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5-25
  

  • 全选
    |
    方法研究
  • 张聿文;刘学伟;李海鸥
    . 2004, 43(3): 209-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目前普遍认为它存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地震剖面上的拟海底反射(BSR),因此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层的物性和研究含天然气水合物层顶、底界面的AVO特征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的AVO方法主要是利用单相介质理论,但实际的地层都是含有流体的多孔隙介质,因此利用双相介质理论研究分界面上的AVO特征是非常必要的。Ecker提出了水合物沉积的3种微观模式:①水合物是流体的一部分;②水合物是固体骨架的一部分;③水合物胶结固体颗粒接触面。利用单相介质理论和双相介质理论分别计算了上述3种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以及同样条件下不含水合物地层与含游离气地层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并对单相介质理论和双相介质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在地震勘探的低频范围内,第1种和第2种模式的反射和透射系数非常相似,二者的差值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第3种模式的AVO曲线表现出和前2种模式完全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这种特点把它与前2种模式区分开来。
  • 张繁昌;印兴耀
    . 2004, 43(3): 217-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的振幅及旅行时信息进行叠前地震记录的全波场反演,可以得到比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更丰富的储层物性参数。同其它地球物理反问题类似,叠前地震全波场反演也需要某种正演算法来合成叠前记录。因为层状弹性半空间的地震波传播规律足以模拟通常的AVO分析,这样就可用慢度法作为叠前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方法。慢度法能够提供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其结果包含了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叠前反演问题由遗传算法实现,并根据叠前反演这一特定的多参数非线性问题,设计了遗传算法的所有算子,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搜索解空间并有效地搜索到最优解。叠前反演得到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可用于指导岩性和流体的识别。
  • 冯伟;王华忠;吴如山;马在田
    . 2004, 43(3): 223-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应用Fourier有限差分算子,研究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成像。平面波源与小束波源这些合成波源在目标控制照明下的偏移,都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区域的有效照明来改善成像质量,通过减少非目标区域的计算冗余来提高计算效率。由分析和应用合成平面波源偏移和控制照明技术扩展开去,综合考虑平面波源和小束波源的合成与偏移,并通过有效照射合成波源的概念,分析合成波源的有利照明,进行面向目标区域的控制照明和合成波源偏移。最后,对具有速度强横向变化和陡倾角反射的复杂2D盐丘模型数据,做了相应的合成波源偏移数值试验。
  • 蔡希玲;闫忠;崔全章;吴清龙
    . 2004, 43(3): 229-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于原始地震数据频带的限制,难以直接从地震剖面上分辨10 m以下的薄层。在薄互层发育的地区,地震分辨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从理论模型出发,分析了子波的类型、频带宽度以及视频率对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并根据东部YTD地区测井数据,计算地震视频率与可分辨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叠前和叠后井旁地震道的分析,说明了实际数据频带分布限制了薄互层分辨率,给出了在资料处理中针对提高分辨率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是使处理人员认识薄互层的地震响应及变化规律,以便采用适当的手段最佳地体现薄互层的反射特征,为薄互层的资料解释提供依据。
  • 李晶;陈裕明;唐湘蓉
    . 2004, 43(3): 234-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退火遗传算法是模拟退火算法(SA)和遗传算法(GA)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中的热槽法(概率分布函数)产生GA的群体初值,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一些无用的群体,其结果既节省计算机空间,又节省计算时间,并且最终容易得到最优解。SA和GA交替运行,对GA的每一演化代,用SA对其进行局部搜索来改进GA的性能。利用退火遗传算法对地震波阻抗进行反演,目标函数可以达到10-5数量级,这就使退火遗传算法的非线性方法能够应用于地震波阻抗反演中。
  • 冯林;程璐;吴振宇
    . 2004, 43(3): 238-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几年,小波分析技术在测井信号去噪处理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小波变换依赖于傅立叶变换,因而有大量的褶积运算,占用内存大,运算速度较慢。为此,采用基于提升算法的第二代小波变换来进行测井信号的去噪处理,提升算法是构造第二代小波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提升算法的基本原理,尝试使用第二代小波对测井信号进行不同分辨率下的分解处理,并使用软限幅函数处理小波分解的细节系数,将处理过的细节系数和近似系数一起重构信号。第二代小波变换的结果与传统小波变换的结果对比表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处理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而且运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小。
  • 曹务祥
