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2-25
  

  • 全选
    |
    论文
  • 邓怀群;刘雯林;赵正茂
    . 2000, 39(4):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首先根据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关系,以及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射线参数的表达式,推导出适用于做射线追踪的射线参数解析表达式。在介质的对称平面内,利用逐段迭代的射线追踪方法导出了任意形态光滑界面反射点和透射点的一阶修正量公式,可适用于纵波、转换横波的射线路径及旅行时的计算。公式推导未做弱各向异性的假设,对任意强度的各向异性介质都适用。通过用水平界面各向异性介质时距曲线公式 (Tsvankin 1994)和波面计算法对相同模型的对比计算表明,本文的算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对介质不需做任何假设。
  • 陈遵德;徐广民;贺振华;黄德济
    . 2000, 39(4): 12-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目前,二维工区的地震速度研究主要在二维空间进行,不适用于大倾角地区。由于实际地下介质是三维的,本文提出适用于二维工区的三维逐层层速度反演方法,并据此层速度计算法射线方向和铅垂方向的平均速度及均方根速度。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文中还对本方法反演的层速度与井中层速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校正方法。
  • 谢桂生;石玉梅;尹成
    . 2000, 39(4):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子波处理技术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获得准确的子波估计。本文根据高阶累积量中保留有信号相位信息的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震信号双谱的子波估计方法,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子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同时,对野外地震资料的处理也显示了信号高阶谱技术在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提高分辨率方面的潜力
  • 罗大清;宋炜;吴律;方小东
    . 2000, 39(4):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过程中,由于人为边界的引入,必然会导致边界反射,从而影响数值模拟的效果。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吸收边界条件方程,但是大部分吸收边界条件都很少专门考虑如何处理好模型边界角点的反射问题。本文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处理边界角点反射的方法—插值预测波场法,即利用波前面的概念估算出边界角点上入射波的方向,再根据边界角点附近模型内部的波场值,利用非线性插值预测出边界角点处的波场值。数值算例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余品能;傲志刚
    . 2000, 39(4):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实序列数据处理中,Hartley变换仅需实运算,在存储量和复杂性上要比Fourier变换更经济、更有效,故Hartley变换在图像处理、地震波场模拟等领域已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推导出计算二维离散Hartley变换 (2D-DHT)的一种快速递归计算法,对 M×N =2r×2s 二维DHT的计算,其计算复杂性为 1/4 MNlog2 M2 N+O(MN) 个实乘和 3/2 MNlog2 MN +O(MN) 个实加(当rs时),以及 1/4 MNlog2 MN2 + O(MN) 个实乘和 3/2 MNlog2 MN+O(MN) 个实加 (当r<s时),属目前运算量最小的一类算法。
  • 李忠平
    . 2000, 39(4): 3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是渝鄂湘山地二维地震勘探近 30年来的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在详细介绍了本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本区开展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中的难点,指出并讨论了 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观测方法问题、地震波的激发问题、地震波的接收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
  • 吴铭东;李峰;马学军
    . 2000, 39(4): 49-56.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进行地震详查时确定小幅度构造、小断层的有效手段,被列为圈定储层边界和进行储层描述的一种重要技术。高分辨率资料采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后续处理质量及应用效果。影响高分辨率资料采集质量的因素很多,它们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在塔河 1号油气田进行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从仪器的选择、激发和接收因素的合理确定等几方面论述了采集因素对高分辨率勘探效果的影响。
  • 王永刚;李振春;刘礼农;邵雨;张仲祜
    . 2000, 39(4): 57-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裂缝性油气田已经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攻目标,尝试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的 4种方法技术,即 (1)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技术;(2)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沿层构造属性分析技术;(3)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目标层介质平均吸收参数分析技术;(4)叠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AVO及AVA分析技术。实践表明,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裂缝及其发育带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但在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包含着丰富地质信息的三维数据体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 刘传虎
    . 2000, 39(4): 6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陆相湖盆洼陷带因其特殊的地貌、地形特征,极易发育浊积砂体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南部的济阳坳陷内各主要沉积洼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砂体发育,砂体类型有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和滑塌浊积砂体等。文章主要论述了浊积砂体类型与沉积特征、浊积砂体分布规律、浊积砂体油藏类型,利用物源分析、地震相模式识别、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及浊积砂体形态描述等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浊积砂体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并总结了浊积砂体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和步骤。通过在牛庄、渤南、东营及临南等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黎从军;杨诚;赵泽江;王晓慧;耿旗
    . 2000, 39(4):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松南地区八屋气田的储层有效厚度薄,一般为 2~3m,储层的横向变化大,且被多条断层切割,这种薄砂岩储层是否含气,如何识别,是长期以来地球物理学家们探索的难题。本文把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两步分离法”薄砂岩储层预测新技术及ACNL油气水识别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困扰松南油气勘探开发的薄储层预测难题。
  • 杨德义;王贇;王辉
    . 2000, 39(4):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陷落柱是煤田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地质体,陷落柱的研究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中对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数学模型做了较细致的研究,证明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同一般断点的绕射波存在传播时间上的差异,我们将其称之为延迟绕射波。结合实际地震剖面,我们对陷落柱的绕射波的传播特性、识别方法、定性定量解释及其在实际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吴志强;丁国栋
    . 2000, 39(4): 8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传统的水平叠加理论认为CDP道集内的共反射点地震道振幅经时间校正 (动校正)后是法线入射反射的结果,而忽略了由偏移距 (入射角)的变化而带来的振幅变化 (AVO)效应,使下一步的保幅叠加和岩性处理出现“假象”。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种类型碎屑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AVO正演分析和叠加剖面反演处理的比较,指出了它对保幅和岩性处理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提出了避免这些影响的基本设想。
  • 刘荣;李淑宁
    . 2000, 39(4):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非零偏VSP上行转换SV波,求得SVCDP深度剖面和SVCDP时间剖面,借助SVCDP深度剖面与SVCDP时间剖面特征相似的特点,对井所在地区横波勘探解释提供地质属性标定依据。由下行P波和转换SV波下行波场,求得各地层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参数,与地层岩性进行比较,对储集层含油气特征预以评价。
  • 田晶莹;鬲寿和
    . 2000, 39(4): 10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面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中,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波组的地质层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层位标定是VSP资料应用最普遍和最直接的内容,因此,VSP被誉为是地震—地质的桥梁,在区域构造解释中VSP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对储层的研究已变成了主要目的,靠桥式对比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向更高、更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方向发展的需要,而硬件的不同又引起了地震波相位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对鄂尔多斯地区几口井的VSP资料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 王翠华
    . 2000, 39(4): 107-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它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射速度、延迟时间,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
  • 魏喜;郭友钊
    . 2000, 39(4): 114-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对辽河油田 3口油井的岩屑磁性进行研究,发现碳酸盐岩储层中含油层位具有较低的磁化率特征。通过对井间、层位间磁化率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断整井的含油性和含油层位。
  • 耿喜哲;刘天佑
    . 2000, 39(4):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高精度磁测数据处理中小波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提取不同尺度地质体的数据特征,便于对感兴趣的数据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解释,排除与目标地质体特征数据无关信息的干扰。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内蒙古某地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航空γ能谱异常及地质资料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