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3-25
  

  • 全选
    |
    方法研究
  • 陈雨红;李强
    . 2007, 46(2):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对资料品质的影响很大。由于动校正速度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的,而常规速度分析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动校正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成像效果。分偏移距动校方法是在不同偏移距上采用不同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但由于是在不同偏移距组上分别独立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因此不能将不同偏移距组的同一反射同相轴校正到同一t0层位上。这样就需要进行繁琐的后续处理,而且还会降低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即固定t0在不同的分偏移距段进行速度扫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采用平滑处理解决。理论模型分析表明,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动校正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 彭 才;朱仕军;孙建库;汤 淼;夏 凌;黄东山
    . 2007, 46(2):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K L变换利用相邻地震道的相关性来去除随机噪声,但对于倾斜和弯曲同相轴反射去噪效果不佳。采用改进的时变倾角扫描叠加K L变换能够较好地去除随机噪声,但由于在时间域进行,没有考虑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在频率域的特点,高频有效信号易受压制。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时频分析能力,在小波变换域进行K L变换,可以实现分时分频K L变换去噪。介绍了小波变换域K L变换压制随机噪声的基本原理,即先将地震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形成分时分频的小波包剖面,然后用K L变换对小波包剖面进行去噪,再将去噪后的小波包剖面重构回地震剖面,从而达到消除随机噪声的目的。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小波变换域K L变换去噪方法在有效去除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够保护高频有效信号。
  • 曾有良;乐友喜;单启铜;孙银行
    . 2007, 46(2): 115-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讨论了时间域线性Radon变换、频率域最小平方Radon变换和频率域高分辨率Radon变换等方法的基本原理。Radon变换在频率域通常采用最小平方反演的方式来实现,但由于最小平方法对于不同的p值(视慢度)范围采用相同的阻尼因子,得到的解不够精确。高分辨率Radon变换对这一缺陷进行了改进,即通过对不同的p值范围采用不同的加权值来提高解的稀疏性和精确性。具体方法是:在反演迭代过程中,根据前一次迭代的结果,通过Bayes原理将加权矩阵与前一次迭代的结果联系起来,得到新的加权矩阵;然后求解这个加权矩阵方程,得到频率域的稀疏解。设计了一个3层水平地层的地质模型,利用高分辨率Radon变换进行了VSP波场分离。τ-p域的结果表明,能量得到了很好的收敛。在分离出来的上、下行波波场记录上,波形恢复得很好,上、下行波波场的相互干扰被完全消除。
  • 王振国;陈小宏;王克斌;宋 伟;杨 松;陈共青
    . 2007, 46(2): 120-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多参数优化的模拟退火法波阻抗反演是通过调整地震资料信噪比、相邻道的相关性、初始模型偏差、反射系数门槛值等约束条件进行地震资料反演的。该方法可以把对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的认识结合到反演中,从而有效地监控反演的结果,得到能真正反映地层岩性的波阻抗。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方法实现的具体步骤,包括高分辨率处理、合成记录及层位标定、子波提取、初始模型建立、模拟退火反演和多参数约束条件的调整等。实际资料应用表明:①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比,该方法可以提高地震资料反演的分辨率;②原始地震数据相干体切片和波阻抗相干体切片的断层位置均与构造图的断层位置一致,与原始地震数据相干体切片相比,波阻抗相干体切片可为断层解释提供更好的依据。
  • 单启铜;乐友喜
    . 2007, 46(2): 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波场模拟中较多使用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如为了提高计算精度而使运算效率降低,在泊松比变化大的界面存在稳定性问题等。伪谱法是一种计算精度高且计算效率也较高的方法,它是对空间坐标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在时间域作差分运算,避免了求偏导数;不存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对高频成分限制的问题,可以实现全频带地震波模拟;对内存容量的需求也远远低于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为此,采用了伪谱法进行粘弹性介质波场模拟。首先给出了开尔芬粘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推导出二维粘弹性介质最佳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及其相应的伪谱法计算公式;然后对均匀介质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边界吸收效果很好;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具有不同粘滞系数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结果表明,随着粘滞系数的增大,粘弹性反射波的主频向低频方向移动,高频吸收明显,有效频带变窄,振幅降低。此外,在伪谱法中引入匹配层边界条件后,只需对空间做一维傅里叶变换,大大提高了伪谱法的计算效率。
