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6-25
  

  • 全选
    |
    论文
  • 朱培民;王家映;於文辉;朱光明
    . 2001, 40(2):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主要研究以成熟的纵波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反演裂隙型储层特征参数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弹性参数、各向异性系数和裂隙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利用AVO数据反演裂隙密度参数的基本方程,并给出了二步削减参数反演的流程。
  • 云美厚;易维启
    . 2001, 40(2): 13-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孔隙流体对岩石地震特性的影响为采油地震监测的物理基础,搞清地层条件下孔隙流体地震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分析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导出了当地层压力从高于饱和压力降低到低于饱和压力时,从原油中所脱出的游离气的体积百分含量计算式,并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温度压力下原油、油气混合物以及地层水的地震特性。
  • 李鲲鹏;李衍达;张学工;许建华
    . 2001, 40(2): 2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现有的地震子波振幅谱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振幅谱模型及其估计方法。介绍了子波的Z变换在单位园上无零点和子波自相关函数已知的条件下混合相位地震子波估计的方法原理和判别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震子波振幅谱模拟技术的混合相位地震子波估计方法。
  • 吴义明;朱广生;石礼娟;刘鹏
    . 2001, 40(2): 2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每一步预测过程中都选取使预测误差最小的预测系数及其个数,而不是采取用固定的系数个数来求预测系数的方法进行预测,这是对线性预测算法的改进。每次预测的结果在下一次预测时都作为已知值,再确定合适的预测系数个数及预测系数,这样与用固定的预测系数进行预测相比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不同的地区可能显示出不同的规律性。
  • 宜明理;严又生;魏新;吕德林;汪德雯
    . 2001, 40(2): 3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数据空间假频会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成象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消除其影响,需要进行道内插,特别是VSP和井间地震反射波具有陡斜率的特点,因此,道内插去假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了F-K域抗假频道内插。F-K域道内插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 马永旺;詹正彬;顾汉明
    . 2001, 40(2):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介绍了建立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的伪谱法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及其模拟结果。伪谱法的特点是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求解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效率很高,其主要研究的是各向异性介质和层状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特征。相应的程序可用于均匀介质和不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模拟。
  • 谭成仟;宋子齐
    . 2001, 40(2): 4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油气储层的产能影响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储层因素两类。一个油区,在各种作业方式等人为因素大致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储层产能主要取决于储层自身的性质。我们从达西二维产量公式出发,研究储层产能的理论方程,以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为纽带,导出油气储层产能与储层有效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电阻率之间的多元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测井学的基本理论,将其作为储层产能综合评价的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储层产能预测系统。该方法不仅可以综合定量地评价储层产能的分类,还可以通过关联度给出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 张玉明
    . 2001, 40(2):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能够精细查明地下地质特征,同时也对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技术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对影响解释精度主要环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常规方法,从层位标定、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构造解释等方面作改进,发展了一套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包括:小波变换合成地震记录、自适应横向非均匀分析、多尺度约束反演(MBCI)、真三维可视化解释。
  • 崔凤林;王允清;陈树民
    . 2001, 40(2): 63-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松辽盆地北部陆相薄互层的地质特点,围绕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薄互层层位标定、小断层解释、精细构造刻画、储层和油气预测方面均进行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研究。
  • 王金铎;路慎强;于建国;王进文;王江红;高飞
    . 2001, 40(2):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对地震剖面作出明确规定基础上,通过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提取子波、剖面波组分析、反求平均速度、模型实验、VSP等方法确定地震剖面的极性,以便准确标定。
  • 吕公河;张庆淮;段卫星;刘斌;徐锦玺;于静
    . 2001, 40(2): 84-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黄土塬地区黄土厚度达400m,由于3个特殊界面的存在,导致多次波发育。该地区地震采集的难点是表层吸收衰减极为严重,地震波的激发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由于所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野外压制噪音是该区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采用5井组合,单井小药量2kg,在虚反射界面下1~2m处激发,20m组合基距接收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赵殿栋;谭绍泉;徐锦玺;任福新;张庆淮
    . 2001, 40(2):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对高低频能量均衡的要求,对低截滤波进行了多次试验。通过试验分析,认为在胜利探区,进行1.0s以下地层勘探,在没有有效提高高频信噪比的条件下,应结合检波器的型号,不加或加小陡度的小低截滤波器。
  • 张剑
    . 2001, 40(2):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塔河油田联片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造成的“伴随相位”假象很容易被当成有效反射加以解释。在对测井声波、密度资料进行环境校正的基础上,提取了较准确的波阻抗反射系数。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对比,从地震道中提取了非零相位的实际地震子波,并据此对原地震数据体进行子波反褶积处理。
  • 于建国;路慎强;王金铎;于正军;谷玉田;崔世凌
    . 2001, 40(2): 102-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砂体的标定与定量解释一直是物探解释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对史南地区沙三段进行了处理与描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识别与发现砂层,并准确地判断其展布方向。通过钻井的验证,所求砂体的深度和厚度与解释结果相当吻合。
  • 尚新民;石林光;胡贤根;童思友;赵明金
    . 2001, 40(2): 108-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复杂地表区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静校正问题与低信噪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大量试验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近地表校正与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速带复杂所造成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大野值、声波、高频随机干扰、工频干扰等造成信噪比降低的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与消除。
  • 刘文霞
    . 2001, 40(2):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长期以来,深层资料品质差,信噪比、分辨率低是石油勘探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人们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等各个环节,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 陆光辉;张国钦;朱玉波;吴川;鲍强
    . 2001, 40(2):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二维地震偏移剖面只是沿测线进行了一次二维偏移,在三维空间作图时测线交点无法闭合。我们依据几何地震学的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偏移剖面的闭合,达到三维空间上的归位。
  • 王克斌;王顺根
    . 2001, 40(2): 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塔里木盆地MX地区,地表为沙漠,复杂的近地表条件造成有些早期采集的老测线和新测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静校正闭合差。在处理中我们应用扩展广义互换折射波静校正方法,通过对该地区折射初至波、低速层速度等参数的详细分析和合理选择,重新连片计算了基准面静校正量,实际处理后较好地解决了MX地区资料的静校正闭合差问题。
  • 黄中玉
    . 2001, 40(2): 13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年来,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很快,这得益于海上4C(四分量)勘探利用PS波资料描述储层上下界面和内部构造细节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相比之下,P波由于受气云的影响,成像模糊。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国内在海上展开了4C勘探技术的研究,而陆上多分量地震勘探虽未开展此项研究,但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 宋维琪;仝兆歧
    . 2001, 40(2): 138-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计算其变差函数;对这些变差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求得理论模拟变差函数;然后用泛克里格法估计大地电磁场信号,达到消除电磁场信号噪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