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3-25
  

  • 全选
    |
    论文
  • 于世焕;赵殿栋;张振宇;韩文功;刘俊胜
    . 2000, 39(1):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对C20块蒸汽驱试验区地震监测野外采集方法和室内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及监测地震资料在油气开发中的解释应用,分析了地震监测的野外观测系统及施工工艺方法,采用了特殊的资料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手段,成功地监测到了注入蒸汽的波及前缘成像,指出了注入蒸汽在河流相地层的运移规律。
  • 刘洋
    . 2000, 39(1): 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建立了包含AVO和PVO影响的CDP反射波道集模型,并给出了子波、AVO、PVO和信噪比估计的方法。当CDP反射道集仅存在AVO影响时,可采用时间域叠加法或奇异值分解法估计子波、AVO和信噪比,振幅极性的反转会影响时间域叠加法的效果,但不会影响时间域奇异值分解法的效果;当CDP反射道集存在AVO和PVO影响时,可采用频率域叠加法或奇异值分解法估计子波、AVO、PVO和信噪比,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特征会影响到频率域叠加法的效果,但不会影响频率域奇异值分解法的效果。文中对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频率域奇异值分解法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 李振春;王华忠;马在田
    . 2000, 39(1):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偏移速度分析是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叠前深度偏移的质量。考虑到效果和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射线追踪进行速度扫描的共中心点(CMP)道集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不受上覆地层的复杂性、横向变速、地层倾角和炮检距大小的影响。经模型试算,浅、中层速度误差小于1%~1.5%,深层小于2%~3%,反射层深度总体误差小于20m,薄互层分辨率可达半个有效地震子波长度。
  • 马劲风;王学军;谢言光;许亚军;钟俊
    . 2000, 39(1): 27-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低频信息的构造是波阻抗反演中极为重要的技术环节,低频信息构造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低频分量的构建要作好井资料本身的标准化、环境校正和深时转换等,还要以地质理论为指导,顺解释层位横向递推,特别要作好遇见断层、岩性突变等情况下的处理。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应当采用不同的构建方法。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和生产中遇见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套低频分量的构建方法与技巧。
  • 孙成禹
    . 2000, 39(1):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指出了现行的最小熵高频外推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理论记录+熵”约束的频谱补偿方法,并给予了具体实现。该方法改以往的“最小熵”为“熵约束”,利用对数变换定义的熵模,要求频率补偿后的记录向约束条件靠近的同时,记录的熵模也要向约束条件的熵模靠近,并且保持有效频带内的频率成分不变。这一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弱小反射不被压制,且同相轴原有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曹辉;王咸彬;俞建宝;郭全仕;张卫华
    . 2000, 39(1):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对塔里木盆地北部某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时,发现了一条特强振幅异常带。文章从异常反射特征和成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推测其可能由“河道砂体”引起。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将该异常解释为“河道砂体”存在的诸多疑点。在对强振幅异常带反射特征进行分析时,应用了先进的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从根本上避免了平面切片分析等产生虚假异常的可能性,提高了解释的可信度。
  • 唐建仁;崔凤;林林红;任丽萍;孙学继
    . 2000, 39(1): 50-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砂泥岩薄互层的地质特点,结合三维地震和高分辨率地震的优势,开展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的研究工作。采集上在确保资料信噪比的前提下拓宽有效频带;处理上实现了在高信噪比基础上的高分辨率处理,使得地震资料在纵向和三度空间上能够更准确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地震解释采用先进的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和多信息多方法的综合地震岩性解释技术,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储层预测的精度,经开发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 黎文;周志才;吴焱
    . 2000, 39(1):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并利用地震道与道之间反射时间和振幅的规则变化信息,这样可以较为有针对性地描述微相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以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为基础资料划分油层组沉积微相的方法,通过在松辽盆地北部太康北地区的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前缘的地区。
  • 吴志强;石平;田志福
    . 2000, 39(1): 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三高”处理的优劣、频带宽度、速度低频成分的缺失都会影响地震速度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地震速度的多解性,也会造成反演资料解释的误区。本文讨论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形成及影响的程度,提出了速度反演处理解释中应注意的问题。
  • 付广;薛永超;杨勉
    . 2000, 39(1):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深入研究断层封闭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对断裂带中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定量描述了断裂带填充物中泥质所占百分含量的大小与其断层位移和被错断泥岩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提出了根据断裂带填充物中泥质含量的大小来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标准。因勘探程度较低地区断层位移和被错断泥岩厚度难以确定,所以,提出利用地震资料求取断层位移和被错断泥岩厚度,再利用断层填充物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黑鱼泡凹陷嫩一、二段内几条主要断层封闭性的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研究断层封闭性,而且还可以将断层封闭性研究扩展到整个平面上。
  • 邵才瑞;李洪奇;张福明;焦翠华
    . 2000, 39(1): 7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将人工智能理论用于井间地层对比,设计开发出基于规则推理的人工智能地层对比专家系统。该系统应用句法分析完成了数字化测井曲线的符号化表示,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地层划分规则和地层对比规则。文中所述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地层变薄,尖灭和缺失情况下的井间地层对比问题,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关洪军;俞建宝
    . 2000, 39(1): 85-9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应用重、磁、震、测井等综合物探资料,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结构的形成机制与古地温场的关系。指出基底拆离运动是引起本区古地温梯度场增高的主要因素,它对有机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傅绍乾;尹军杰;柯友清;兰秀丽
    . 2000, 39(1): 91-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表地形、地震地质条件和地质结构复杂地区,使用单一的地震方法寻找、落实中生界局部构造难度较大。但是,如果以中生界为目的层,对该区高精度重力资料进行二次开发,使用拟神经网络三维反演法和统计评估反演法做面上和局部的重新处理,结合地质、钻井、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可普查、落实、评价局部构造,弥补使用单一地震方法的不足。本文以实例阐述高精度重力资料二次开发重新处理解释技术和方法以及成果。
  • 张永华
    . 2000, 39(1): 98-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对南阳凹陷张店油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总结出了适合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的分步法解释技术,即首先在低频地震数据体上进行宏观的构造解释,在此基础上,在中高频地震数据体上进行岩性解释。
  • 茅金根;张年春;梁秀文
    . 2000, 39(1): 106-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介绍的交互分析静校正方法,是在利用折射波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反射波的信息,采用一种新的叠加方式———共叠加段叠加,通过交互分析、交互解释可解决由于野外静校正不准而造成的较大的剩余静校正量。
  • 邓小力
    . 2000, 39(1): 11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叙述了不整合面在深度成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提高不整合面成图精度。我们叙述了不整合面的几种情况,并重点讨论了测线方向与倾斜层方向不一致时所形成的偏移成像有效波的脱缺量。针对这些问题说明了应如何追踪不整合面和编制、空校t0图,从而形成准确的深度图。通过对托克逊地区的白垩系的不整合面局部成图分析,给出了传统成图方法存在的误差及新方法的可行性,效果较好。
  • 王允清;赵万里;孟宪禄
    . 2000, 39(1): 11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目前叠偏剖面对比解释中出现的交点不闭合、断点偏过交点以及成图方法中归位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新的归位方法。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见到了良好的效果。
  • 徐群洲;伍菁华;张露菲
    . 2000, 39(1):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实验区钻井取心岩样,模拟地下真实温压环境。在高温70℃、高压62MPa时对岩心进行水驱油、气驱油和气驱水的研究,同时测量不同油水饱和度岩样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电阻率,得出了地层状态下流体驱排过程中岩石的波速和电阻率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