  • 杨占龙;彭立才;陈启林;郭精义;黄云峰
    . 2007, 46(2): 131-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储集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评价。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可以验证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的可靠性,确定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已知含油气区对比和属性交会、映射等,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在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和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应用表明,地震数据体的选择、提取属性时窗大小的确定、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地震属性的优选、地震属性地质含义的确定等构成地震属性应用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波阻抗、测井参数反演、分频、波形分类等非常规数据体属性的应用。
  • 杨 智;何 生;武恒志;孟闲龙;张勇刚
    . 2007, 46(2): 137-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000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层速度和利用Fillippone公式计算地层压力,得到超压数据体。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在白垩系及其以下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超压层的深度范围不同。盆1井西凹陷较浅,其次是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昌吉凹陷中部和西部最深。超压层大多顺层分布,只是在凹陷边缘以及昌吉凹陷西南有穿层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往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从三叠系顶部到白垩系底部。 深部超压对油气分布和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的研究将对本区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潘树林;高 磊;周熙襄;钟本善
    . 2007, 46(2): 143-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P SV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当地下构造平缓时,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地下构造倾斜或者较为复杂,该方法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不能计算出正确的静校量。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试验,发现通过改进其计算公式,可以使该方法应用到复杂地下构造地情况下。为此对这种改进的共接收点叠加道相干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算法可以分3步进行:①估算静校正量;②在共接收点叠加剖面上选择一个最优相干时窗进行相干运算,求取静校正量;③根据纵波对应层位的地下构造对相干结果进行校正。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改进后的算法可以解决地下反射层构造复杂时转换波静校正问题。
  • 应用研究
  • 张 华;潘冬明;张兴岩
    . 2007, 46(2): 147-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原始地震记录中,面波干扰往往会掩盖有效信号,降低资料的信噪比。常规的一维滤波和F K滤波方法在去除面波时,会损害有效信号,丢失一些有用的地质信息。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具有分频和局部分析能力,可以从地震资料中将面波分离出来,而不伤害有效波。二维小波变换去除面波的基本原理是:首先依据面波和有效波视速度的范围,在时间 空间域把原始单炮记录分成没有面波和含有面波的记录;然后应用二维小波变换对含有面波的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将其变换到时间、频率、空间和波数四维域中,利用有效波与面波在频率域和波数域上的差异进行面波分离, 去除面波,提取有效波,并进行信号重构;最后将重构的信号与没有面波的记录叠加,即可得到去除面波干扰的资料。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二维小波变换去除面波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信号得到了加强,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 魏茂安;陈 潮;马 海;王延江
    . 2007, 46(2): 151-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测井资料是确定地层孔隙压力的基础性资料,为此,利用测井资料来研究准噶尔盆地某区块的地层孔隙压力,开展地层孔隙压力区域研究,以充分认识异常地层孔隙压力分布规律。在分析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传统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效应力定理和声波速度模型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由相关测井资料计算泥质含量、孔隙度和声波速度,利用声波速度模型计算垂直有效应力,利用密度测井资料计算上覆岩层压力,最后根据有效应力定理计算地层孔隙压力。声波速度模型由支持向量回归机(SVR)通过对相关测井、测压资料的非线性回归得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预测到异常地层孔隙压力,为钻井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提高钻井工艺水平,对钻井过程中防止工程事故发生,减少地层污染,节省钻井成本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刘得军;冉群英;王 斌
