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4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7-25
  

  • 全选
    |
    目次
  • . 2008, 47(4): 0-0.       PDF全文 ( )   
  • 方法研究
  • 魏 嘉;唐 杰;岳承祺;武港山
    . 2008, 47(4): 319-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可以分为3个阶段:地质曲面重建、地质曲面拓扑关系分析和三维实体建模。地质曲面重建方面,在无约束条件地质曲面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质约束的地质曲面拟合技术,实现了拉张和挤压条件下的地质曲面重建;空间拓扑关系分析方面,提出了带有拓扑信息的交点排序与交线分离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地质边界和地质体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网格具有严格的拓扑一致和几何一致性;根据三维地质框架模型,提出了地层块体的分离算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特征的定义,提出了三维地层网格的生成算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构造建模的全部流程。
  • 王 楠;程玖兵;马在田
    . 2008, 47(4): 328-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解决垂向变速介质中的射线弯曲效应问题,获得可直接用于AVO分析和反演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表驱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方法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基于横向均匀介质中的反射时距关系,利用改进的两点射线追踪算法建立走时和反射张角的数值表;然后在偏移过程中利用该数值表得到成像孔径内各反射路径对应的双程走时与入射角信息;进而通过脉冲响应叠加方法得到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和偏移成像剖面。由于加权函数部分考虑了射线弯曲效应的影响,因此更有利于振幅的相对保真。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波形拉伸效应的时不变特征也有利于后续的波形恢复处理。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李 磊
    . 2008, 47(4): 334-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体波相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不同各向异性参数条件下相速度曲线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各向异性参数所满足的条件不同,相速度曲线既可能单调递增,也可能单调递减,或在一定相角范围递增而在其它相角范围递减。相速度曲线的单调性决定群对相的偏离方向,当相速度递减时,群向TI对称轴方向偏离,群相偏离角为负;当相速度递增时,群向背离TI对称轴的方向偏离,群相偏离角为正。利用相表示的射线参数表达式和群相关系得出了群、相联合表示的射线参数表达式,并用数值算例进行了验证。

  • 张军舵;乐友喜;王艳香
    . 2008, 47(4): 338-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伪谱法是一种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都较高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空间坐标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数值计算,在时间域直接采用差分运算代替导数的求解,避免了求偏导数;不存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等方法对高频成分限制的问题,可以实现全频带地震波场模拟;对内存容量的需求远远低于有限元法。利用伪谱法实现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基于Biot模型给出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然后推导出二维双相各向同性介质的伪谱法计算公式;最后对给定的介质模型进行模拟试算。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在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以快纵波、横波和慢纵波3种方式传播。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各类波的传播规律,讨论了耗散系数和孔隙度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 邓继新;王尚旭
    . 2008, 47(4): 346-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超声波频率下,利用脉冲透射法,探讨了实验室条件下流体饱和岩石的频散和衰减机制,对不同围限压力下的干燥和不同粘度流体饱和砂岩样品的衰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岩石样品衰减的测量方法,分别对干燥样品和流体饱和样品进行了频谱分析,对衰减机制进行了讨论。利用Biot流模型和BISQ模型分析了流体饱和岩石中与流体流动作用有关的衰减。定量分析了各种衰减机制对弹性波总衰减的相对贡献。讨论了将实验结果引入地震勘探时,与流体流动相关的各种衰减机制的适用性。
  • 高少武;贺振华;赵 波;周兴元;侯爱源
    . 2008, 47(4): 352-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如果测线上方有高压输电线通过,记录中就会出现50 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这种干扰波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很难完全将其消除干净,且会伤害到有效信号。但可以在时间域采用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组合来逼近这种单频干扰波,并从地震记录中将其减去,达到消除这种干扰波的目的。本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地消除干扰波,而不伤害干扰波附近的有效信号,从而提高单频波频率分量附近数据的信噪比。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 何宝庆;王秋成;蔡锡伟
