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12-25
  

  • 全选
    |
    论文
  • 王大兴;雷晓;潘存焕
    . 1996, 35(4):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分形反褶积技术是把标度地质学的概念引入到地震信号处理之中,在标度(Scale)和分形(Fractal)领域里结合自组织理论,用数学表达式论证了地质学与地震学的统一,使地震信号反褶积赋于实际的地质约束。因此,它是一种并约束条件下的信号增频技术,又称1/fβ地质滤波技术。本文结合ZB地区古生界气田的实际地震资料,对若干口井的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做了详细的研究,证明其声阻抗功率谱呈f分布(0.5<β<1.5),相应反射系数序列功率谱呈fa分布(a=2-β),指出反射序列的相关函数均具有小滞后的负值,由此证明反射系数是具有分形结构的序列,而非白噪序列。并导出了反射序列滞后项比值与a参数的数学关系式,进而从预测误差滤波器的正则方程出发,将自相关函数0滞后项以后开始舍位处理改为从1滞后项以后做舍位处理,从而得到分形预测误差滤波器的正则方程,采用迭代法求解滤波器系数,并应用于地震记录处理中。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分形反褶积与预测反褶积或脉冲反褶积处理相比,明显地提高了分辨率,拓宽了频带,是一种有效的增频新技术。
  • 李宏兵
    . 1996, 35(4):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见的各种基于单道的叠后地震道波阻抗反演技术,尽管其抗噪能力不尽相同,但都不能完全消除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利用了广义线性反演算法本身具有的特点,注意到在实际记录与模型合成记录的残差剖面上,信号和噪音存在的差异,残差相干部分反映有效信号,随机部分为噪音。运用多道记录同时进行波阻抗反演,在选代过程中将残差的相干部分用于波阻抗修正量的计算,从而避免了噪音参与波阻抗变化量的计算。根据残差是否为随机噪音提出一种检测噪音的迭代终止准则,实现了在反演波阴抗的同时剔除噪音、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反演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稳健的,应用效果良好。
  • 陈国金
    . 1996, 35(4): 1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利用一些典型数学模型的井间层析成像结果,较为深入地讨论了井间层析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加射线密度、射线有限视角、初至误差(包括初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速度差异和射线弯曲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克服上述影响因素的具体建议,这对于井间层析成像以及指导野外施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成猛
    . 1996, 35(4): 29-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资料反演过程中,初始模型的选择很重要。本文将初始模型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单元,通过在初始模型和地震道之间加权来定义目标函数,并用约束共轭梯度法求解。本方法对初始模型的精度要求低,运算速度快。文中给出了有井时和无井时的资料处理流程。数值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杨谦;李正文
    . 1996, 35(4):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宽带约束反演是用井中测得的波阻抗作为初始模型和约束条件,应用随机反演理论.与最优化计算技术相结合进行空间外推,从而获得最佳宽带波阻抗剖面。本文展示了实际应用的例子,证明了宽带约束反演是一种精度高、稳定性强、收敛快的反演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刘法启;张关泉
    . 1996, 35(4): 4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三维勘探中,除界面倾斜角外,方位角是另一个必须在预处理中加以考虑的因素。本文借助于广义Radon变换,构造了一种有效的三维数据中的方位角修正方法,它将消除三维共面元道集中叠加速度对方位角的依赖关系,从而使在一个三维共面元道集中,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射同相轴可以用同一个速度进行叠加。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数据和从物理模型中测量的数据分别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
  • 勾永锋;年静波;刘喜武;刘金平
    . 1996, 35(4): 52-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年来逐步应用到地震勘探上的小波变换,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性和不受限制地调整分析分辨率的特点,倍受重视。本文在小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式识别方法,提取了三种小波参数,作为地震特征参数,进行油气检测。经过实际资料试算,效果显著。小波参数的预测结果表明提取的小波参数是较好的地震特征参数,利用该参数进行油气预测完全可行。
  • 胡鹏飞;黄绪宝;李家蓉;赵志超;罗运先
    . 1996, 35(4): 5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以本区最早期地震工作所发现的地震低速异常为靶标.利用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及岩性特殊处理的成果,结合钻井、地质、测井等资料对该地震低速异常进行了深入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从平均速度和层速度两方面入手,掌握了本区低速异常的特征及展布规律。运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低速异常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运用岩性地震理论对本区地震低速异常的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地震多参量模糊判别技术的应用,预测出本区的两块油气富集带.此项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 刘富贵;于建国;王金铎;刘智勇
    . 1996, 35(4):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了一种除亮点和暗点之外的特殊的浅层气藏反射模式──—平亮点,并详细讨论了其形成机制和特征,指出该模式普遍存在于埋藏浅的老地层气藏中,是值得注意的重要勘探目标。
  • 赵志超;罗运先;田景春
    . 1996, 35(4): 7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砂砾岩体主要的类型有: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等。采用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这三相标志综合研究,可有效地判断它们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文中总结了各类砂砾岩体的地震地质特征,指出了它们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意义。
  • 刘秀珍;孙雪洁;高福
    . 1996, 35(4):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应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对YG气田的TB、T3构造面,TA-T3层厚度分别作了趋势值和剩余值分析,并结合已有油气田勘探地质资料作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气井的分布、产能和沉积环境与构造位置、剩余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已有的气井在构造剩余趋势和厚度剩余趋势等值线图上均有明显的组合特征,气井皆分布在构造正剩余区内,厚度正剩余有助于天然气的富集,构造控制的气井有较高的产能。同时指出构造、岩性在控制油气分布与聚集上所起的作用;划分了构造、构造岩性这两类气藏;提出了未来勘探布井的原则,并对YG地区作了远景划分。
  • 付广;张绍臣;刘厚发
    . 1996, 35(4): 97-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在深入研究盖层岩性及其封闭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盖层在地震剖面上特殊反射特征的分析,以及盖层排替压力和地层压力与地震层速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确定,建立了一套在地震剖面上预测厚盖层空间分布及利用地震层速度在平面上研究盖层物性和压力封闭能力的方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资料研究盖层及其封闭能力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可为盖层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使盖层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 宋维琪;张庚骥;李泌
    . 1996, 35(4):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水平层状介质的地电模型计算问题.人们大都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方法计算。其计算精度不高。本又应用半解析──—半有限元方法较高精度地计算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电磁场问题。本方法又称为混合法,它是数值解和解析解组合的方法、本文应用此方法是在纵向上采用数值解而在横向上采用解析解,即在纵向用有限元,在横向用贝塞尔方程。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格林函数法,同时在数值解基函数的选取上,本文采用了既使原函数连续又使函数的一阶导数连续的基函数──—幅度、斜度基函数、计算结果的精度较以往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法计算的精度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