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5-25
  

  • 全选
    |
    目次
  • . 2009, 48(3): 0-0.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姚 姚;刘兴利;吴俊峰;秦臻
    . 2009, 48(3): 213-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谱白化和反褶积等方法多以反射系数序列是白噪随机时间序列为前提,隐含着认为地下介质为白噪型随机介质这一问题。长期以来的勘探事实表明,地下介质不一定为白噪型随机介质,反射系数序列不一定是白噪随机时间序列。因此,常规方法有时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果。除了白噪模型外,随机介质还有多种模型,不同类型的随机介质有着不同的性质,对应着不同的反射系数序列和地震记录。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地震记录与随机介质统计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由实际地震记录求出随机介质统计参数、扩展地震记录频带的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且分辨率大为提高的结果,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 王月英
    . 2009, 48(3): 221-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三维空间进行地震波动方程有限元正演模拟时,采用基于消息传递界面(MPI)的并行算法可以克服基于单PC机串行算法对数据容量和计算速度的局限。其基本原理是:将模拟区域剖分成多个小区域,每一个进程处理其中一个小区域;在运算过程中,各个进程之间互通相邻区域节点的物性参数和前一时刻的位移值,以备计算当前时刻区域内的位移值,共同实现整个模拟空间的正演模拟。在正演模拟时,采用质量矩阵近似方法来提高程序的并行性,压缩数据量和运算量,最佳并行效率的进程个数则依据并行系统能够满足程序内数据容量来确定。通过3层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韩站一;尚新民;孙成禹;刘立彬;韩宏伟
    . 2009, 48(3): 226-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火成岩发育区,火成岩对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影响严重,制约了岩下油气藏勘探。研究地震波在火成岩下的传播特征、分析火成岩对地震波场的影响是选择适合火成岩区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方法的基础。从Zoeppritz方程出发,分析了火成岩地层中地震波的透射能量与地震波的入射角和界面上下纵波速度比之间的关系;采用一阶弹性波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对不同火成岩模型以及利用不同主频的子波对非均匀火成岩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了各模型的波场特征;采用反射率法合成了不同主频的火成岩互层模型的τ-p域道集,揭示了火成岩的非均质性对透射能量的衰减作用。模拟分析认为,火成岩发育对下伏地层成像的影响因素除了高速屏蔽还有介质的非均质性导致的散射。研究结果表明,转换波可以更好地对岩下地层成像,低频信号在通过薄互层和非均匀地层时能量损失较小。
  • 吴常玉;杨瑞娟;鲍 峥;刘 杰
    . 2009, 48(3): 232-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讨论了基于负熵的地震盲反褶积方法。盲反褶积方法不需要以最小相位子波和高斯白噪反射系数为基本假设,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模拟反射系数序列中的强反射信息(地质目标体)和弱反射信息(隐蔽性油气藏),基于负熵的非高斯性判据定义盲反褶积目标函数,应用期望最大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最终得到与原始反射系数相似程度很高的非高斯反射系数。选用不同相位子波和非高斯反射系数模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维纳脉冲反褶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算法适应非最小相位、非高斯系统。将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记录的频带被有效拓宽,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提高。
  • 徐维秀;段卫星;刘治红;唐廷海;祝媛媛
    . 2009, 48(3): 239-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检波器二次定位是浅海地震资料采集的关键技术之一。影响二次定位精度的因素较多,为此,对初至波二次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定位精度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重点讨论了初至拾取的精度控制、关联炮点的选择、速度参数的确定和检波点位置的求解算法等。认为初至拾取是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合理选择拾取初至波的地震道、依据数据的信噪比选择合适的初至拾取方式,以及合理选择关联炮点等是提高定位精度的有效措施。设计了5种精度分析措施,可以进行单点和整条拖缆的定位精度误差评价。将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应用于山东龙口某浅海地区,并与一次定位和水鸟系统二次定位的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 杨 微;陈可洋
    . 2009, 48(3): 24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声波波动方程的旁轴近似吸收边界条件可以通过提高泰勒级数展开的旁轴近似阶数获得更好的吸收效果,但这样不仅增加了差分计算的复杂性,同时还导致计算过程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优化加权吸收边界条件。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优化加权吸收边界条件,提出了加权因子概念,通过调节加权因子来拓展边界反射完全吸收角度;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和数值模拟对优化加权吸收边界条件的吸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加权因子可以将边界处的完全吸收角度拓宽到60°以上,反射系数误差不超过2.5%。该方法简单易行,计算量小,而吸收效果比常规旁轴近似吸收边界条件更好。
  • 应用研究
  • 苏 云;李录明;刘艳华;汪 炎;卫彩红
