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6-25
  

  • 全选
    |
    论文
  • 李相光;王允清;李勤学;周振庄
    . 1999, 38(2):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随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 地震勘探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在大庆探区内, 地震资料处理在高保真的情况下, 中浅层资料的主频已达到50HZ以上, 视频在70Hz以上, 分辨率较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提高一倍多。因此, 资料解释方法也不同于常规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正向高、精、细的方向发展。高分辨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 J.L.Starck.F.Murtagh;A.Bijaoui;高原
    . 1999, 38(2):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这是一部有关小波变换在图象处理中应用的著作。从该书的附注中可以看到, 三位作者中一位研究小波变换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两位专攻图象处理。该书第一章介绍连续和离出小波变换及多分辨率分析;第二章讨论图象中的噪声、噪声类型、多分辨率支持和滤波;第三章论及图象的加强和恢复(包括最大用多分辨率理论和推导);第四章谈论港分析和多元数据分析;第五章涉及图象自准, 包括几何图象配准和小波变换图象配准。
  • 刘殊
    . 1999, 38(2): 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有一系列的反射特征可用于直接检测烃类, 如振幅、波形、频率、平点和干涉等等, 这些方法已用了许多年, 但因为地下反射过于复杂, 处理中假设条件较多, 解释中的陷阱经常无法排除, 这对中深层的油气勘探尤为如此。因此, 如何准确使用反射特征预测油气显示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对须二地层结构作仔细分析后发现, 薄层地震响应理论可用于油气的直接勘探, 并且多解性明显较少, 结论肯定, 从而成功地建立起须二油气预测模式。
  • 朱成宏
    . 1999, 38(2): 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目标函数作修饰使它适应于用常规线性化方法求解, 这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快反演速度, 另一方面又可以克服局部极值点的影响.使反演能够达到目标函数的全局最小点。近年来提出的多尺度反演方法.通过对目标函数作多尺度分解, 化原来的非线性问题为一系列嵌套的线性问题, 为非线性反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把这一思想用于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 由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发现它确实能够改变反演性状, 使求解结果跳出局部极值点, 在理想情况下其收敛速度可比常规线性化反演快2倍。试验结果表明, 起始分解尺度是影响反演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 其值应当与地震资料的主频相匹配。将该方法运用于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 高少武
    . 1999, 38(2): 31-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首先讨论了函数映射的数学模型, 然后介绍了基于函数映射模型的地层波阻抗参数估计方法。本方法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横向连续性和测井资料的纵向高分辨率特性, 求取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参数, 为研究储层的岩性变化、估算储层参数、进行油藏描述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实际数据试算, 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 曾友爱;许云
    . 1999, 38(2): 3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多次波严重干扰地震勘探成果。通常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无法解决近道多次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压制多次波的方法——约束法分解P—L变换压制多次波, 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压制整个排列上的多次波, 且尽可能地保持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计算, 证明该方法对压制多次波是行之有效的。
  • 熊高君;贺振华;张琳;阎贫;张毅祥;姜绍仁;桌碧华
    . 1999, 38(2): 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共炮记录正演模拟检波点下延记录原理, 用单程声波方程实现了非零偏移距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这种方法突破了全波方程非零偏移距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限制, 克服了全波方程处理中多次波、虚逝波和地表边界条件的问题, 并且运算快、精度高。
  • 徐志勤;朱卫红;孙晶梅
    . 1999, 38(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灰色系统预测法对时间序列的预测有较高的精度。地层的沉积过程是一个时间序列, 地震记录道则反映了地层的数字特征。本文提出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提取地震剖面异常信息的方法, 作为直接找油气的一种尝试。实例显示, 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地震剖面的异常信息, 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与实际并位的含油气显示吻合。
  • 施尚明;于赟舟;任日春;牛彦良;王延辉
