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3-25
  

  • 全选
    |
    论文
  • 赵殿栋;吕公河;张庆淮;谭绍泉
    . 2001, 40(1):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应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在胜利油田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从基本参数论证、观测系统属性分析到模型正演模拟分析一套完善的采集参数综合论证技术。激发技术采用了定向叠加震源和科学地选择激发因素的技术方法;接收方面采用提高耦合谐振的方法和使用新型的加速度检波器;压噪方面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独特的压噪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在胜利探区的车西和田家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邬达理;郑伟建;金晓雷;赵改善;边高
    . 2001, 40(1): 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所论述的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能在整个联片处理的范围内,消除各块三维数椐之间的多种不一致性,以获得有利于全区统一解释的完整的数据体。文中对可能影响拼接处理质量的因素和进行处理的指导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
  • 石玉梅;谢桂生;魏野
    . 2001, 40(1):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基于Bubble函数构造小波基,用Mallat塔式快速算法对地震信号进行二维多分辨分析,并利用局部极值理论提取、检测反射同相轴及断层。理论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出不同尺度下的地震信号突变特征,且具有一定的抑制噪声能力。
  • 刘振东;何和英;黄德芹
    . 2001, 40(1): 26-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于地震数据不同频段有不同的信噪比,常规的去噪方法对信噪比低于一定程度的频率成分就起不到压制噪声的作用,相反,在这样的频率点可能还会降低信噪比。这是由于信号估计的有效性过分依赖于输入数据的信噪比本身所致。实际上,有效反射信号不同频率成分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空间延续方向是不随频率而变化的,故尔可用高信噪比频段的信息来推算低信噪比频段的信号,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信号估计结果。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将这种方法用于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去噪均能起到压制噪声的效果,有利于展宽有效频带,提高分辨率。
  • 张超英;李守林;王光杰;何晓冬;管路平;张中杰
    . 2001, 40(1): 3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介绍了在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TIV介质)中导出的偏振和相速度近似关系,并由这些关系计算了地球内部几种各向异性岩石中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因子、偏振信息及其与传播方向之间的偏差。最后,我们以图形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 吴明华;徐仲达;李纲
    . 2001, 40(1):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制作了精细地质模型剖面,及相应制作了不同信噪比、不同主频的正演地震模拟剖面。通过对具有不同主频的地震模拟剖面的分析,指出了利用主频较低的地震剖面研究地质问题的局限性,提出了关于特征分辨率解决地质情况的能力问题。以最密测网、最密井网条件下的储量计算值为标准,对不同井控密度、不同地震测网密度情况,进行了误差比较。给出了权衡容积法和积分容积法计算储量的误差。
  • 阎辉;张学工;张贤达
    . 2001, 40(1): 4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多井对比中的层位识别问题,提出了利用自适应小波变换进行地层自动划分的解决办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已知井的标志层信息,提取该标志层的小波尺度信息,在该小波尺度信息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小波尺度序列;然后利用该小波尺度序列对未知标志层井段的测井信号进行相应的小波变换,对得到的变换序列利用奇异值点进行分割得到一组包含后选标志层的层段;最后利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已知层序列和被分割序列的最佳匹配距离。在一系列小波尺度序列对应的最佳匹配距离中,必有一最小者,而该最小者对应的小波尺度即为对该井进行分层的最佳尺度,因此可以根据各个井测井信息的不同自动调整小波变换尺度参数,大大减少用户调整参数的工作量,避免人为的误差。
  • 于世焕;宋玉龙;刘美丽;张栋;许振武
    . 2001, 40(1): 56-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句容地区shk1井VSP测井资料为基础数据,对VSP转换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处理特殊VSP转换波的方法,获得了零偏移距、非零偏移距VSP转换波最终深度剖面和时间剖面。因为VSP转换波的产生和接收均在地面以下的井中,避开了地面各种干扰波的干扰,又避免了地面浅层的强烈吸收,故VSP转换波跟VSP纵波或常规地面转换波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 刘传虎
    . 2001, 40(1): 6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具有坡度陡、物源近及构造活动强烈、古地形复杂等特点,以断裂带为依托发育了洪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等 6类砂砾岩扇体。本文在对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类型及特征、地震相模式、成藏规律细致研究的基础上。
  • 陈启元;王彦春;段云卿;苑春芳;孙茂亭;雷德文
    . 2001, 40(1): 7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本文针对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资料,分析了静校正问题的特征,总结了在复杂山区静校正问题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 (包括多域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广义线性反演法、地表一致性的剩余静校正法、非地表一致性的剩余静校正法)。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只有“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方法,才能见到好的效果。
  • 牛华伟;郑军;赵麟
    . 2001, 40(1): 8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Uniqueness的基本定义出发,详细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其在海洋三维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国际上流行的面元控制软件 (法国的CENSUS),说明了其实现方法,同时对在实际生产中容易产生误解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 孟令顺;朱仁学;周云轩;刘万松;杨长保;李成立
    . 2001, 40(1): 8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大庆油田徐家围子西北地区汪家屯、升平以及宋芳屯等 3个构造实测部分的钻井岩心密度及测井密度资料,对不同深度平面分布不均匀且较稀疏的密度数据,利用泛克里金方法计算加密数据,得出地下 2300~ 2900m深度之间的密度分布特征。建立了这一深度空间内的密度模型,为利用重力场建模提供了初始模型和密度空间约束。
  • 彭放;吴国平;方敏
    . 2001, 40(1):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根据灰色预测理论,应用四阶GM模型[1] 来模拟反映构造和基底变化的重力区域场,从而获得重力剩余场。分析表明,用该灰色方法计算所得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托库测区剩余重力场可解释为油气微重力异常。
  • 陈军;王家林;吴健生;陈冰;陈永杰;陈高
    . 2001, 40(1):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用重力异常反演密度界面是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以往多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其转化成线性或拟线性问题,然后采用局部优化算法求解。局部优化算法对初始模型要求较高,容易陷入局部极小。鉴于此原因,人们开始利用具有全局寻优功能的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目前多使用传统遗传算法,没有充分考虑重力异常反演本身的特点,计算代价比较高。
  • 邓正栋;关洪军;聂永平;曹传新;丁健;俞建宝;万乐
    . 2001, 40(1): 107-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阐述了用有限差分模拟计算三维稳定点电场的原理,提出了可以节约内存,提高运算速度的剖分网格、差分格式和超松弛迭代数值解的计算方法;采用解析法计算点电源在均匀大地条件下产生的正常电位场,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地电异常体引起的异常电位场,进而得到实际电位场;简化了三维地电场数值模拟的问题,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模拟计算精度。
  • 张建华;王家林;吴健生;于鹏;陈冰
    . 2001, 40(1):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MT的特点、方法原理和正演模拟实现过程,并通过模型试验和中国东海北部DH剖面大地电磁场的二维正演模拟计算以及所做的结果分析,阐明了海洋MT在海洋资源勘探领域以及分辨洋底地壳地质属性的能力,最后对海洋MT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杨汝超;王晓华;周彤;乔大军;张文龙;钱绍瑚
    . 2001, 40(1): 12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我国,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已有十多年了,但以往各单位对高分辨率勘探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的提法不很一致,很难进行统一的对比与评价。本文在较系统地讨论了地震勘探中各种频谱参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原始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上反射层频率的高低,提出了用频扫记录上反射层所能达到的实际“视率”来衡量地震资料分辨率高低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