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6-25
  

  • 全选
    |
    论文
  • 张伟根;林中柏;徐峰;马在田
    . 1994, 33(2):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使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 最终需要应用精确复杂的偏移方法。优良的偏移方法, 不仅能适应较大地层倾角变化, 而且要求算法的适应范围更广泛.能够处理大的速度变化。随着越来越多地采用多次偏移迭代速度分析方法, 要求偏移方法趋向于快速计算过程。本文主要研究深度偏移快速计算方法和在中小型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在推导了全倾角波动偏移的方程式后, 应用“函数替代法”和“变量分裂法”概括出了全倾角波动理论深度偏移方程组。采用微分方程差分化方法, 获得全倾角深度偏移差分方程,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分方程矩阵单边化求解方法, 简化了差分计算过程, 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要求。同时, 针对计算边界条件的设置, 应用了一种新的矩阵快速近似追赶算法, 加快了计算求解过程, 提高了计算效率。文章的最后, 提供了采用快速算法编制的处理软件对模型资料和实际地震测线进行处理的实际记录。计算过程和处理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的深度偏移快速算法理论正确, 计算过程稳定, 计算效率高, 处理效果良好。更有意义的是, 这种计算方法能够在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 有利于深度偏移技术的推广应用。
  • 陈均;钱泉;唐权钧
    . 1994, 33(2): 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改进了Frazer的模拟退火法计算层速度的算法, 采用褶积模型计算了正演合成记录, 并用L1模定义误差能量。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处理表明, 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提取的地震层速度是可靠的。本文提供的算法快速稳健, 能减少目标函数的多解性。
  • 刘法启;张关泉
    . 1994, 33(2): 21-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波动方程的理论, 构造了一种用于叠前资料的成像算法, 使叠前地震资料经过DMO(叠前部分偏移)之后进一步成像, 从而得到等价于叠前全偏移的结果。本文在理论上给出了该算法的运动学和波动理论解释, 并构造了其具体实现算式。
  • 李庆忠
    . 1994, 33(2): 2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近代沉积的研究工作帮助了地震地层学解释人员在地震剖面上理解和追索地下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但是, 特别是对于陆相地层, 解释人员往往忽略了河流沉积的历史性侧向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再沉积作用。本文作者以黄河及长江的沉积历史变迁作为两个典型实例, 说明了下列事实:在一条辫状河或曲流河流域中的河道、天然堤、心滩、曲流沙坝、牛轭湖及泛滥平原等等, 它们的平面位置在地史中每几百年就会显著地改变。然而盆地的沉积速率却很慢, 每一千年只能沉积0.03m至2.0m。每条河流都只能用频繁的决口及改道来铺平整个盆地。这就造成了河流沉积不断受到改造, 最后在地下变成一个复杂的岩性混合体。因此, 一个好的解释人员应当注意思考一个问题, 即河流相地层中, 要追踪单独的一个河道或者一个曲流砂坝简直是太难了。一条古河道只有在很稀罕的情况下, 即它的最后一幕被后来沉积物快速掩埋, 才能保留下来。在某种情况下, 湖泊相沉积也会由于湖泊的变迁而造成相类似的问题。
  • 赵宪生;黄德济
    . 1994, 33(2):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与反演方法是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处理和解释手段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正演方法都是已知地层速度、密度或波阻抗正演一定观测系统条件下的合成记录, 并没有考虑地下介质非弹性吸收的影响。正演获得的合成记录具有较多的假设条件, 与实际地震记录差距较大。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是利用波场成像原理, 在递推上行波时应用Futterman模型同时考虑介质的吸收作用, 推导出频波域类似于相移正演算法的Q值正演模拟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同样用与相移偏移相类似的方法, 还可导出实现Q值反滤波的相移算法, 用数值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良好效果。
  • 陈乃懋;郭宗汾;王炳章
    . 1994, 33(2):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尽管特征积分(C-I)法最初是为反演而开发出的, 但它也可作为一种高度精确的正演方法。与基于特征法的其它类似方法相比, C-I法给出了下行和上行波场更明确的描述。由此我们可以导出消除非均匀介质产生的全部多次波的正演公式。
  • 缪林昌
    . 1994, 33(2):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Fourier变换法和Hartley变换法进行正演模拟在求解波场时, 必须选用合适的边界条件, 以克服Fourier变换和Hartley变换数值解法中产生的周期折叠效应和边界反射问题。对于井间观测的正演模拟若用变换法实现, 其周期折叠效应和边界反射特别严重,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优化吸收边界条件。该边界条件与现行的边界条件相比具有效果好、计算效率高的特点。
  • 吴光大
