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25
  

  • 全选
    |
    方法研究
  • 陈天胜;刘洋;魏修成
    . 2005, 44(1): 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多波多分量勘探利用了纵波和转换波的AVO属性来了解复杂的构造、岩性、裂隙裂缝的情况,以及确定地下流体的性质等。影响AVO属性的因素有很多,其反演的多解性很强,将纵波和转换波的AVO属性综合起来应用,就会大大减少多解性,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岩石物理参数,并能提高一些参数的精度。AVO近似方程可以对单一的纵波、转换波,或纵、横波联合进行AVO岩性参数拟合反演。为此,对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用理论模型对近似公式的特点和精度进行了分析。
  • 杨立强;;宋海斌;郝天珧;江为为
    . 2005, 44(1): 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勘探中,随机噪声是一种频带较宽、严重影响有效波的干扰波,常用的一维去噪方法效果不理想。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根据它的分频和局部分析能力,能有效地消除随机干扰,保留有效波的中、高频成分,经过小波重构,可恢复有效波信号。针对地震信号随机干扰的特点,运用二维小波变换的理论,设计了相应的变换域去噪滤波器。此方法的特点是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好,自适应性强,能对各种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证明,二维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信噪分离能力。
  • 赵秋亮;李录明;罗省贤
    . 2005, 44(1): 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自相关子波求取方法假设反射系数功率谱为白噪谱,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以分形理论为基础的地震子波功率谱估计方法,可突破反射系数功率谱为白噪的假设约束,适应反射系数序列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地震资料处理。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分形技术应用于复赛谱求解地震子波的方法中,可适应非白噪随机反射系数序列地震记录的子波求取。用基于分形技术的复赛谱法求取的子波对地震记录进行反褶积处理,分辨率明显高于自相关子波求取方法。
  • 刘军迎;雍学善;高建虎;余建平;方乐华
    . 2005, 44(1): 12-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难度很大,原因是人们对隐蔽油气藏认识还不深入,对其独特的地震波场特征还不甚了解,以至于很难采用常规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来寻找这类油气藏。为此,试图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来揭示这类油气藏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具体方法是,将理想化的透镜体模型抽象为薄板地质模型,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技术模拟、研究和分析此类岩性油气藏边界点(常为岩性突变点)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及其它地震波场响应,或利用特殊岩性体的特殊地震响应来解释和识别相应的岩性边界界限,取得了对这类油气藏波场特征的新的理论认识。
  • 罗斌;刘学伟;尹军杰
    . 2005, 44(1): 16-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多次覆盖水平叠加处理中,因为不同炮检距道的垂向分辨率不同,使得动校拉伸后地震剖面的垂向分辨率降低。为此,分析了炮检距对地震垂向分辨率的影响,并从惠更斯原理出发,推导了炮检距与地震横向分辨率的关系式,讨论了炮检距对地震横向分辨率的影响。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揭示了不同炮检距道的地震信息所存在的差异,解释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指出了在高分辨率地震采集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给出了消除炮检距对地震分辨率影响的方法。
  • 张明禄;石玉江
    . 2005, 44(1): 2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描述含油岩石电阻率与饱和度关系的理论基础是经典阿尔奇公式,其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合适的岩电参数。复杂孔隙结构砂岩具有低孔低渗、微孔微裂隙发育、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其岩电参数特征在许多方面与常规储层存在显著差异。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电实验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复杂孔隙结构对储层电学参数的影响,探讨了通过储层分类以及采用可变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提高低渗透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效果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一口井的解释实例。
  • 王永刚;朱兆林
    . 2005, 44(1): 24-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裂缝介质正演是研究裂缝性油藏的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裂缝AVO反演等的前提。在裂缝方位各向异性(EDA)介质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纵波震源激发的地震波所产生P-SV波的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从各向异性单斜对称系统的刚性矩阵推导出的波动方程,可以满足EDA介质模型不同方位角入射的二维差分模拟要求。在有限差分模拟中,采用了普通的Kelly差分格式、二阶各向异性吸收边界条件和一般的纵波震源的解析形式,并应用修正的通量传输校正(FCT)方法来消除频散。同时,对纵波震源的解析式进行了技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储层预测
  • 刘赐团;肖玲;周杰;李仁甫;周玲
