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9-25
  

  • 全选
    |
    论文
  • 杨午阳;HouzhuZhang;茅金根;王红旗;王大明
    . 2003, 42(3): 285-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提出了一种利用粘弹性声波波动方程进行偏移的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修改成像条件,使修改后的成像方程中考虑振幅补偿,然后利用粘弹性、单程波动方程在F-X域对震源和接收点波场进行延拓,进而完成散射、透射等补偿。理论数据处理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理论基础可靠,处理效果明显,能较好地解决实际地质问题。
  • 迟新刚;贺振华;黄德济
    . 2003, 42(3): 28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改进后的模糊边缘检测方法在裂缝检测中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灰度信息,因此,检测结果既保留了更多的局部裂缝分布特征,又能明显地预测裂缝发育带的整体分布特征,并且计算速度比改进前有明显提高。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刘超颖;王成祥;赵波;张关泉;李顺安;
    . 2003, 42(3): 294-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速度模型是做好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在CFP(CommonFocusPoint)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层速度扫描建模方法,并用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速度建模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没有常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中常常存在的小炮检距假设或小倾角假设,适合于复杂地下介质的偏移速度分析。它用常规偏移剖面或叠加剖面作为参考,缩小了CFP速度判别准则下的解空间,可以在反射界面的单个分析点上进行,不需要区域性重偏移,比常规的偏移速度扫描方法显著地减少了计算量。
  • 宋维琪;冯磊
    . 2003, 42(3): 298-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讨论地震属性提取计算、组合优化问题基础上,研究了在测井声波时差资料约束下应用地震属性进行二次规划反演的算法设计及其技术要求。经井资料对比验证及对实际资料反演结果的分析,说明了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 刘书会;宋国奇;赵铭海
    . 2003, 42(3): 302-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砂岩岩性油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问题是储层识别和描述问题。砂岩储集体的识别和描述则需要地质、地震和测井的紧密结合。针对济阳坳陷陡坡带复杂砂岩储集体的地震地质特点及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测井约束反演、三维可视化、多属性体联合解释等技术,对储集体进行了综合解释。加强了技术适用性研究,形成了适应砂砾岩扇体的综合解释配套技术。该套技术在盐家、罗家等地区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李显贵
    . 2003, 42(3): 306-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研究地震勘探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油气预测的方法已成为目前十分重要的课题。介绍了利用地震数据沿目的层开时窗提取非线性突变参数进行油气预测的实用技术,此技术具有预测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等优点。经石龙场地区的实际资料预测验证,效果良好。
  • 鲁新便;王士敏
    . 2003, 42(3): 309-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分形几何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变尺度分析技术(R/S分析),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曲线的分析,提出了利用DR指标计算岩溶缝洞型储层分维值的方法。对该地区岩溶缝洞发育的典型井段的测井数据进行了实际处理,并对岩溶缝洞发育程度定量评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对分维值的高低与岩溶缝洞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 姜素华;林红梅;王永诗
    . 2003, 42(3): 313-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于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其沉积地层中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极为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济阳坳陷为例,按成因把陡坡带分为断阶型陡坡带和单断型陡坡带2种类型,并研究了不同类型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类型,油气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以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测井等新技术为手段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综合勘探方法,对类似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袁国芬
    . 2003, 42(3): 318-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该类裂缝、溶洞型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极强,给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难点,利用物探方法与手段,建立了一套适合塔河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方法技术系列,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钻井的油气命中率。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地震振幅提取、振幅变化率计算、相干体计算及波阻抗反演等。
  • 张营革;田建华
    . 2003, 42(3): 32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沾车地区馆下段油藏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高精度构造图编制及砂组地层超覆线精确落实等方法,详细分析了平均速度、密度、子波的变化对合成记录制作的影响,提出了根据古地貌确定砂组超覆线的科学方法,分析了测井约束反演、相干分析、多参数分析等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及效果。对其它类似地区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黄新文;侯加根;阮建新;李文海;贾瑞忠
    . 2003, 42(3): 328-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东濮凹陷文东文200断块沙三中为断块岩性油气藏,油藏埋藏深,储层横向变化快,油层薄,分布很不稳定,岩性变化是制约该区块投入开发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沉积背景和沉积相研究基础上,以井资料为约束,采用地震反演方法定量预测储层空间分布,使得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直接为编制开发方案服务。
  • 吴义杰;高德群;许江桥;石胜群;夏连军
    . 2003, 42(3): 334-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现代地震勘探新技术(主要指高分辨率地震、多属性提取、三维可视化透视显示、相干体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储层横向预测等技术),形成了一套识别和描述隐蔽圈闭的技术系列,并在JH凹陷八块三维地震解释中找到了一批有利隐蔽圈闭,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供钻探目标一个。