    . 1994, 33(2): 5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 历经40年的勘探, 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是第四纪沉降与沉积中心, 区内第四系生储气岩厚度大、分布广, 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同生沉积构造发育, 保存完整, 具有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地质条件。此外, 由于该地区含气地层时代新、埋藏浅、成岩与胶结作用差、含气层厚度大、孔渗性好, 加之构造条件简单, 人文干扰小, 是应用烃类直接检测技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本文详细介绍了烃类直接检测技术在台南气田发现过程中的应用。在地震剖面上, 我们发现了与天然气赋存有关的地震异常──烃类直接指示标志。通过对异常反射特征的分析, 阐明了地震异常形成的机理。综合应用烃类直接指示标志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 预测了台南构造天然气的存在、含气范围, 概算了天然气地质储量, 并提供了发现井和评价井井位。钻井测试验证了预测结论基本是正确的。应用烃类直接检测技术发现了台南气田, 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加快了勘探进程,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地质效果。
  • 蒲仁海;唐忠华
    . 1994, 33(2):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当大套泥岩中所夹砂岩的总厚度小于地震波主波长的时, 地震反射振幅将随砂岩总厚度的增大而增强。根据振幅和砂岩厚度的这一关系, 在研究准葛尔盆地东部彩南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底部砂体的厚度变化和展布趋势时, 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一探讨性方法的应用过程、效果和存在问题, 并结合前积、侵蚀谷等直接地震相标志和钻井、露头资料, 对彩南地区三工河组沉积相作了分析。
  • 马瑞伦
    . 1994, 33(2): 75-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以Hale法为基础的频率—波数域DMO, 通过运用对数变换, 导出一系列快速近似方法。其中, 尤以“精确logDMO”法为最理想。它既有与Hale法几乎相同的效果, 又保持了拉伸法的快速, 还很好地克服了拉伸法浅层畸变等不利因素。此方法的理论结果与实例的比较, 在Liner的文章[3][4]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惜的是, 该文仅仅提供了最终结果, 略去了全部推导过程。随着该结果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补充其推导过程, 对方法的应用, 可望大有帮助。
  • 蔡煜东;许伟杰
    . 1994, 33(2): 8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了油气预测的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并选取一组标样作为研究对象, 预测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 本方法性能良好, 可望成为利用地震信息预测油气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 王一新;钟慧智;陈邦彦;彭诚
    . 1994, 33(2):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琼北福山凹陷两条大地电磁测深试验剖面, 可将凹陷自上而下分为5个电性层, 并确定其对应的地质属性。利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可以确定断层和局部构造。文中通过试验说明大地电磁测深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张卿;杨有发;张国森
    . 1994, 33(2):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阐述了由孔隙度面函数和储层间隔传播时间面函数, 构造孔隙度线性均方估计算子。由数据矢量和Cokriging矩阵求得储层孔隙度的空间分布, 并列举了Cokriging法在某地Sz36-1油田中的具体应用。
  • 刘洪;李幼铭
    . 1994, 33(2): 94-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综述了利用震电效应进行油气勘探的有关研究基础。文中所论的震电效应仅限于由含流体多孔介质中的动电现象所引起。利用震电效应进行油气水勘探称之为震电法或电震法。原理上这种方法应具有高分辨率选择性的优点。由震电效应可以推断, 利用地面天然电磁场也有可能高选择性地探测油、气、水。为了经济而有效地利用震电效应进行勘探, 文中阐述了相应的震电法或电震法的物理基础及实施条件。
  • 张雅纯;唐文榜
    . 1994, 33(2):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介绍τ-p变换处理模块TAUP的应用开发结果, 主要侧重在其压制线性干扰方面。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TAUP模块压制线性干扰的能力。
  • 刘益成;罗维炳
    . 1994, 33(2):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快速Hartley变换(FHT)是离散Hartley变换(DHT)的快速算法, 它是一种实序列的变换, 其正反变换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利用FHT进行实数据相关可以避免复数运算, 特别适用于采用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的实时相关器。和FFT相关算法相比, 在保持同样数据吞吐率的情况下, 采用FHT方法, 可显著减少系统所需的高速存贮器, 从而可降低系统的成本。本文讨论了DHT的有关性质和FHT算法的运算量及其对存贮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