    . 1999, 38(2):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油田开发要求开发地震视频率必须达到150~170Hz, 目前距离这个标准相差很远。本文通过研究松辽盆地第四系对地震反射波的吸收过程后, 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第四系近地表层和第四系深层对高频成份的吸收, 开发地震激发点和接收点都不能安置在这些层位中, 至少不能安置于近地表层中, 采集频率才可能大幅度提高。
  • 张永华
    . 1999, 38(2): 60-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文中从原理上分析了复杂地表对地下目的层反射准确成像造成的影响, 进而提出了消除这些影响的三维空校方法。针对不同基准面的三维数据体, 从方法原理上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本方法用于新疆某盆地, 较好地解释了以前不能解释的地质现象, 发现以前的构造图在横向上有几十米, 甚至有上百米的误差。因此, 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中应用此项技术, 能更好地落实构造, 提高勘探开发精度。该方法也适合二维地震勘探。
  • 李志军;黄先律;杨飞
    . 1999, 38(2): 6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厚度法, 详细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构造带主要目的层三间房组在燕山中、晚期及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胜北2号构造是燕山期古构造, 且在喜马拉雅期继承性发育。在时间上, 构造发育与胜北次四烃源岩(J1b-J2x)生排烃高峰匹配良好;在空间上, 胜北2号构造长期位于生油凹陷北倾斜坡的高部位, 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具备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两期成藏的有利条件, 且后期保存好。胜北3号构造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 具凹中隆的特点, 其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期。
  • 王兆湖;蒋连斌;许艳萍;张凤军;王汝珍
    . 1999, 38(2): 7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庆探区位于巴东断陷构造带附近, 为沙漠覆盖区, 是塔里木盆地几个沙漠低信噪比地区之一。由于受地表和地震地质条件的限制, 野外采集的原始记录品质较差, 在记录上形成了很强的浅层折射、多次折射干扰、低频干扰和各种随机干扰。各类干扰波覆盖整张记录, 使有效反射波变成短反射波同相轴, 信噪比低, 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障碍。本文列举大量的实际资料, 通过对静校正、去噪、DMO和偏移技术的研究,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沙漠低信噪比资料的处理方法。
  • 李家蓉;蒋进勇;徐丽萍
    . 1999, 38(2): 8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于引进软件GeoDenth的工作原理和常规处理流程.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地震勘探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 经过反复试验,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塔北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经该处理流程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和相关资料对地下构造形态和速度场变化规律反映得更清楚, 为圈闭落实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 蒋进勇;左龙凭;王新维
    . 1999, 38(2): 93-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 用地震资料常规解释法提取的界面平均速度规律性差, 闭合差和闭合差的约方差较大, 在对界面平均速度编辑平滑的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人工干预, 使得提取的界面平均速度和时深转换的构造深度精度低。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界面平均速度提取方法, 选择一种拟合函数对叠加速度一时间对进行拟合;统计分析出拟合系数闭合差中的系统部分并对其进行校正, 实现对叠加速度闭合差的校正;依据积分形式的DIX公式和经过闭合差校正后的拟合函数, 通过变换得到界面平均速度和界面深度与界面反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用效果表明, 本方法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
  • 李宗杰;李艾红;钟伟
    . 1999, 38(2): 99-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要求构造图的精度越来越高.本文阐述了一套利用地震解释工作站进行人机交互速度解释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叠加速度谱的精确选取, 界面平均速度的交互平差, 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界面平均速度进行校正, 使解释员的地质认识和速度解释相结合, 能够得出符合地质规律的平均速度, 提高了深度图成图精度,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速度解释方法。
  • 吕威亮;邓辉;姚知铭;何海元
    . 1999, 38(2): 106-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文中综述了相遇时小折射资料的解释原理及在PC—1500机上编制小折射资料自动解释程序的流程框图, 描述了初至的拾取方法及计算机解释小折射资料的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以说明利用所编程序在PC—1500机上解释相遇时小折射资料的可靠性和优点。对用PC—1500机解释的巴丹吉林麻木乌苏地区小折射资料的成果作了分析。
  • 综合物探方法
  • 袁熙令;李大明;曲赞
    . 1999, 38(2): 112-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文中分析了伊川盆地的磁性界面, 阐述了磁异常的特征。综合分析地质、磁异常资料后认为, 盆地东南部的杂乱磁异常为橄榄玄武岩所引起;在磁性界面反演基础上划分了盆地基底构造单元, 指出了鸦岭一伊川低凸起是盆地内寻找油气最为有利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