    . 2009, 48(3): 247-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开发程度较高的油气田,可以利用时移地震技术对油藏的开采和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预测,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时移地震资料(监测数据)与早期地震资料(基础数据)的地球物理参数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包含油气藏开采因素(期望差异)和非油气藏因素(非期望差异),因此,需要将时移地震资料上的非期望差异消除,同时不损害期望差异。互均衡技术通过对时移地震信号的时延、能量、带宽和相位等差异进行校正,可以有效地消除非期望差异,在差异剖面上反映出油藏开采信息和剩余油分布信息。在某油田,利用采集时间相隔7年的地震资料,基于时移地震资料非一致性分析,采用互均衡技术进行了时间、振幅、相位和频率等校正,较好地消除了非期望差异,差异剖面反映出现今油藏开采的情况,同时还反映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 谭昌勇;王彦春;张伟宏;钟家均
    . 2009, 48(3): 252-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黄土塬地区静校正问题严重,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针对黄土塬地区的近地表特征,基于地震资料分析,提出了联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首先应用模型初至反演静校正方法建立低、降速带结构,进行长波长静校正;然后利用折射初至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求取中、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最后应用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综合寻优方法,利用连续稳定强反射层的反射信息,求取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3种静校正方法的联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剖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信噪比和振幅保真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 王 征;庄祖垠;金明霞
    . 2009, 48(3): 258-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受采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是不均匀的,要进行面元均化处理,传统的借道均化方法存在误差,影响叠前时间偏移的效果。为此,探讨了沿Inline和Crossline两个方向进行地震道插值实现CMP面元中心化的方法。首先对传统静态和动态面元均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然后阐述了双向插值面元中心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最后以渤海某区域三维拖缆资料面元中心化处理为例,分析了双向插值面元中心化方法的可靠性。与传统借道方法的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向插值面元中心化方法可以提高振幅的保真度,改善偏移成像的信噪比,提高成像精度。

  • 王秀玲;王延光;季玉新;刘玉珍;孙卫国;李向阳
    . 2009, 48(3): 262-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简要介绍了胜利油田K71井区多分量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及解释和应用情况。利用研究区多分量地震资料和纵、横波测井资料,分析了转换波剖面的极性,讨论了全波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深度域层位标定和剖面压缩层位标定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纵、横波属性分析和转换波各向异性流体检测等。利用上述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层位对比和解释,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相吻合;对小层砂岩进行了预测,获得了有利砂岩分布范围;对流体性质与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油气水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水淹区和剩余油区预测,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对指导油气田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 谌艳春;姚 盛;李守济;王立歆
    . 2009, 48(3): 271-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孤西潜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准确成像困难。采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孤西潜山带的连片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对各区块数据在频率、相位、信噪比和覆盖次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归一化、匹配滤波和剩余能量补偿等处理;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进行了速度分析,参考井速度和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了初始速度模型;对偏移参数进行了测试和选取,采用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质量,断层和潜山内幕反射清晰,层位深度与钻井深度吻合较好,发现了新的有利构造。
  • 储层预测
  • 武 丽;董 宁;朱生旺
    . 2009, 48(3): 277-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位于造山带前陆,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其结构和构造非常复杂,储层特征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正演模型;基于正演模拟结果,提取了20多种地震属性,并对其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瞬时相位、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相干及波形等多种对鲕滩储层比较敏感的属性,从而预测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特征。其中,河坝场构造为Ⅰ类鲕滩储层,马路背构造和狮子坪构造为Ⅱ类鲕滩储层,而母家梁构造和黑池梁构造为Ⅲ类。这套鲕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 唐晓花;成德安;吕金龙