    . 2008, 47(4): 357-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波动方程的数值模型正演模拟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各个方面。为了选择最佳的网格尺寸以及以最小的计算量完整地恢复出信号,针对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中经常使用的Ricker子波,根据空间采样定理和地震波在不同速度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了有限差分算法中的假频和信号恢复问题,推导出模拟网格尺寸、模型地层的最小速度和能够恢复的子波主频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并用数值算例验证了这一关系。
  • 李素华;王云专;卢齐军;范兴才
    . 2008, 47(4): 361-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松辽盆地火山岩埋藏较深,下伏地层成像精度极低,对构造解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了解火山岩体对下伏地层的影响程度,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9种波阻抗组合和两类岩性组合情况下火山岩理论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其波场快照能直观地展现地震波在火山岩体中的传播过程。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火山岩体的底界面反射不清晰是火山岩体对下伏地层屏蔽作用所致;火山岩体厚度增大时,下伏连续地层的反射中断现象更明显,以致出现假断层和假构造现象。
  • 赵天姿;宋 炜;王尚旭
    . 2008, 47(4): 367-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资料信噪比是影响地震资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的去噪方法大多难以保证在去噪的同时不损伤有效波。为此,提出了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时频滤波方法,该方法采用“减去”去噪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且不损伤有效波。匹配追踪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任意信号分解为波形的线性延展,而这些波形是从函数的冗余代码中选出,可以最佳匹配信号的结构。用选出的波形中代表有效信号的部分对信号进行重构,可以达到无损去噪的目的。分别利用匹配追踪时频滤波法和F-X滤波法对含有随机噪声的仿真信号进行了去噪处理,结果表明,匹配追踪时频滤波法可以较好地去除仿真信号中的随机噪声,降低对高频信号的损伤。
  • 应用研究
  • 宋桂桥;尹天奎;刘连升
    . 2008, 47(4): 372-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塔中大沙漠区,小折射和微测井是野外低速带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旨在得到近地表速度分布,指导井深设计和计算野外静校正量。塔中大沙漠区的设计井深一般在潜水面以下1~3 m,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潜水面的埋深。但野外静校正量的计算需要得到替换速度(2 000 m/s)以上所有地层的精细速度分布,由于受到采集密度和探测深度的影响,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得到的野外静校正量存在较大的误差,野外静校正后的叠加剖面存在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用非线性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替代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针对塔中大沙漠区潜水面稳定这一特点,讨论了野外低速带调查仅确定潜水面的埋深的可行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调查点密度。
  • 张永华;马义忠;田小敏;赵雨晴;商建立;彭国力
    . 2008, 47(4): 376-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构造破碎,小断块发育,储层埋藏浅(只有50~800 m),地震波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和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处理,包括叠前数据的基础处理,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参数的确定三个重要环节。通过叠前去噪、高精度静校正、远偏移距拉伸处理、分偏移距能量均衡等得到了高品质的叠前数据体;通过偏移、速度分析,再偏移、再速度分析多次迭代,确定了最佳偏移速度;根据目的层倾角分布情况,选择最佳偏移孔径和偏移倾角参数,提高了成像精度。最终时间偏移成果剖面上断层清楚、信息丰富。通过综合解释,对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断裂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 王咸彬
    . 2008, 47(4): 381-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塔里木盆地LS地区,泥盆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是重要的勘探目标。然而,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这类圈闭的落实程度较低。为此,在LS地区开展了提高分辨率VSP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通过分析VSP资料,求取球面扩散振幅补偿因子;对VSP走廊叠加剖面与地震资料进行匹配分析,优选反褶积参数;通过分析零偏VSP资料,计算时变Q因子;对地震资料进行时空变Q分析,并由VSP资料进行校正,得到时变Q补偿因子。通过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处理后的资料,分辨率有了较大提高,对砂岩尖灭点和志留系内幕的描述更加准确。
  • 资料处理
  • 郭树祥