    . 2004, 43(3): 242-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于大地滤波作用,地震波的频谱随频率呈指数衰减趋势,为了补偿这种衰减,在可控震源的施工当中往往采取非线性扫描,以达到提高地震分辨率的目的。但传统的非线性扫描参数的选取仅仅根据试验资料凭经验和视觉加以确定,缺少科学依据。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利用主要目的层的频谱特征,求出地震波的衰减曲线,找出非线性扫描的最佳参数,实现对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参数的定量分析。
  • 李学民;曹俊兴;刘百红
    . 2004, 43(3): 245-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分形理论是描述和研究自然界中具有“自相似性”、“自仿射性”不规则形体的重要手段。具有“自相似性”、“自仿射性”的不规则形体称之为分形体,而分数维是描述这种分形体的定量参数。介绍了一种分数维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利用重建相空间的办法计算了理论模型和内蒙古M盆地大地电磁实测资料的关联维数。计算结果表明,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 应用研究
  • 李小红;汪晓兵;肖都建;朱学江
    . 2004, 43(3): 248-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分析中值在统计意义上的“稳定性”,利用这一特性以保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去除数学信号中的极值,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得以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时,在炮集记录时间方向上使用中值滤波,可以剔除采集过程中产生的野值,提高单炮的信噪比。叠加时使用中值叠加,可以在空间方向上去除噪音,有效地提高叠加剖面的质量。所给出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效果明显,且保真度较高。
  • 彭更新;梁顺军;
    . 2004, 43(3): 251-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去噪后,初叠剖面上还有随机、相干噪声,以及处理中产生的噪声,因此需要做叠后去噪,即修饰性处理。常用方法有相干加强,模式化加强,随机噪声衰减和去规则干扰,其原理是基于多道相干去噪。去噪具两重性,可提高信噪比,但会造成波形和构造形态失真。针对山区复杂构造低信噪比资料,提出了做好修饰性处理的思路和方法:①了解复杂构造顶部、翼部和地层变化的反射特征;②熟悉去噪方法的性能,及其参数对剖面特征的影响;③用压制干扰波来提高信噪比,有利于有效波的保真,采用f—x域滤波与f—k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可降低对弯曲同相轴的影响程度;④解释与处理相结合,有利于压制规则干扰波和突出有效波。
  • 潘文锋;张树海;秦瞳;皇甫煊
    . 2004, 43(3): 258-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折射波和小折射进行干扰波和表层调查通常采用的是延长炮点的方法来追踪折射层与表层结构,但该方法在塔里木沙漠区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观测的折射波速度不准确,小折射与微测井测得的表层参数差别大等。从理论和正演模拟着手,并结合实际资料,对复杂地表情况的观测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用延长排列的方式进行折射波调查,以及综合小折射与微测井联合观测表层参数。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表层调查的精度。
  • 李宝刚;王伟锋;陈业全;张凡芹
    . 2004, 43(3): 262-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种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声波与电阻率的关系,以及借助于电阻率转声波时差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塔中地区10口井法斯特经验常数的统计,得到塔中地区电阻率与声波时差的转换关系式;然后把法斯特经验公式推广到塔中邻区,对塔中地区及其邻区没有声波测井资料的井利用电阻率曲线制作了合成地震记录,同时分析了电阻率转声波时差的精度和影响因素;最后对火山岩顶底进行了标定和追踪,作出了塔中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分布图,并对下二叠统火山岩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 靳玲;苏桂芝;刘桂兰;朱丕跃;李磊;胡艳萍
    . 2004, 43(3): 267-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制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 李明娟;李守济;牛滨华
    . 2004, 43(3): 272-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制图方法是用一个区域平均速度或用井点平均速度进行时深转换,这在构造较平缓地区,可以满足勘探精度要求。对于构造变化剧烈,即地层纵、横向速度变化很大的地区,用常规制图方法作出的构造图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难以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要求。因此,提出了用层位约束拾取速度谱,在求取平均速度后用井点平均速度进行校正,再进行时深转换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胜利油区曲堤油田,大大提高了深度图的精度,减少了深度误差。
  • 综合研究
  • 黄花香;曾涛;唐必锐;李志荣;谢芳;张翠兰
    . 2004, 43(3): 275-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实现了地震属性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转换,可以获得可靠的预测结果。针对LJZ构造鲕滩储层层多、层薄、纵横向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定量预测。提取了均方根振幅和平均振幅等6种地震属性参数,选取相关性高的属性参数与井数据建立统计关系,经过内插外推得到井间物性参数平面图。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的鲕滩储层厚度及孔隙度与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储层的平面分布与速度反演方法预测的鲕滩储层横向分布规律一致。
  • 年静波;汤磊;刘喜武
