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6-25
  

  • 全选
    |
    论文
  • 邓志文
    . 2002, 41(2):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复杂高陡逆掩构造地区由于地表及地下构造均复杂,若采用同一种观测系统施工,难以适应构造多变的情况,甚至不能获得目的层的反射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表层结构,应进行分段观测系统设计。对激发效果差的山地地段,则采用将炮点和检波点向相反方向移动、将山体区的炮点移动至平坦地段,保持地震反射资料CMP位置不变的观测方式。本方法在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地区应用,明显地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和生产效率,采集的地震资料可以较好地用于地质解释.
  • 方伍宝
    . 2002, 41(2):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过程中,速度模型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偏移成像的效果。目前,已提出的建模方法很多,但实用化的并不多见,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技术仍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为此,以实用为前提,研究了一种三维建模技术,并从该技术基于的方法理论、初始模型的建立、模型的修改与验证、模型的修饰及显示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 林伯香;孙晶梅;刘清林
    . 2002, 41(2):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形起伏剧烈和表层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野外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而确定表层低速带速度是做好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 (基于折射波到达时或者微测井等)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可由初至波的到达时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并求得静校正量。正演使用最短路径法射线追踪,反演采用SIRT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看出明显改善了复杂地区 (沙漠、山地等)地震叠加剖面的质量.
  • 郭向宇;凌云;魏修成
    . 2002, 41(2):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目前常用的共转换点计算公式是在单层均匀介质模型条件下导出的。Thomsen于 1999年提出多层介质条件下的共转换点计算公式,其假设前提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对纵横波速度比的定义也更为精细。通过采用上述 2种不同计算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共转换点分选及叠加处理并对比,基于多层介质模型的算法的叠加效果明显优于单层介质模型的算法.
  • 马海珍;杨午阳;梁秀文;王西文;茅金根
    . 2002, 41(2): 14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从地震剖面得到的倾角信息估算入射波方向,可以大幅度提高Kirchhoff偏移的计算效率。省时 2D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通过对常规方法两方面的改进,提高了计算效率 :1)以计算的射线参数或倾角参数作为先验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射线追踪的时间;2)通过一个设定的振幅门槛值对输入地震数据作压缩,进而减少总的计算时间。与常规的Kirchhoff偏移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建立旅行时表,因此它需要相对较小的内存和磁盘空间,以及I/O时间。合成理论数据测试表明,该算法计算效率明显提高.
  • 张卫红
    . 2002, 41(2): 149-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层速度变化与地层岩性变化密切相关,在对VSP测井、声波测井的速度进行精度分析后,阐明了在进行岩性解释时,2种速度单一的使用是不完整、不合理的,声波使用前需进行校正。应用实例表明,多井地区 2种测井资料的交互速度分析,得到了区内储层的速度—岩性的变化特征,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岩性解释的精度.
  • 吕公河
    . 2002, 41(2):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勘探中的激发和接收分别是产生振动和感应振动的过程,因此地震勘探中振动问题的研究就是从根本上研究激发接收技术,这将有助于提高地震勘探的技术水平。分析了激发产生振动的过程、震源的耦合谐振特点和接收感应振动的过程、检波器的耦合谐振问题,分析了近地表振动系统产生的振动干扰。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 贾志新;何樵登;王红燕;王汝珍;金抒莘;贺玉山;于立波
    . 2002, 41(2): 158-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大庆探区,三分量地震资料中最大的干扰波是面波,X分量上的面波比Z分量上的面波强。为了压制面波,常规的作法是用检波器组合来实现,但是对于三分量检波器来说,在其埋置过程中,方位角偏差和倾角偏差都会影响到三分量资料的信噪比。如果采用三分量检波器的组合来压制面波,那么则会出现埋置误差增大的问题。从组合原理及三分量埋置误差理论出发,结合大庆地区的实际三分量资料,在理论上分析了三分量检波器组合时,方位角偏差和倾角偏差对所得资料的影响。通过现场实验证明,在三分量勘探中采用较小的组合距多井组合激发,单个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既可以压制面波及低频随机干扰,又可以减少三分量检波器的方位角偏差和倾角偏差,提高了三分量资料的信噪比.
  • 朱伟强;李卫忠;王成礼;兰文新;刘泰生;李玉兴
    . 2002, 41(2): 161-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深层地震信号能量弱、频率低、可描述性差及信噪比低的特点,对深层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开展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技术、多域去噪技术、剩余时差校正技术、主能量优化叠加技术等进行精细处理,并且,将地质模型作为一种约束条件引入深层资料处理的整个环节,提高了叠加成象的精度。通过对BH、DY等地区老资料及LFJ地区深层采集资料的精细处理,总结出了一套提高深层资料信噪比,改善资料叠加成像效果的深层资料精细处理流程。
  • 吴建成;徐明华;田宗勇
    . 2002, 41(2):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探讨了层状介质中由时间确定速度、深度的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共反射段相干反演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抗噪性能强。对荆江松滋口的部分浅层反射资料处理与现有资料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任福新;徐锦玺;于静;谭绍泉;何京国
    . 2002, 41(2): 173-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勘探中,环境干扰是影响地震信噪比的重要因素之一。GD地区由于开发程度较高,工区东部工业干扰源密布,对地震资料采集影响较大。通过对该类干扰波特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与一般环境干扰相比,它具有干扰频带低、持续时间长、干扰强度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一些压制环境干扰的方法.