    . 2008, 47(4): 387-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将数块小三维资料连片处理可以获得大区域的构造成像,较好地解决小区块三维资料单独成像引起的边界效应。由于这些小区块三维资料采集的年度、仪器、方法、面元、地表条件等不同,各区块资料在信噪比、能量、相位、波形、频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连片处理时需对资料做规则化处理,以消除这些差异。埕岛桩海地区地表跨越浅海、海陆过渡区和陆地,地震资料由26块小三维组成。通过资料特点的分析和研究,采用波形一致性子波匹配方法、矢量波组时差校正方法、时空变能量统计匹配方法、递进迭合式面元均化方法进行数据规则化处理,较好地解决了资料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取得了预期的成像效果。
  • 仲伯军;印兴耀
    . 2008, 47(4): 393-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中,一致性处理是关键技术之一,其效果对成像质量影响重大。阐述了基于地震信号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一致性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对各区块地震数据进行精细速度分析和精确静校正处理;然后应用剩余振幅分析补偿值对拼接数据进行振幅一致性处理,使两个工区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达到同一水平;再通过子波处理技术对相邻区块的地震数据进行相位一致性处理,使地震数据的相位达到一致;最后通过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对整个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波形一致性处理。通过以上处理,保证了地震数据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一致。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技术相比,在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中,该一致性处理技术可以最小化各区块地震资料之间的品质差异和边界影响。
  • 唐建伟
    . 2008, 47(4): 398-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油气藏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油气藏的构造特征、岩性特征和储集参数,进而减少油气勘探开发的风险。储集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类型和地层压力等,但由地震资料获得的是地震波的旅行时和振幅信息,并以此来计算地层波阻抗和其它地震属性,无法直接获得油气藏的储集参数。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储集参数和地震属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跨学科的研究生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地震岩石物理学。进行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首先需要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储层的物性和流体特征与地震响应特征的相关关系;然后建立不同研究尺度(岩心、测井和地震)的岩石物理分析模型;最终利用岩石物理模型(或经验公式)通过流体替换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对油气藏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全面表征油气藏的储集性能。
  • 杨 林
    . 2008, 47(4): 405-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薄层反射在频率域会出现陷频现象,其陷频周期的倒数等于薄层的时间厚度。频谱分解技术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地层厚度进行预测。从此原理出发,阐述了频谱分解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体的高保真要求和定义频率范围的原则。实际应用时,利用沿层调谐体,通过求取频率域第一优势频带的频率进行地层厚度预测;利用各单一频率调谐体对薄层进行检测,利用调谐能量的变化对横向不连续的地质异常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频谱分解技术比传统的基于时间域地震主频的方法对地质体有更高程度的识别
  • 采集技术
  • 李仲远
    . 2008, 47(4): 410-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东北BZ地区YB区块的生储盖配置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该区地表为山地,地面障碍多,野外资料采集困难;主要目的层埋藏深,跨度大,地质目标体多为薄层、礁滩体、超覆体和岩性圈闭等形式,为隐蔽型构造。因此,提高勘探分辨率,提高识别隐蔽构造的能力是YB区块三维地震勘探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了提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最终形成了精细表层结构调查、波场快照技术模拟优选激发接收参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技术系列。模拟试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了大幅提高,勘探目标地质特征更加清晰,可以满足储层预测的要求。
  • 刘依谋;梁向豪;黄有晖;张新东;罗卫东
    . 2008, 47(4): 418-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库车坳陷山地地震勘探受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困难,影响地下构造形态认识和油气资源评价。在西秋里塔格构造带进行了宽线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首先对宽线主要采集参数如道距、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和激发接收参数等进行了详细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选择2炮3线、单线480道接收的宽线观测系统进行了资料采集。与常规二维采集相比,宽线采集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山体区资料信噪比低,浅层反射弱和中、深层成像难的问题,所获得的剖面品质有较大幅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