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7-25
  

  • 全选
    |
    方法研究
  • 凌云;孙德胜;高军;林吉祥
    . 2006, 45(4): 329-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提出对于叠置薄储层(单层厚度小于3m,埋深2100m,5~7层)的勘探,最终目标是求解叠置薄储层沉积微相的思想。讨论了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原理,即在有效消除近地表影响的条件下,获得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成像数据;给出了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储层演化解释方法,即沿参考标准层提取等时地震属性切片,通过动态演化解释方法研究在一个沉积旋回中的薄储层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展布特征。利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腹部下白垩系一套叠置砂体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划分了油气有利运移区和有利储集区,进行了油气富集区的预测。经多口开发控制井验证,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说明地震对于薄储层勘探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刘殊;颜琰;袁红卫
    . 2006, 45(4): 342-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川西凹陷浅层气藏由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气藏构成。不同地区、不同组段、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含气丰度差异很大,总体产能以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最高,洛带和新场气田的产能几乎集中在几套大型的三角洲前缘相砂体。砂体的含气丰度与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砂体和断层的配置关系有密切联系。针对这一情况,从石油地质条件、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沉积相和地震相特征等角度对洛带和新场气田的含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的渗透性、断层的封堵性是浅层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断层渗透性好、封堵性差的部位和区域,油气容易在上部盖层附近富集;断层渗透性差、封堵性好的部位和区域,油气不易向上运移,易在下部富集。根据这一油气富集模式,对川西凹陷洛带气田的一个三角洲前缘相砂体进行了含油气性预测,部署的D68井获得了15×104m3/d的测试产量。
  • 穆星;印兴耀;王孟勇
    . 2006, 45(4): 351-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济阳坳陷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形成了复杂的隐蔽油藏系统,储层预测是该坳陷油藏勘探的关键。为此,针对坳陷中4种类型的储集层: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洼陷带浊积砂和三角洲及前缘滑塌浊积扇、缓坡带滩坝砂、坳陷期河道砂体等,分别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预测难点,并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地震地质预测技术系列,即①采用相干、地层切片、三维可视化解释、谱分解等技术对河道砂体进行浏览—精细种子点追踪解释—薄层河道砂厚度计算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系列;②采用古地形分析、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进行扇体—扇体内幕—有效储层预测的陡坡带砂砾岩体描述技术系列;③采用波形分析、倾角建模反演等技术进行定区带、定砂体的洼陷带浊积砂体预测技术系列;④采用古地形、波形分析、伪熵属性、高分辨率反演等技术进行定靶区、定目标的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隐蔽油藏储层预测中,利用这些地震地质预测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年增探明储量1×108t。
  • 夏红敏;王尚旭;李生杰
    . 2006, 45(4): 357-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岩石的孔隙度、流体饱和度等信息是影响地震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的重要因素。根据苏4井全波列测井数据,利用Gassmann方程对含气地层进行了流体替代计算,分析了孔隙度及含气饱和度变化对地层AVO的影响。AVO响应分析表明,对于苏4井低孔隙度石英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变化对AVO的影响要大于流体性质的影响。当含气饱和度为定值,孔隙度小于8%时,其阻抗大于上覆泥岩阻抗,表现为高阻抗气层;孔隙度大于8%时,表现为近零阻抗和低阻抗气层。AVO截距(P)与斜率(G)的交会分析表明,当孔隙度较小时,G属性对含气饱和度变化敏感;大孔隙度时,P属性对含气饱和度变化敏感。
  • 王宏语;樊太亮;武艳;赵全国;陈杲;李尧
    . 2006, 45(4): 362-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地震反射紊乱等特征,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得到好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综合方法研究: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层约束模型;②采用地质约束的测井归一化处理、多道记录自相关统计、精确的井震标定等手段建立精确的测井约束模型;③利用沉积相约束反演过程,地质因素约束储层解释过程,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地质规律。利用以上方法在东濮凹陷某三维地震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预测的砂体分布趋势与沉积微相的解释结果相关程度较高,符合该区的地质规律。
  • 林伯香;孙晶梅;徐颖;李博
    . 2006, 45(4): 367-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随着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复杂化,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为此,对目前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等方法的基本理论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由于地形和低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同时讨论了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相对折射法剩余静校正和反射剩余静校正等方法,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是解决由测量误差和表层速度模型误差引起的残留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较好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适合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
  • 张建宁;于建国
    . 2006, 45(4): 373-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随着地震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越来越丰富,通过对地震属性提取、优选和联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但由于地震数据本身有限并存在误差,地震属性应用中依然广泛地存在不确定性和非唯一性,认识这些不确定性是地震属性在复杂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着重分析了①地质模型的多样性、复杂性、非均质性和几何尺度的限制;②观测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和观测数据的误差;③预测方法中样本个数限制、方法的适应性和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④主观认识等对地震属性应用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资料指出了引起地震属性应用不确定性的基本原因、主要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现象,进一步明确了地震属性应用前提、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 应用研究
  • 姚忠瑞;何惺华;左建军;孙卫国;乔玉雷
    . 2006, 45(4): 380-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从观测系统的定义、抽道集、速度分析、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深度域成像等方面对多方位Walk-away VSP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首先利用数据分选技术从三维数据体中抽取不同方位的Walk-away VSP数据;然后通过综合三分量定位处理和中值滤波、f-k滤波、τ-P变换、偏振分析等波场分离方法,将上行反射纵波(P-P波)和转换波(P-SV波)分离出来;最后根据速度分析结果建立速度模型,进行深度域偏移成像,得到纵波和转换波的成像剖面。在垦71井区利用多方位Walk-away VSP资料处理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成像效果,偏移剖面与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的品质相当。