    . 2009, 48(3): 285-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发育,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火山岩储层的岩性非常复杂,气层与气水层之间存在严重的波阻抗叠置现象,基于全角度多次叠加地震资料的常规波阻抗反演不能给出反映物性和流体特征的参数,因此很难对火山岩气藏进行准确预测。但火山岩储层含气后,纵波速度降低,横波速度变化不大,基于这一特征,采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综合应用纵波弹性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可以对火山岩气藏进行识别。阐述了叠前同步反演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反演处理中的地震资料处理、岩石物理分析、层位标定和子波提取、低频趋势模型建立等关键步骤。实际资料分析表明,低纵波弹性阻抗和低纵横波速度比对应含气火山岩储层,根据这一特点预测了有利含气区。
  • 王从镔;龚洪林
    . 2009, 48(3): 290-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有效预测难度大。针对上述特点,利用15口井的钻井和测井资料,通过交会分析方法,对良里塔格组的岩石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阻抗对物性的变化比较敏感,对储层类型有较好的反映,对岩性和流体不敏感。因此,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可以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大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洞穴型储层进行有效预测。
  • 地震采集
  • 徐 峰;尹 成;李 忠;潘树林;熊 军;吕文彪
    . 2009, 48(3): 294-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表三分量检波器多道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提出了基于地面纵向排列多道记录能量和时间信息,通过初至叠加扫描获得纵、横波近地表速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广安地区的横波资料静校正处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成像质量得到了提高。
  • 王 赢;贾烈明;朱艳保;张翔利;王金兴;张光照
    . 2009, 48(3): 299-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可在较大道间距和激发点距条件下形成“子面元”(小面元),但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最小炮检距增大、方位角分布不均,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跳跃等问题,影响地震数据采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通过2个实例,阐述了两种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和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子面元”形成原理,分析讨论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其对资料品质的影响,认为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小投入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好的应用效果。
  • 综合研究
  • 刁 博;王家林;程顺有
    . 2009, 48(3): 303-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阐述了连续复小波变换和系数量化编码的方法原理,并基于复杂地质模型讨论了重力异常中的断裂特征与小波系数极值特征的对应关系。小波变换系数量化编码结果表明,低尺度小波系数极值可以准确定位断裂在地表的位置;随着尺度的增加,小波系数极值会发生偏移,可以判断断裂的倾向和倾角的相对大小;小波系数极值可以反映断裂两侧地层的密度差异,为断裂分析提供物性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地区的实际重力资料解释,结果不仅与实际相符,并得出中天山与南天山可能具有特殊构造模式的认识。
  • 俞建宝;陈 高;李正文
    . 2009, 48(3): 307-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一个实信号可以用一个谐波信号序列来拟合,计算实信号的双谱,通过Fourier变换推算出谐波信号的系数和相位角与实信号双谱振幅谱和相位谱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信号重构。谐波基频的准确估算是信号重构的关键,经过试验分析,取双谱振幅谱的第一个峰值对应的频率作为估算基频。构成实信号的谐波项数是未知的,通过设立系数因子控制谐波项数,可以满足不同频率(或波数)段信号的拟合,实现噪声压制。数值模拟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双谱信号重构技术不仅能有效压制随机噪声,还可以进行异常分离。
  • 贾霍甫;梅廉夫;施和生;于水明;田 鹏;吴 敏
    . 2009, 48(3): 314-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为断陷盆地,珠琼二幕和南海运动使古近系的文昌组和恩平组遭受区域性剥蚀,之后进入持续海相沉积阶段,剥蚀前的地层古地温场、声波时差等特征被再次沉积改变,利用常规剥蚀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文昌组和恩平组的剥蚀厚度。针对此,提出了构造沉积综合法。在分析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从剥蚀动力学角度出发,采用地震最小剥蚀厚度、构造沉积综合法剥蚀厚度、单井剥蚀厚度和井震关系的研究思路,进行剥蚀厚度恢复。对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剥蚀厚度恢复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文昌组受剥蚀作用较强,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剥蚀厚度较大;恩平组受剥蚀作用较弱,剥蚀厚度较薄。该方法对恢复断陷盆地剥蚀厚度具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