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1-25
  

  • 全选
    |
    方法研究
  • 姚姚;奚先
    . 2004, 43(1): 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地震的层状介质理论不适用于高精度地震工作, 为此, 必须发展复杂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理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复杂介质进行描述, 研究介质中地震波场特征的随机介质波场理论, 是非均匀介质地震波场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为此, 发展了常规随机介质模型, 提出了一种称为“叠加型”的多尺度随机介质模型和一种“区域多尺度随机介质模型”。利用非均匀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的数值求解, 研究了这类随机介质模型中的地震波场特征,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王棣;王华忠;马在田;胡中标
    . 2004, 43(1): 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叠前时间偏移 (PSTM)是一种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 提高剖面成像质量的十分有用的工具。AVO分析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 能够有效地改善AVO的分析效果。提出了一种 2D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阐述了其基本原理, 并用数值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不仅能够对大倾角地层进行成像, 较好地保持振幅, 而且运算速度快。偏移后的道集可以用于偏移速度分析。
  • 雍杨;李录明;罗省贤;丁伟;于世焕
    . 2004, 43(1): 11-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介质各向异性对多波振幅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变化 (AVA)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Aki和Richards的方法, 建立了横向各向同性 (TI)介质分界面上的多波振幅特征方程, 由此方程可精确计算TI介质中平面波入射时的多波反射和透射系数, 并可建立TI介质岩性参数反演方程。理论模型和实际多波地震记录反演结果表明, 用各向同性介质理论的方法对TI介质进行参数反演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而基于TI介质振幅特征方程的AVA反演不仅能得到高精度的地层参数, 还能得到地层的各向异性系数, 对裂隙型地层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崔兴福;张关泉;何忠泉
    . 2004, 43(1): 16-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中心点半偏移距域, 利用波动方程的叠前双平方根算子, 实现炮点及检波点波场向下延拓。通过速度扫描, 在波场延拓后的深度域共中心点道集和经分选后的共成像点道集上, 分析速度变化对成像点道集的影响。利用分偏移距成像, 修正速度场, 以达到提高成像精度的目的。
  • 刘殊;杨继友
    . 2004, 43(1): 20-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礁体预测是长兴组储层预测的关键, 然而“想打的打不到, 不想打的又碰到”是长兴组生物礁预测现实状况的描述。相关的研究将生物礁的反射特征归结为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但现有资料表明, 具有这样典型反射特征的生物礁是少部分, 大多数生物礁反射特征并不明显。在石柱复向斜建南构造带上, 发现了长兴组顶一个很明显的异常反射, 通过礁体的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及AVO响应特征对该异常反射进行全面分析, 认为很可能是礁的异常反射, 但有待钻井最终验证。
  • 方伍宝;李满树;孙爱萍;周腾
    . 2004, 43(1): 26-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简要介绍了波动方程静校正的发展过程和基于Born近似的波动方程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条件。用曲地表条件下的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对开发出的基于Born近似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在常规高程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克希霍夫静校正和波动方程静校正中, 波动方程静校正的精度最高, 而高程静校正的精度最低。
  • 夏洪瑞;周开明;黄桥
    . 2004, 43(1): 3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初始模型是波阻抗反演寻优算法的初始解, 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反演寻优过程的搜索方向与收敛速度。初始模型的构建要作好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的层位标定, 要求以地质理论为指导, 正确解释层位及确定井控制范围。提出了以正常层位、断层、尖灭点及其组合来描述各种复杂的地下构造。在测井资料少或分布不均的地方, 借助虚拟井技术作为插值控制, 然后用层位文件和断层文件来生成层位场, 为插值建模创造良好的数学基础及实现条件。插值过程由层位场和井控制文件控制, 通过层位间的距离采用拉伸压缩方便地实现包括逆断层在内的初始模型的建立。
  • 陈守田;孟宪禄
    . 2004, 43(1): 33-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三角洲沉积薄互层储层的特点, 研究不同微相的砂岩与测井特征、地震属性的关系, 探讨利用沉积微相、波形特征定性预测砂岩储层发育带的技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储层厚度结果表明, 本区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地震属性有很高的相关度, 厚砂层的预测符合率较高。
  • 张家震;王学军;王永刚;林红梅;朱家俊;贾蓉;李爱民
    . 2004, 43(1): 37-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相干体数据体与常规地震数据体相比, 更能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 而多尺度相干体分析方法更是揭示复杂地质细节和地层内部特征的良好方法。从多尺度分析的地质含义出发, 给出了多尺度分析的方法原理, 分析总结了相干体算法的特点。将该方法应用于潜山油藏内部特征分析, 取得了较常规地震更为明显的效果。
  • 应用研究
  • 白志琳;王后金;高红芳;郭依群
    . 2004, 43(1): 41-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局部构造是盆地油气聚集的场所, 研究其形态和成因以及空间展布特点, 有利于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油气藏特点对提高钻探成功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总结了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和南薇西盆地局部构造的基本规律, 研究了局部构造的组合样式以及配套形成的油气圈闭类型, 认为南沙海域具有形成有利局部构造的区域构造环境。主要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局部构造与断层的控制因素密切相关; 各沉积盆地局部构造的组合形式和圈闭类型, 取决于构造发育部位以及所受区域构造运动的改造程度。
  • 张永华
    . 2004, 43(1): 49-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在解释地震剖面时, 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 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 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 其解释结果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和平衡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 该解释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泌阳凹陷应用效果良好。
  • 闫奎邦;李冬梅;吴小泉
    . 2004, 43(1): 54-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介绍了Jason反演的原理和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 在英台—大安和常家围子等地区进行了岩性圈闭的识别, 并探明古 645井、古534井区的岩性圈闭。通过典型勘探实例, 从技术手段、实现方法上探索了适用于松辽盆地北部岩性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和识别方法, 以便更广泛地利用Jason反演技术识别岩性圈闭。
  • 张付生;常玉举;李宏武