    . 2005, 44(1): 29-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东濮凹陷前8地区油气藏勘探程度高,断块小、埋藏深、储层薄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①在目的层附近提取子波,调整井旁地震层位和测井分层,制作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②对地震层位进行加密,追踪出砂层组,然后利用这些层位和断层数据体建立地震框架地质模型;③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体进行波阻抗反演,建立砂岩厚度与波阻抗的统计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储层参数。将储层预测成果应用于井位部署,实际钻探结果与储层预测结果较为吻合。
  • 陈广坡;潘建国;陶云光
    . 2005, 44(1): 33-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储层预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利用某种单一技术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针对塔里木盆地桑塔木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参数分析、古地貌恢复、应变量分析裂缝预测、井约束条件下的全三维波阻抗反演以及多参数融合储层评价等技术,提取了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反映敏感的参数,预测了裂缝的发育密度,恢复了古地貌,划分了各类储层及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个钻探井位,均钻遇到优质岩溶型储集层,并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
  • 周红涛;高楚桥
    . 2005, 44(1): 37-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储渗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裂缝和溶蚀孔洞。而储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地层原始流体的分布以及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为此,提出了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导电效率、分数维及裂缝密度的方法。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具体情况,利用交会图方式,确定了通过采用导电效率和裂缝密度来划分储层类型的标准,即导电效率大于0.03或裂缝密度大于1.4,储层裂缝发育;否则为孔洞性储层。此外,分维数越大高角度裂缝越发育。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划分。
  • 李忠;雷雪;晏礼
    . 2005, 44(1): 39-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对川东地区TMC气田某区块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横剖面进行了高频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对该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储层分布规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石炭系顶界的差异风化剥蚀现象进行了解释。应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学的观点,分析了形成该区石炭系地层和储层速度特征的地质原因,即石炭系的块状高速特征是石炭系成岩作用强,白云岩化程度高,沉积岩性颗粒相对较粗,孔隙类型以溶孔、溶洞为主等地质特征的综合反映。该地区有效储层表现为块状高速特征中的若干相对低速(薄)条带。
  • 应用研究
  • 吴东胜;陈华军;刘少华;朱小龙;王庆
    . 2005, 44(1): 44-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复杂地质界面的三维显示、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相互印证和三维可视化成果的人机交互等方面。通过对油气勘查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通过对成果、三维建模、三维显示和评价过程的反复修正,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其中,三维建模技术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快速构造三维曲面;三维显示技术包括多个三维图层的联合显示和三维贴图显示技术;三维操作包括三维旋转、平移、飞行模拟等一系列三维图像显示方法。将上述技术综合应用于金湖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唐金良;曹辉;王立华;吴永栓
    . 2005, 44(1): 47-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中值滤波是一种简便有效且信号失真较小的信号处理方法。在不同的道集域下,井间地震资料中的直达波、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在相邻道间的时差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利用这一特点,应用中值滤波在不同道集域内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滤波处理,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利用实验室复杂地质模型地震数据,进行了中值滤波压制噪声、突出有效信号,以及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很好的上、下行反射波波场。
  • 范哲清;卢刚臣;李玉海;孔凡东;郭德荣
    . 2005, 44(1): 51-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勘探成熟区仍赋存大量的油气资源,但此类地区的地震资料往往是多年度、不同仪器采集的,资料品质相差较大,不能满足深入勘探开发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各开发区的具体评价结果,在整体部署、分期实施等原则下对开发区进行高精度三维二次采集。针对这一问题,从5个方面对开发区的地震部署方法进行了阐述:①各油气开发区资源潜力的分析;②各开发区地震资料的评价;③开发区三维二次采集部署原则的制定;④采集区块的确定和采集要求的提出;⑤采集的实施。
  • 尹军杰;刘学伟;黄雪继;李文慧;胡东海;贾烈明