  • 高建虎;雍学善;刘洪
    . 2006, 45(4): 385-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等参数对油气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认为呈现有效带宽能量增强、吸收系数加大、平均频率变低(“两高一低”)特征的储层,含油气的可能性较大。在X油田XP区块,利用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对M砂组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X3井在M砂组获得了工业油流。
  • 蔡希玲;刘学伟;王彦娟;吕英梅;聂红梅
    . 2006, 45(4): 390-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高精度地震数据处理中,对数据的分析和认识十分重要,而有效的分析方法则有助于认识问题,在处理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此,提出了基于地表一致性的统计相关函数分析方法。首先给出了自相关函数统计算法,讨论了相关函数的性质,介绍了地表一致性假设前提下统计相关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从原始数据分析、异常数据集检测、处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讨论了自相关函数和统计特征参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不同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地表一致性相关函数统计法能够综合地分析原始地震数据的特征,监控处理过程中数据特征的变化,多方位地对质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 郭朝斌;杨小波;陈红岳;韩福民;朱志国;刘军
    . 2006, 45(4): 397-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海通集洼陷北部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依赖于初始模型的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而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不依赖模型,其反演的精度取决于原始数据特征。为此,在海通集洼陷北部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进行了储层预测。首先简单介绍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着重讨论了通过比较合成地震记录和原始道的吻合程度确定有关参数的原则;然后对砂体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
  • 陶庆学;李东平;王娟;刘永河;侯秀川;明治良
    . 2006, 45(4): 401-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对多种方法储层预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软件对大港油田港浅8-6井区明化镇组河道砂体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河道砂体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储层预测方法。其思路是:利用三维可视化解释软件的可视化解释功能,快速扫描数据体,寻找河道砂体,砂体与构造背景或与井点含油气信息结合寻找含油气潜力砂体,然后对潜力砂体进行预测和描述。该方法对于港东开发区平面上快速变化、纵向上频繁叠置的明化镇组曲流河薄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预测的NmⅢ4-2油层砂体已被完钻的7口新井所证实。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储层预测法可实现油层厚度仅为3.5-6.6m的河道薄砂体的精细描述。
  • 冯全东;马荣芳;毛国良;方江雪;王新颖
    . 2006, 45(4): 409-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东河砂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受多期地质运动的影响,东河砂岩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预测比较困难。顺托果勒北区块勘探程度低,没有钻井,没有三维资料,二维测网密度低。根据构造演化史分析,顺托果勒北区块应与相邻的哈得逊油田有相同的构造演化特点,油气成藏特征也应基本相似。为此,利用周边地区的测井资料在顺托果勒北区块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对东河砂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划分了东河砂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对东河砂岩地层厚度与调谐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东河砂岩的最佳调谐频率,并通过区域频谱成像处理资料沿层进行了能量追踪,对东河砂岩厚度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范围进行了解释。在顺托果勒北区块,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对东河砂岩储层进行了预测。结合构造解释结果,优选出一个面积和厚度较大的圈闭,部署了顺托果勒北区块第1口探井,并在深度5 483m钻遇厚度为40m的东河砂岩。
  • 付志方;张君;邢卫新;许浩
    . 2006, 45(4): 415-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拟声波构建技术依据对储层敏感的非声波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进而形成拟声波曲线。由于该声波曲线既能反映地层速度和波阻抗的变化,又能反映地层岩性的细微差别,可以较好地解决薄互层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岩性识别、薄层分辨等难题。针对歧口凹陷南大港地区地层实测声波时差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无法进行储层反演预测的问题,采用了拟声波构建技术。将对储层岩性敏感性好的自然电位曲线转换成拟声波曲线,以此为约束条件实现了储层预测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地震采集
  • 丁伟
    . 2006, 45(4): 418-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②干扰波发育、激发岩性差、激发点位置和激发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现有条件下改进地震采集质量提高信噪比的办法是,加强表层结构调查和深部构造研究,重视干扰波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和激发、接收参数选择等;②强化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地震波场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是改变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的根本途径。
  • 王德志;贾烈明
    . 2006, 45(4): 423-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 综合研究
  • 高利华
    . 2006, 45(4): 427-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北天山前缘地形变化大,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实施地震勘探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而大地电磁测深(MT)不受地形约束,实施灵便。利用MT法对该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展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对方法技术进行了简述;对勘探区的电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性层层序;将MT资料与重力、磁力和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了构造区带划分、地层产状和厚度分析、断裂系统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为该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 刘益成;易碧金;罗福龙
    . 2006, 45(4): 431-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谐波畸变特性是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地震数据采集的质量。现代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谐波畸变指标已高达(2~5)×10-6范围,因此无法用一般的电子仪器进行测试,而地震仪器种类的繁多和统一评价标准的缺乏也给仪器的鉴定、校准和维护造成困难。为此,从谐波畸变的基本定义和物理概念出发,针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具体情况,采用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测试谐波畸变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准确测试必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测试方案。根据信号处理理论,详细推导了谐波畸变的频域计算公式,为解决计算过程中的谱泄漏问题采取了加时窗措施,并探讨了其对谐波畸变指标计算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