    . 2007, 46(2): 15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大庆齐家 古龙凹陷葡西地区的含油层系中,薄差油层、低阻油层、高阻水层并存,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多变,开发井的解释符合率较低,远不能满足油田高效开发的要求。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之前已经采用许多学习算法(如Bayes方法)对该地区的油水层进行划分,但都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以大庆齐家凹陷某口井的测井资料为例,探讨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在油气识别中的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基于统计学习理论,具有全局优化、泛化能力强等优点,适合对不同模式进行分类,在建立分类模型时仅依赖原始测井数据,无需完全依赖地区经验公式或经验数据,因此减小了由经验带来的误差。利用一口井的测井资料,提取了51层样本作为测试参数,分为两组:一组取27层为训练样本,24层为测试样本;另一组取20层为训练样本,31层为测试样本。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Bayes方法进行了油气预测,在两种训练样本条件下,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100%和93.5484%,而Bayes方法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7.7778%和77.4193%,这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未知油气层的属性进行正确识别是可行的。
  • 刘小平;杨晓兰;刘彦君
    . 2007, 46(2): 162-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大庆油田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总厚度薄(10~30m),单砂层具有薄、多、散、杂等特点,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用常规的预测方法难以对单个砂体进行准确的描述。为此,在该区开展了基于模型的高分辨率薄互层反演技术进行砂体描述和储层预测的研究。根据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地质特点,选取了Jason多井约束反演技术;通过提高地震采样密度、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和精确层位标定等提高了地震资料的综合分辨率,降低了反演多解性;建立了接近实际地质条件的初始波阻抗模型,应用Jason反演方法获得了最终的波阻抗剖面,薄砂层得到了很好的反映,砂体减薄、尖灭等现象清晰,砂体展布特征清楚。利用波阻抗数据体进行了砂岩厚度和有效砂岩厚度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较好。
  • 廖 林;陈汉林;牛佳文
    . 2007, 46(2): 166-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对文昌A凹陷内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尝试中,钻井成功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灰质含量较高的珠二段1砂组影响了下伏2砂组地球物理特性的表征。面对这种岩性组合,AVO方法缺乏相应的地球物理特征响应,而地震非弹性效应预测技术利用在油气藏范围内地震吸收衰减率上升段与速度弥 散性异常共存的现象却能获得很好的含气异常响应。钻井结果和中途测试结果证实,地震非弹性效应预测结果完全符合地下储层含气性实际情况。

  • 曹务祥
    . 2007, 46(2): 170-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疏松地表地区,可控震源及其与地表的耦合问题是引起振动信号畸变的主要因素。振动信号的畸变包括振幅畸变和相位畸变,这些畸变会降低相关信号的质量,而相位畸变对相关信号的影响尤为严重。在伊朗AMK三维工区,从表层条件、震源质量控制参数(重点讨论了平均相位和峰值相位)、不同相位延迟下相关信号的变化,以及相位与相关信号质量的关系几方面,对相位畸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相关信号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降低相位畸变程度和改善相关信号质量的措施。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在速度较低的疏松地表地区,振动信号容易发生畸变,使相关信号的旁瓣增大,而引起畸变的主要原因是可控震源与疏松地表之间的耦合问题。为此,提出了增加一次空振的扫描方式,即第一次振动的扫描信号不予记录,而是压实地表,改善可控震源与疏松地表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再按常规方式进行震源扫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记录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得到了提高。
  • 资料处理
  • 马昭军;唐建明;
    . 2007, 46(2): 174-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 芮拥军;石林光
    . 2007, 46(2): 181-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地表大部分被沙漠、戈壁砾石覆盖,地震勘探分辨率较低。在对各勘探区块实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和处理的技术难点,并总结了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思路和技术措施。主要包括:①消除近地表因素对资料采集的影响,包括静校正和噪音压制技术等;②叠前拓宽地震资料频带,包括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技术等;③借助高精度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和高次项NMO技术,通过多次覆盖叠加,消除资料中随机噪声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尤其是高频端反射信息的信噪比,改善高频反射和弱反射信号信噪比,提高“高频反射死亡线”;④叠后有限反射频带识别、抬高优势频率等。利用上述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提高了与钻井资料的吻合程度。
