波方法不能获得准确的入射角信息,因而多采用垂直入射的反射系数,使得模拟波场的振幅特征不是实际地层的真实反映。为此,提出了结合频率-波数域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和相移加插值的改进单程波方法。分别采用双程波虚谱法、常规单程波方法和改进单程波方法,基于Marmousi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模拟结果发现,改进的单程波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且具备与双程波方法相同的精度。
  • 应用研究
  • 王维红;林春华;王建民;刘淑芬
    . 2009, 48(5): 483-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时间偏移和AVO反演相结合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为岩性和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储层识别方法。依据弹性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平面纵波入射的反射和透射Zoeppritz方程,给出了计算弹性参数的公式。算法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反射点(CRP)道集转化为角道集;然后基于角道集应用最小平方方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各弹性参数剖面;最后通过计算结果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反演,进而进行储层描述和含油性预测。利用理论模型对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方法的计算误差较小。将方法应用于复杂陆相断陷盆地地震资料反演,并与商业软件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的分辨率较高,钻井资料证实其储层预测精度也较高。
  • 方伍宝;张兵;
    . 2009, 48(5): 48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单程波外推方法的二次反射波成像技术基本原理是:在将地震波场进行炮点下行波和检波点上行波常规波场延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检波点波场进行下行波延拓,对延拓的3个波场通过上、下行波两两交叉相关,进行上行和下行波场成像,该技术具有类似于逆时偏移的功能。以一个垂直构造模型为例,简要分析了高陡构造的波场特征;基于一个二维和一个三维高陡构造模型数据,进行了偏移成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对倾角大于90°的高陡构造精确成像。将该技术应用于某山前带实际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常规偏移剖面中成像模糊的层位边界在该偏移剖面上成像清晰。
  • 林凯;贺振华;熊晓军;黄德济
    . 2009, 48(5): 493-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单井资料的储层地震响应模拟和流体识别大多采用褶积模型,但对于复杂地质模型,采用褶积模型模拟的波场动力学特征不明显。提出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波动方程模拟技术,从波动方程角度刻画了复杂鲕滩储层模型的地震响应。该方法利用Gassmann等效介质理论,对鲕滩储层实现由干岩石到有效孔隙饱和岩石的替换,由已知预测未知;之后通过建立鲕滩薄互层模型和薄互层楔形体模型,正演模拟了鲕滩储层含气后的地震响应,地震响应表现为“亮点”特征。
  • 陈建江;孙赞东;朱兴卉
    . 2009, 48(5): 499-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采用大炮检距地震数据进行AVO反演可以提高反演的精度及稳定性,但大炮检距地震数据存在动校拉伸和随炮检距变化的调谐效应,这会使AVO反演产生误差。基于Dong的近似公式推导出梯度的相对误差表达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动校拉伸和调谐效应对4类含气砂岩模型AVO反演的影响。制作了4类含气砂岩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基于贝叶斯理论进行了AVO截距和梯度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理论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动校拉伸和调谐效应影响梯度反演的精度,对截距反演的影响较小。
  • 资料处理
  • 赵传雪;王丽;吴靖;江伟
    . 2009, 48(5): 505-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区徐闻区块丘陵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单炮记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对经过野外静校正、初至层析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够较好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影响,提供更高精度的成像剖面。
  • 夏洪瑞;董江伟;彭涛;刘学兵
    . 2009, 48(5): 510-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横向中值滤波是地震资料去噪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但对数据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否则便达不到理想的去噪效果。叠前可控震源资料满足中值滤波方法的应用条件(即能量一致、波形统一和时间对齐),但样点较少时,常规中值滤波会因样点不足而产生边界效应问题。为此,提出了环形中值滤波技术,即将样点首尾相接,这样在样点不足时可由邻道数据补充。针对可控震源资料中存在的多道连续出现强噪声这一问题,提出了环形非对称中值滤波技术,给出了含强噪声样点的识别方法和替换方法。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际可控震源资料,讨论了环形非对称中值滤波技术的正确性、实用性和适用范围。

  • 邬达理;蔡俩;李佩;黄骏;黎玮
    . 2009, 48(5): 515-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分析了山前带地区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山前带地区构造不确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定剥离面静校正处理技术。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山前带二维速度模型,基于其数值模拟数据,对固定剥离面静校正技术的剥离量、剥离深度、充填速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应用该技术的必要性。将该静校正技术应用于正演模拟数据的深度偏移处理中,并与常规静校正技术得到的深度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近地表静校正精度、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落实的可靠性。
  • 讨论
  • 陈光俊;伊万顺;许建明;解晓平
    . 2009, 48(5): 521-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断层解释是从三维地震资料中抽取数条二维测线进行单线解释,同时参考时间切片,利用测线与切片相互闭合这一关系,进行人工断层解释。断层自动拾取技术立足于三维相干数据体,根据相干数据体中断层倾角和方位角的变化,采用线性处理和断层矢量加强处理方法消除噪声,突出断层特征。通过水平和垂直断层矢量的自动组合,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实现断层自动拾取。应用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布苏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断层解释,确定了断层的展布形态和断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 赵雨晴;张永华;罗家群;朱景修;田小敏;吴姗;李满顺
    . 2009, 48(5): 524-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规模不同的鼻状构造,由于断层的切割,在鼻状构造背景上发育了多个断鼻、断块群圈闭。位于北部斜坡带中部新庄地区的断裂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发育有小断块、小断鼻和地层不整合油藏。针对北部斜坡带构造破碎、圈闭面积小、断层小等特点,以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地震层位标定、三维可视化解释、相干体断层分析等技术对新庄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并落实了面积大于005km2的小断鼻、断块和地层不整合等圈闭,解释目的层深度与钻井深度的绝对误差在5m以内。根据解释结果,部署钻探了多口井,有60%的井钻遇油层,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5.19×10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