  • 邬达理;杨子兴;朱文杰
    . 2002, 41(2): 179-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详细介绍了本区地震地质条件和资料采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本区进行精细资料处理中的难点,指出并讨论了 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问题、叠前去噪问题、反褶积问题和速度问题。最后,对比分析了本区三维地震资料新、老处理的效果.
  • 崔世凌;韩宏伟;魏瑞香;孙淑燕;李培明;曲卫和;刘瑞红
    . 2002, 41(2): 186-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对临南洼陷的沉积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和开发了一系列砂岩岩性油气藏描述技术———无井钻遇区岩性体的识别技术,岩性体的标定技术,岩性体的精细描述技术。这些技术在临南洼陷江家店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陈军;刘世丽;杨晓兰;武建华;熊家林
    . 2002, 41(2): 191-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常规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地震相特征定性解释地层岩性的分布状况,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地层岩性的定量解释。另外,利用平面应力场分析研究构造裂缝的发育和走向,尝试了用频带能量分析研究储层的横向变化.
  • 苏朝光;刘传虎;王军;王志高
    . 2002, 41(2): 197-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胜利油田罗家地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多发育在含灰质的油泥岩、油页岩等特殊的岩相带,并且以构造裂缝为主,与断层关系密切,进行泥岩裂缝油气藏地震相分析和断层的精细描述是预测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关键。结合工区的具体地质特点,运用相干分析技术,预测了泥岩裂缝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和精细断裂系统特征,为该区泥岩裂缝的综合描述提供了依据。
  • 乐友喜;王永刚;张军华
    . 2002, 41(2): 202-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相关滤波、协克里金和非参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实现了由地震属性与测井资料联合应用对孔隙度参数的平面分布预测。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各自的地质效果,归纳总结出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 周志才;周杰;李崇灿;丛向元;张国才
    . 2002, 41(2): 207-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二维地震叠偏剖面解释中存在的断层解释问题,提出了叠偏剖面断层解释方法,阐述了断点解释、组合断层与层位闭合、断面闭合及归位次序之间的关系。叠偏剖面的断层解释方法包括断点解释方法和断点组合方法,体现了断层解释与层位闭合、断面闭合及归位次序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突出了立体解释的观点,空间问题要用立体的解释方法,在深度域解决断层问题有利于得到可靠结果.
  • 丁艳红;夏东岭;李志勇;钟俊义;胡啸
    . 2002, 41(2): 21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从二维地震的水平剖面与偏移剖面的解释与成图方法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应用偏移剖面直接作图,是一种更简单,更省时,更精确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我们在新疆的焉耆、太康隆起西部等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综合物探
  • 苏朱刘;胡文宝
    . 2002, 41(2): 216-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半无限均匀介质空间中场的表达式,分析了一维层状介质情况下的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的基本性质,并讨论了求解方法。特别地,引入了基于感应电动势的“虚拟全区视电阻率”概念,从而解决了全区视电阻率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等问题。“虚拟全区视电阻率”能连续和直观地反映地下一维电性层电性垂向变化特征,对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一维反演 (构制初始模型和确立目标函数)奠定了基础。模型试验表明,根据“虚拟全区视电阻率”曲线,采用一维“正演修正法”进行反演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邓荣来;李庆浩;宋桂桥;刘天佑
    . 2002, 41(2): 22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采集了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及其它岩类露头、岩心、岩屑标本,并测定和分析了它们的物性特征;利用联合反演技术对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和重力资料进行了反演解释;并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与重磁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得出了火成岩分布范围,为部署参数井提供了重要依据。钻探结果证实了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正确性.
  • 综述
  • 张山;刘清林;赵群;姜宇东
    . 2002, 41(2): 226-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然后,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指导。在油气开发领域,该方法主要用于油田低渗透储层压裂的裂缝动态成像和油田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主要是流体驱动监测。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实例,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 胡阁
    . 2002, 41(2): 232-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同工程信息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工程系统。石油勘探描述的对象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其中的数据图形信息以海量计,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要求。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油气勘探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图形库来存储与油气勘探相关的数据和图形信息,通过相应的软件模块来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管理、静态查询和动态分析,从而组成有利于油气勘探决策分析的信息系统。
  • 赵改善;曹邦功
    . 2002, 41(2): 236-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系统介绍了元数据的概念,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元数据系统的组成,元数据标准等内容。展望了元数据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元数据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前景,并就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如何利用元数据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讨论
  • 祝伟业;付连义;张学武
    . 2002, 41(2): 243-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单斜构造摸型对T0 空校作图方法的正偏移和反偏移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维空间偏移量可以分解为测线x方向上和垂直于x方向的 2个分量,它们恰好是沿着这 2个方向上的二维偏移量”的结论对v(z) =v0 (1+βz)时的连续介质而言是不成立的,从而使有关的叠偏剖面作图方法在原理上出现了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