  • 王世青;孟小红;王双喜;王兆湖;李家俊;褚玉环
    . 2007, 46(2): 187-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大、小兴安岭山地地表大多被火山岩、火山岩风化形成的残余物和腐植土所覆盖,地震资料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此外,该区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研究。针对山地地表起伏大的特点,采用了浮动基准面方法;针对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特点,采用了折射静校正和微测井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折射波强的特点,采用了t-x域叠前相干压制方法;针对叠加剖面随机噪声严重的特点,采用了f- x域随机噪声衰减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采用上述处理手段,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增强了同相轴的连续性,突出了反射波组特征。
  • 李来林;魏大力
    . 2007, 46(2): 193-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地震资料去噪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处理以及资料解释的精度。以往的去噪处理方法,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同时也损害了有效信号,不能保存原始记录中有效信号的原貌。LIFT(linear interference filter technique)去噪方法的原理是:首先从原始数据中求取信号模型道,并从原始数据中将其减掉,将噪声数据分离出来;然后对分离出来的噪声数据(含有高百分比的噪声和低百分比的有效信号)进行再次去噪处理,得到剩余数据(二次信号数据);最后将剩余数据与信号模型道进行数据重构。对重构数据的分析表明,LIFT去噪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始数据中的有效信号。将LIFT去噪方法应用于大庆油田实际地震资料的去噪处理,对单炮记录去噪效果的分析表明,不仅有效信号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一些在原始数据中肉眼观察不到的噪声在分离出来的噪声记录上也被很好地显示出来;LIFT方法去噪的叠加剖面与常规方法去噪的叠加剖面的对比分析表明,用LIFT方法去噪后,噪声得到了很好的压制,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同相轴的连续性增强了,剖面上能量横向分布趋于合理。
  • 刘建芳;郭 赟;鲍 伟;管文华
    . 2007, 46(2): 196-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YM地区地表为平台、洼地、冲沟、悬崖等构成,高程变化剧烈,出露地表的岩性复杂。虽然通过采用弯曲测线方式改善了激发接收条件,但在原始地震资料上,干扰类型多,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极低;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叠加剖面,画弧现象严重,信噪比不高。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研究。针对弯曲测线剖面位置偏离地下实际反射点位置这一问题,通过利用弯曲测线几何库定义观测系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确保CMP点的走向与测线走向基本吻合;针对干扰类型多这一问题,联合应用多种去噪方法,在叠前道集上和叠后剖面上进行去噪处理;针对静校正问题复杂这一问题,以野外提供的静校正量为基础,联合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针对地震资料对叠加速度非常敏感这一问题,采用常规速度扫描和精细速度分析方法来获取准确的叠加速度场;针对剖面的信噪比低这一问题,采用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方法来提高。采取以上措施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后,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划弧现象较轻。
  • 综合研究
  • 肖鹏飞;陈生昌;杨长福;孟令顺
    . 2007, 46(2): 202-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月亮和太阳等天体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的岩体、海洋、湖泊及地下水都会产生潮汐现象,含油气的流体在含油气圈闭内由于天体的作用也会产生潮汐现象。潮汐作用使得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使得油气藏密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进而会引起地表重力场的微弱变化。当天体处于不同极值位置时这种变化最大。在已知的构造边界上,通过观测天体在各个极值时段的重力场,然后应用特定的方法计算潮汐重力变化就能初步确定构造内部是否含有油气,并初步确定油气藏的规模。介绍了油气藏潮汐重力模型的设计、潮汐重力异常的观测、数据处理及资料解释,并通过某地实测潮汐重力异常处理后的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徐新学
    . 2007, 46(2): 207-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对思茅盆地21条剖面,共1007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分析,采用有效视电阻率概念对剖面进行反演处理,继而从电性特征方面对坳陷的双重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坳陷内中生界侏罗系、元古界浅中变质岩是剖面构造层追踪和划分的标志层;基底平面特性上除中央凸起外,呈现自东西两侧向中央逐步下降的三级构造格局;古生界沉积变质基底的起伏与结晶基底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局部起伏范围、位置因多期的构造运动而表现较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