  • 李廷辉;陈洪涛;孔凡东;卢刚臣
    . 2003, 42(3): 340-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几年,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东部老油田的重点勘探对象。板桥地区由于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难度较大。因此,采用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宏观沉积背景及宏观井震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井震关系和岩电关系确定储层的地震响应,进而利用地震资料以及多种储层预测技术精确预测出储层展布范围。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搞清了该区砂体分布状况,为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 徐明华;王绪本;李学华
    . 2003, 42(3): 346-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往川东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主要采用常规剖面寻找"亮点"反射,或作速度反演寻找低速异常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勘探的深入,认识到"亮点"反射或低速异常体不一定真正是鲕滩储层的地震响应。当飞一—飞三段内发育有膏盐层或较厚的泥灰岩段时,也会形成"亮点"反射或低速异常体,如果只靠常规剖面或速度反演,就可能造成误解。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伽马反演,来排除因泥质含量增加形成的低速异常现象,再结合速度反演,较准确地预测出了双家坝地区飞仙关组鲕滩的发育情况,落实了其分布范围,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 王德志;贾烈明
    . 2003, 42(3): 350-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沙漠地区地表是起伏连绵的沙丘,在沙丘的高部位,疏松干燥沙层(低降速带)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上百米,而在2个沙丘之间的谷状地带低降速带的厚度一般只有几米。随着低降速带厚度增大,地震采集的激发条件和接收条件也随之变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提高。地震采集施工过程中,根据沙丘分布情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将部分激发点和接收点设置到沙漠的较低洼部位,避开较厚的低降速带,即避高就低,能有效改善激发和接收条件,取得更好的地震勘探地质效果。通过实际资料来说明高大沙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根据勘探目的层参数和勘探精度要求来规范避高就低方案。
  • 朱相雨;王远见
    . 2003, 42(3): 355-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结合江苏油田多年的复杂水网地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经验,从激发、接收、采集设备、施工方法、现场资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对该地区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一套适合江苏地区复杂水网地表施工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杨雄;刘泰生;刘斌
    . 2003, 42(3): 361-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地表地质特征不一,多为灰岩出露区或火成岩风化剥蚀区,岩石的硬度、密度及脆性都较大,其速度也较高,该区水源缺乏,激发和接收的介质耦合条件很差,造成了数据采集时激发和接收都很困难。针对上述情况,在该地区应用新型震源(爆炸地震锤)、变观观测系统和多种压噪方法进行资料采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常鉴;吴云海;李守才
    . 2003, 42(3): 365-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使用高频检波器和提高仪器前置放大器的低截频,会压制地震信号的低频部分。对其造成的后果,在认识上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压制低频可以相对提高高频信号的幅度,能记录更多弱的高频信息,有利于分辨率的提高;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措施会使低频信息受到压制,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通过一次野外试验的结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检波器—仪器前放滤波器组成的系统不会改变数据的信噪比谱和有效带宽。因此在特定的工区,只有利用经过了叠前反褶积和去噪处理的叠加剖面,才可以判断检波器的自然频率和仪器低截频值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 应用研究
  • 陈世军;周建宇;王延光;孔庆丰;何惺华
    . 2003, 42(3): 369-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震源系统置入井中激发并在另一口或多口井中接收地震波,通过对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振幅和频率等信息的处理,并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解释,最终得到井间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和物性变化情况。为了掌握胜利油田樊124井区断层的存在和单个砂体连通情况,采集了3对井的高质量原始井间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直达波旅行时速度层析反演和反射波成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通过综合解释,对樊124井区的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精细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为提高油气采收率(EOR)及优化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 何惺华
    . 2003, 42(3): 374-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井间地震的资料证明,在"拟均匀介质"的地层中,即便用压电检波器也可以记录到"横波"资料。这种横波实际上是在液-固-液介质变化的情况下经过两次转换的P-S-P波。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这种P-S-P波可以被看作"横波"。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了这种横波的特点以及在井间地震记录上确定它的有效的判别准则。横波资料的获得,为井间地震的成果资料的解释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
  • 孙耀华;宋建平
    . 2003, 42(3): 379-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焉耆盆地逆冲断层复杂,地震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和成像困难等特点,首先从地质模型正演入手,确定适应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然后对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的叠前去噪、模型建立、层速度求取、模型优化等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选择适合该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处理流程,最后得到的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成像质量有明显提高,为焉耆盆地本东地区后期地震勘探方法的选择、井位确定和储量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冯兵;蒋进勇