    . 2005, 44(1): 58-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反射波,但可以接收到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波的地震成像。对基于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勘探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正、反演,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观测系统和老观测系统的三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应用实例说明,通过论证的优化观测系统,能大大改善剖面的品质,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
  • 李云;颜虹
    . 2005, 44(1): 65-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实际地震反射记录上,可以记录到临界角以外的反射波,这种波被称之为广角反射波或超临界角反射波。从实际地震资料出发对广角反射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①广角反射波具有强振幅、白噪声;②广角反射波的振幅谱相对稳定;③广角反射波与临界角内反射波相比更接近于最小相位。根据上述广角反射波的特点,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广角反射记录估算子波,并应用于反褶积处理,改善了成果资料的品质。实际应用表明,在大炮检距观测资料的低信噪比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 王红旗;孟小红;王宇超;李斐;冯心远;肖明图
    . 2005, 44(1): 68-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 万应明;高峻;董建平;杨红梅
    . 2005, 44(1): 71-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采用单项测井曲线划分地层存在着多解性和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把多条测井曲线融合成一条参数曲线的综合法。综合法的实质是在信号检测和估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综合研究数学模型。在进行综合处理之前,要对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或减弱测井信号中的异常点和随机信息以及统一量纲。应用综合法对多种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处理,处理后得到的综合参数曲线突出了测井曲线的公共信息,减少或削弱了单一观测资料中的偶然误差,提高了综合测井资料的可信度。该综合法在地质分层、岩性分析和含油气预测以及合成标准测井曲线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范围。
  • 晋志刚;邓述全;赵会欣
    . 2005, 44(1): 76-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采用小折射进行表层结构调查,依据解释的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进行激发井深分区设计是常用的方法。在水网区勘探常遇到潜水面以下的低速淤泥夹层,利用现有的小折射资料解释方法不能解释出这种夹层,使得这类地区小折射调查很难达到正确分区的要求。通过对小折射记录和地震记录的定量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小折射资料属性、地震采集资料品质与表层结构的相关性,提出了综合利用小折射续至波资料进行表层结构调查的方法,并依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 邹东波;刘刚;徐梅;冯德永
    . 2005, 44(1): 79-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胜利油田主要探区已基本实现三维地震资料覆盖,但多为历年积累的小区块三维,不利于探区的整体评价和认识,因此在胜利油田桩海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大连片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连片资料不仅消除了区块边界效应,而且提高了资料的品质,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比较高,反映区域构造合理,断裂系统较清晰,超覆与尖灭等地质现象清楚。利用三维连片资料取得了新的地质认识,通过整体评价,部署了新的探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对连片三维资料的综合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新发现落实了一批圈闭,并设计了多口探井井位。
  • 顾先觉;吴剑锋;祁红林;姜萍新;赵明君;张道伟
    . 2005, 44(1): 83-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可用于工作站又可用于人工解释的作图方法。本方法的基本要点是:①纵、横向剖面都用,不丢弃任何资料;②偏移剖面标定层位,无论是在水平地层、构造高点、构造低点还是倾斜地层部位,都无须校正,可直接用t0=2H/vα进行标定;③采用常规对比法和不等时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闭合剖面;④经过沿测线反向偏移或垂直测线作分量偏移解决平面图交点t0值闭合问题,然后再作等t0图和等深度图(也可不作等t0图而直接作等深度图)。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很好。
  • 非地震
  • 魏喜;刘颖;宋柏荣;郭友钊;李磊;田黔宁
    . 2005, 44(1): 90-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利用油气田勘探中取得的大量岩心和岩屑所蕴含的地质信息,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静西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为磁性研究对象,利用1口井的数据建立了碎屑岩磁化率与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间的相关模型,对7口井的磁化率与重砂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磁化率越高储层性质越好的认识。基于这个认识,对取自8口井的1009件碎屑岩磁性样品进行了分析,对碎屑岩储层性质进行了岩石磁学描述。
  • 讨论
  • 林伯香;孙晶梅;刘起弘;李博
    . 2005, 44(1): 94-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浮动基准面方法是将相对固定基准面的一份静校正量分解成两部分,并分别在动校正前、后应用的一种处理手段,这种分解是以CMP道集为单位的。实际上浮动基准面还是水平基准面,只是不同CMP的水平基准面高程可以变化。进行了浮动基准面概念的讨论,指出了对浮动基准面概念的误解,并用理论模型说明了采用错误浮动基准面概念对速度分析和叠加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