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3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12-25
  

  • 全选
    |
    论文
  • 罗省贤;李录明
    . 1999, 38(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众多的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中,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归位最精确的偏移方法, 而速度模型则是直接影响偏移质量及效果的关键因素, 针对三维叠前深度偏程处理.本文提出一套三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该方法以叠前深度偏移为基础进行偏移速度和层速度分析, 对速度模型的层位结构及速度纵、横向变化, 采用三维可视化监控和交互方式修改, 可有效地建立三维速度模型, 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供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 经实际三维资料处理证明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胡中平;孙建国;马中高;管路平;刘有年;唐成鸽
    . 1999, 38(4): 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在当前地震勘探中的作用已日见重要。本文依据松南地区开展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试验和研究工作, 介绍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各个环节的方法技术, 数据采集中要着重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注意保持频宽和高频成份的能量;数据处理采取了高精度静校正、高保真去噪和高保真拟合等方法, 保证资料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通过上述措施, 最终得到了较理想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
  • 孙渊;李津;张成利
    . 1999, 38(4): 1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论述了油田区块开发前期和中期利用三维地震保幅叠偏资料以及钻井地质和测井资料,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储层间的隔(夹)层预测方法及实际应用问题。通过实例分析, 认为该方法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 其结果为油田区块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 杜江
    . 1999, 38(4): 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油气预测存在样本数量大、参数非线性及已知样本数类型分类有明显的模糊性等特点。本文根据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ResonanceTheory), 结合模糊聚类算法、特征参数非线性映射的有效性校验, 构成了一个性能完善的地震油气预测系统。该系统对样本特征空间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未知样本的预测度量, 更加符合客观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 从而能判别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数值分析和实践应用表明, 该方法数值稳定可靠, 在储层油气预测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 王忠仁;马中高;李敏;刘学伟;孙建国
    . 1999, 38(4):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讨论了二维AR模型以及三维叠后f-x, y域预测随机噪声衰减技术;推导了沿不同空间方向预测的二维AR预测模型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基于同样原理之下的地震数据体边缘处的预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这种处理方法在保持信号原有特征方面要优于f-x, y方法。
  • 顾汉明;江涛;朱培民;王家映;詹正彬;朱光明
    . 1999, 38(4): 36-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海底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能够提供含气高压地层的地质信息, 这些分量对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进行岩性参数反演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利用正演技术分析研究海底多波地震资料中岩性参数反演的敏感性, 有助于充分利用海底多波地震资料提高AVO反演岩性参数的可靠性。本文应用计算反射系数的Zoeppritz方程, 实施海底多波多分量合成数据的岩性参数AVO反演的敏感性分析, 确定哪些岩性参数或它们的组合关系能最佳地从AVO资料中反演得到。考虑的岩性参数是介质两侧速度及密度比, 在时间域内对反射系数的正演计算公式进行线性化, 获取反演的灵敏度矩阵, 然后计算该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继而分析岩性参数反演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说明海底多波多分量资料可以提高海底AVO岩性参数反演的可靠性, 不仅能够反演得到波阻抗, 而且能较好地分别反演出介质两侧纵横波速度及密度比。
  • 林小竹;杨慧珠;赵波;佘晓宇
    . 1999, 38(4): 4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无井多道区演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已知井的资料建立初始模型和提取子波, 将多道反演的思路应用于宽带约束反演, 提出了多道宽带约束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实际资料上的应用是有效的, 反演结果保持了宽带高分辨率的特点, 多道宽带约束反演的残差剖面也明显优于单道宽带约束反演的残差剖面。
  • 刘莹
    . 1999, 38(4): 51-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测井约束反演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 它以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资料有限带宽的不足, 用已知地质和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 推算出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 为储层深度、厚度、物性等描述提供依据。反演结果的精度除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地质背景、钻井数量、井位分布以及地震资料的品质外, 还取决于处理和解释工作的精细程度。从陆良盆地实际资料反演效果来看, 在亮点剖面上反映明显的气层, 在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依然反应明显;而在地震剖面上也呈亮点特征的煤层, 在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则基本没有变化, 提高了气藏识别的精度。
  • 谭成仟;雷启鸿;宋子齐
    . 1999, 38(4): 5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测井技术, 对某地区20余口井主要含油气目的层段储盖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及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 并建立了该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评价的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岩性精细评价总体上与该区钻井取心及地质录井资料一致, 储层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评价解释结果也与相应的试油结论吻合。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该区不同质量盖层及其储盖组合特点和关系, 阐明了该区油气层分布规律, 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刘树田
    . 1999, 38(4): 6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运用炸药爆炸理论, 从炸药爆炸作功机理角度, 论述了炸药对地震勘探中激发能量和激发频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生产实验表明, 选择合适的小药最高能炸药, 能够提高炸药作功能力, 增强激发能量, 有利于激发出较强能量的高频震源子波。在含水的高密度介质中, 高频能量衰减小, 传递效率高, 能够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为地震解释提供更多的信息。
  • 刘跃华;赵殿栋;于世焕;保统才;丁伟
    . 1999, 38(4): 74-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过对井间地震野外采集方法多项试验的结果分析和井间波场正演模拟研究, 分析了井间地震波场的分布规律, 制定了井间地震野外施工方法, 进行了深井井间地震野外数据的采集,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张虹
    . 1999, 38(4):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以精细标定为桥梁, 结合多砂体(储层)的测井响应持证及产能状况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分析。分析出各砂层对应的反射波的波形、振幅、频率及波阻抗等地球物理特征参数与已知井的地质模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并能在地震剖面以及相关多参数剖面上得到直观清晰的体现。意味着通过地震多参数的综合判别, 可以实现不同储渗体之间的差异性识别。选择典型并进行模型正演, 验证差异性识别的可靠性, 对储层进行多参数加权判别后识别出相对富集带或高渗带的分布。
  • 综合物探方法
  • 段本春;范典高
    . 1999, 38(4): 89-95.    摘要 ( )    PDF全文 ( )   
    首先提出了明显改善插值切割法异常分离效果的改进切割方案, 然后着重研究了该方法在研究盆地磁性基底局部起伏特征中的应用。模型与实际资料的研究表明, 分离结果可以清晰直观地反映基底起伏特征, 并在有利条件下可用来比较基底起伏幅度的相对大小, 因而可以取得明显的地质效果, 是盆地基底起伏特征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经验交流
  • 沈财余;阎向华
    . 1999, 38(4): 96-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某地区的井资料和联井剖面为背景, 首先分析井资料不同采样的声阻抗和不同主频的合成记录, 以及用不同的声速模型和不同主频及频宽的Ricker子波对声速模型作正演, 得到不同频率的地震剖面。然后, 对由这些剖面作测并约束地震反演所得到的不同反演剖面进行分析。最后, 对实际资料作反演分析, 定性及定量地说明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纵向分辨率不仅受地震采样率的限制, 而且受到地震主频和频宽的制约。同时, 也探讨了地震地质解释中地震分辨与地层分辨的相互关系。
  • 王立新
    . 1999, 38(4): 107-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方法力求自动拾取叠加速度, 用局部叠加技术降低动校叠加次数, 针对速度扫描时反复动校叠加采用相应的快速动校和扫描间隔控制等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量;采用层位追踪和迭代处理来提高速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叠加层位上计算并输出控制点的叠加速度和偏移速度。
  • 李淑宁;刘荣;金东民
    . 1999, 38(4): 114-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零偏VSP初至波在不同接收点频谱绝对值, 展示了井所在地区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根据各测点初至波频率、振幅的变化情况得出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规律, 并且利用初至波的分频曲线求得地层品质因数Q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