    . 2003, 42(3): 384-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综合地质、测井、地震解释成果开展约束反演及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三叠系储层展布和油藏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塔河油田中三叠统中、下油组油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因此,在三叠系油藏勘探中应立足于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油藏,应向工区东南部扩展研究范围,查清1区中、下油组的构造圈闭情况,结合地震振幅属性异常区布设钻井。中三叠统阿克库勒组四段内的次砂体在油田区西北部较发育,其上倾方向尖灭线落在油田区内,存在形成岩性圈闭的条件。在储量计算的基础上,认为2区不适合打新的开发井,特别是水平井。
  • 王西文;刘全新;周嘉玺;程远忠;苏明军
    . 2003, 42(3): 38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滚动勘探开发阶段面临问题,经多年研究提出了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精细储层预测的思路和配套技术。主要体现在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技术、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技术、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高精度储层反演技术、储量计算与井位部署等方面。整个研究过程既分层次,又是统一的渐进式研究过程,可使研究程度不断深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4~5m)。最后,以大港板南53井区油田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陈广军;宋国奇
    . 2003, 42(3): 395-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储量小,构造幅度低且被断层复杂化的油气藏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储量品位日趋下降,低幅度构造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编制高精度的构造图是该类构造勘探的一个核心环节。从理论上分析了分辨率和构造成图精度的关系,探讨了在解释阶段研究低幅度构造的可行性及其思路和方法,以达到在资料分辨率基本许可的条件下,利用解释工作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对低幅度构造进行研究和分析,而不仅仅依赖于高成本重新处理的目的。
  • 纪彤洲;杨迎军;李尚林
    . 2003, 42(3): 399-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应用相干分析技术进行河道储层预测,是通过对相邻地震道间的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关分析,产生三维相干体,再结合切片、三维可视化等手段对相干体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不但在理论上得到了合理性论证,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借助相干分析技术对河道储层进行预测,可大大提高勘探精度以及钻井成功率。
  • 李代芳;杨雁清
    . 2003, 42(3): 402-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几年在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地震勘探中,采用了一种由沿测线的炮点和一个3D接收网组成的系统即"盒子波"进行干扰波调查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了①"盒子波"资料采集的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法;②"盒子波"资料的噪音分析和组合分析,以及对角线方向组合试验、Inline方向组合试验、Crossline方向组合试验和面积组合试验;③试验记录信噪比估算和试验资料的分析、认识等。
  • 曾庆才;李琛
    . 2003, 42(3): 406-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焉耆盆地南部沙山和塔中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异常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采用两次浮动基准面、沙丘曲线法、折射静校正以及分偏移距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然后采用叠前多域去噪、优化迭代叠加、改进的f-x域预测去噪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石彦
    . 2003, 42(3): 410-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部署的库1井得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初步探讨了地面地震资料、VSP资料、测井资料的处理方法。利用合理的处理流程可以得到波组特征清晰,信噪比高的偏移叠加剖面,能够满足该区的勘探要求。合理的VSP施工方法,可以获得高品质的VSP原始三分量资料,原始VSP资料波场信息丰富,反射波清晰,VSP处理结果可以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精确标定。根据VSP资料提取地球物理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岩屑录井和地质录井显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应用4种技术对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可以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综合评价。
  • 丁建荣;王华忠;李代芳;居兴国
    . 2003, 42(3): 414-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下扬子海相中古生界的地层复杂,断层发育,构造破碎,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为此,采用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ngElement)叠加技术,对下扬子地区的一条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试验。处理中采用了地震信号归一化,优选属性参数和尽量多的共反射道集参与叠加等一系列措施,处理后的剖面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剖面上反射和绕射信息丰富,各种微弱的有用信息得到了加强,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 杨振武;查树贵
    . 2003, 42(3): 417-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勘探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介绍了重力、大地电磁测深、电磁阵列剖面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并通过勘探实例,分析其在鄂渝湘地区的综合应用效果。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有机结合,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构造特征,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程度。
  • 赵疆
    . 2003, 42(3): 42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阐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塔北综合地学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利用GIS,分别建立了地理信息属性库和图库,并通过用户程序将二者联系起来,实现了塔北综合地学信息与数据库的统一。该系统可支持各类绘图设备、数字化仪及扫描仪,为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工作站系统与微机系统的局域网络,大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已成为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