    . 2004, 43(1): 58-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泌阳凹陷经过近 30年的地震勘探, 大的构造和圈闭已基本查明, 但未查明的资源量仍还很大。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勘探目标越来越隐蔽, 越来越复杂。为了寻找新的突破点, 河南油田先后在泌阳凹陷的不同地区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高分辨率试验和高精度开发地震采集, 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凹陷地震地质条件的高精度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方法, 解决了该探区的一些勘探难题。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具体落实了一批小断块、小构造, 控制了一些地质储量, 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 秦伟军;张永华;全书进
    . 2004, 43(1): 62-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泌阳凹陷属陆相断陷式碎屑沉积盆地, 中南部地区储层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变快, 成岩不均一, 地震速度变化快, 储层呈砂泥薄互层状, 圈闭类型有断鼻、断块和地层加岩性圈闭。针对深层系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速度变化特点, 采用层位标定与层位综合解释技术、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 有效地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 采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进行了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成果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二次勘探中取得明显效果。
  • 蒋爱农;宋国良;杨子健
    . 2004, 43(1): 67-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表层结构调查实际上就是对工区的表层速度和岩性等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 是地震采集前必须要做的工作, 目前主要是为静校正服务。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 勘探区块越来越复杂, 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难度在不断增加, 因此, 对表层结构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南三维工区, 应用全方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 为地震施工前的地震试验和事前井位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为该区取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 李满树;方伍宝;周腾;孙爱萍
    . 2004, 43(1): 72-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十分剧烈, 对静校正及偏移成像的结果影响很大。要提高成像质量, 必须要有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介绍了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来确定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的方法, 并用模型测试了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分别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法和常规方法建立了实测资料近地表速度结构, 并基于这 2种速度生成了叠加剖面。对比显示, 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法应用效果非常理想。
  • 刘百红;李建华
    . 2004, 43(1): 76-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地震解释层位作为控制, 从井点出发, 内插外推, 建立反射系数序列或初始波阻抗。通过正反演结合, 迭代求取反射系数序列或波阻抗, 从而获得既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 又有较好横向连续性的波阻抗反演剖面。进行这种反演, 除了对地震资料要做“三高”(高信噪比, 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 )处理外, 还应该重视测井资料的处理, 即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 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对测井资料重新做标准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一个成功的实例。
  • 郭树祥;韩永治;李建明;毕丽飞
    . 2004, 43(1): 80-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速度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动静校正继而影响叠加成像以及偏移归位。针对如何优化速度分析, 提出了对道集资料噪音衰减, 道集内相位时差校正, 道集优化处理以及速度拾取应用约束等优化速度分析方法, 对参与速度分析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提高。
  • 徐颖;张仪宁;金晓雷
    . 2004, 43(1): 83-8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巴庙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的重点勘探地区。针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中静校正量变化大, 规则干扰波强, 浅部和深部要兼顾的特点, 除了采用一般的动、静校正, 压制噪声和精确速度分析的手段外, 重点试验了多域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作为本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必须环节。此外, 在从理论上和实际资料中认识浅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形成的瑞利型面波———斯通利波特点的基础上, 消除了此类规则干扰, 使浅层反射波得到明显增强, 降低了全剖面的噪音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使塔巴庙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金守利;赵玲芝;王学志
    . 2004, 43(1): 86-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可表示为地层中各点坐标的函数, 即ν=f(x, y,z)。影响速度的因素很多, 如岩性、地层时代、构造发展史等, 因此速度的横向变化是不可忽视的。用统一的速度解决地质问题已不适应勘探的要求。变速处理地震剖面已经实现, 但在解释上变速成图是个难题, 其主要困难是如何进行变速空间归位。二维变速偏移成图系统从客观的地下构造几何形态着手, 根据真实的视深度, 进行变速偏移空间归位, 从而实现变速成图。
  • 综合物探
  • 陈安定
    . 2004, 43(1): 90-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 (MT), 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 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 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在该区的东部, 西部仅残存下古生界地层, 印支 -燕山中期发育于阜宁凹陷南界的NE向逆冲断层和一系列NW向正断层控制了海相地层残存。
  • 综述
  • 王永刚;曹丹平;朱兆林
    . 2004, 43(1): 94-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自神经网络应用于烃类预测以来, 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神经网络和烃类预测两方面钻研, 加快了神经网络与不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步伐, 并分别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根据神经网络进行烃类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简述了神经网络应用于烃类预测时的不同模式、特点、相应要求及改进思路, 并简要分析了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烃类预测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展望了神经网络烃类预测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