    . 2004, 43(3): 27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质统计分析在油藏描述和地震反演中可以定量地综合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分析,结合井孔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油气藏储层构造和岩性的定量解释,可以提高预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简要介绍了克里金内插和随机模拟应用的方法原理,重点给出了地质统计分析的3个应用实例——时深转换,净砂岩厚度估算和砂泥岩分布预测。从VSP校正的井点时深曲线出发,采用克里金方法得到精确的速度模型,完成时深转换;结合测井数据和地震波阻抗结果,采用随机模拟方法估算净砂岩厚度和砂泥岩分布。交叉验证表明,估算结果的精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 付志方;张本书;昝新;许胜利;林正良
    . 2004, 43(3): 283-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对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的研究,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其它分析化验结果,划分出一级层序界面3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7个。针对该区主要目的层核桃园组,在三级层序内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高频层序单元,且把其分别归属到低位域、湖扩展域和高位域等3种不同的沉积体系域内。结合该凹陷沉积体系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凹陷演变过程中的构造变化,建立了南阳凹陷的层序构成模式,明确指出南阳凹陷南部断坡带和北部弯折带控制的低位域区为南阳凹陷寻找低位域砂体或隐蔽岩性油气藏的有利目标区。经实钻验证,新增控制地质储量超过500×104t。
  • 井中技术
  • 乔文孝;车小花;李刚;闫向宏
    . 2004, 43(3): 294-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反射声波成像测井的分辨率和测量范围介于常规地震勘探和常规测井之间,在当前油气勘探的诸多领域尤其是随钻测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评价等复杂油气藏勘探和定量解释中具有实际意义。为此,对反射声波成像测井进行了物理模拟,制作了缩小比例的铝质和混凝土模型井,并用于模拟井旁不同倾角的声阻抗不连续界面对声波的反射。在充液环境下对反射声波模型井进行了实验测量,从全波波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井壁传播的折射波和来自井旁声阻抗不连续界面的反射纵波。应用偏移叠加技术对物理模拟波形进行了反演处理,从偏移剖面上反演出的反射界面的尺寸、位置和倾角等几何特性与实验参数基本一致。
  • 赵群;郝守玲
    . 2004, 43(3): 298-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利用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排列方式易于变换的特性,提出应用不同选排道集空间即共炮点道集、共接收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来识别和分离复杂的井间波场。对共偏移距道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共偏移距道集分析井间波场比共炮点道集或共接收点道集更方便,显示更清楚,更有利于确定地层特征和构造模式。
  • 郭秀娟;潘保芝;吴海波;王鹏
    . 2004, 43(3): 301-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与成像测井提供的裂缝信息的对比,给出了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来识别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功率谱的分析,计算了与裂缝发育有关的分维值,并利用分维值来识别裂缝发育层段。针对采用功率谱不能连续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嵌入空间法来连续提取测井曲线的分维曲线。因为测井曲线是岩性和裂缝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故采用了多点平滑滤波的处理措施,得到的剩余变化曲线消除了火成岩岩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取分维值,提高了对裂缝发育带识别的可靠性。最后,给出了识别徐家围子断陷深部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应用实例。
  • 潘保芝;房德斌
    . 2004, 43(3): 306-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于松辽盆地中的一些较薄的致密砂岩储层,常规测井曲线,尤其是电阻率测井曲线,因为它们的纵向分辨率较低,往往会降低薄储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为此,探讨了应用“分辨率匹配”方法,将低分辨率的曲线提高为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曲线。并利用地层界面处的测井曲线变化率来提取实际的综合响应函数,而不是直接使用测井仪器的响应函数,因此使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更符合实际。最后给出了将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提高到微球形聚焦测井分辨率的应用实例。
  • 综述
  • 云美厚;杨凯;丁伟;唐庭海
    . 2004, 43(3): 309-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Gassmann理论、测井数据以及岩石物理实验3个方面着重对水驱4D地震监测的岩石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基于Gassmann方程的理论计算表明,油气层纵波速度一般低于水层的速度,油水层存在一定的速度差异。来自大庆、胜利以及新疆等地的部分测井资料表明,油层速度略低于水层速度,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部分岩石物理实验测量结果也表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岩石一般具有饱油纵波速度低于饱水纵波速度的特点;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岩石物理测量结果与4D地震实施的理论基础相抵触。因此,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水驱4D地震监测的岩石物理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