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3-09-25
  

  • 全选
    |
    论文
  • 徐仲达;邬庆良;屠浩敏;彭影彪
    . 1993, 32(3):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采用固体多层介质反射波理论记录的正演计算与实际地震记录的AVO异常相结合的方法,以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它地质、物探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圈定了砂岩储集层的AVO异常范围,确定了油气边界,并已由钻井验证。
  • 侯安宁;何樵登
    . 1993, 32(3): 1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分形理论和生物遗传法反演都是近一、二年才被我国地学界注意的两种非线性理论,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首先研究了具有分形规律的反射系数(与f~(α/2)成正比,其中f为频率,α为接近于1的实数)的合成记录,然后探讨了生物遗传法反演。在微机上的计算表明,分形理论和生物遗传法反演的结合是解决地震学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因而值得进一步开发其潜力。
  • 韩文功
    . 1993, 32(3): 2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剖面的相关性因素,指出从声波测井曲线和褶积模型两方面改进合成地震记录的质量。文中以实例说明合成地震记录的使用陷井,并提出识别陷井的平均速度分析法和层序波形对比法。为更细致地进行反射波分析,文中还介绍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波形分析方法。
  • 张中杰;滕吉文;王爱武;魏计春;何樵登;顾贤明
    . 1993, 32(3): 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作者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的快速与高精度等优越性,对2-D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VSP三分量地震记录UxUyUz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快速三分量地震记录正演新算法。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的存在,并说明了这项数字仿真技术的可行性。
  • 刘震;张万选;张厚福
    . 1993, 32(3): 3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海上地震资料质量高、分布密集且控制范围广但钻井数目稀少的特点,本文对一套新的储层物性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根据怀利公式,即时间平均方程和安吉利里将此平均方程应用于三相介质的理论,提出了扩展时间平均方程,能够较好地在钻前根据地震绝对速度估算出含泥质砂岩储层的孔隙度;而新提出的趋势压力预测模型和精细压力预测模型则可在无井或少井的探区内,依据地震纵波速度转换出地层压力以及过剩地层压力。LX凹陷北洼试用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史晓芳;汤军其;李明星;黄梯云
    . 1993, 32(3):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测井综合解释过程中的井层判别可看成是一个模式识别和分类问题。人工神经元网络具有很好的分类、学习和容错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向后传递网络(B—P网络)的基本原理。然后,本文提出了进行输入变换的方法来解决网络的收敛问题。最后本文给出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进行井层判别的一些试验结果。
  • 许建华
    . 1993, 32(3): 5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首先介绍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结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和运行。然后介绍根据测井资料,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作岩性自动识别的方法,包括网络结构参数的选择、学习样本的选取、网络学习和运行。最后,我们对二个实例进行处理解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解释结果。
  • 徐伯勋;白应甫;白旭滨;孙茵;赵静萱
    . 1993, 32(3): 6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上、下行波的分离。本文介绍了奇异值分解(SVD)法应用于地震图象重建的方法原理,说明了用SVD法分离VSP资料中的上、下行波是一种较新的可行方法。对理论模型数据用低通、带通和高通SVD滤波得到了下行波、上行波和噪声剖面,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对不等间隔采样和下行初至精度不高的VSP资料做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并不影响用本方法分离上、下行波的效果。文中还给出了某油田实际零偏和非零偏VSP资料的应用实例。
  • 傅旦丹
    . 1993, 32(3): 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于剩余静校正方程与Radon变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剩余时差转换成相应的Radon变换数据之后,就可通过Radon变换处理去求解静校正的各项。本文讨论了在三维情形下应用Radon变换处理技术进行剩余静校正的方法原理,并对一个理论模型进行了试算。将试算结果与常规的广义线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所求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应用Radon变换方法进行三维剩余静校正的可行性。
  • 李云典;兰永庆
    . 1993, 32(3): 79-86.    摘要 ( )    PDF全文 ( )   
    二维波场变换主要是二维傅里叶变换和τ-p变换。利用傅里叶投影定理可以把这两种变换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逆序列的二维波场变换。在这个变换过程中,t-z域数据可沿两条路径变换到ω-k域、ω-p域和τ-p域。本文介绍的一套软件实现了上述可逆序列二维波场变换。把这一套软件用于VSP波场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陈生昌
    . 1993, 32(3): 87-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岩石的视磁化强度反演是地球物理中岩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磁化强度反演的空间域矩阵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视磁化强度的空间城变深度迭代反演方法。方法中利用了流动窗口技术,并引入了消除磁性界面起伏校正因子α,导出了实用的起伏校正公式:J′=J·[1+α·(h-)/]。最后运用迭代的方法获得了高精度的反演结果。理论模型试算与辽东湾地区实际资料处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的及演方法可完全应用于重力资料的视密率及演。
  • 张世红;程学儒;李安锋
    . 1993, 32(3): 96-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根据磁异常、重力异常和天然地震Pn波走时统计所反映的上地幔波速各向异性特征,运用伸展构造的理论,从深部构造的角度,探讨了依—舒地堑的成因问题。
  • 经验交流
  • 胡斌杰;吴信宝;林纯增
    . 1993, 32(3):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在双侧向均质k值的基础上,引入了非均质k值的概念,分析了在实际中这两种k值间的差别及相互关系。本文在利用计算机作大量考察的前提下.给出了斯仑贝谢双侧向电极系k值的确定方法,为其它类型的双侧向测井仪器k值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分析手段。
  • 尚新路;周黎霞
    . 1993, 32(3):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非零偏VSP观测中,井源距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过大的井源距会造成某些界面产生的折射波先于直达波到达检波器。本文从模型分析和塔中5井实测非零偏VSP测井z分量原始记录出发,分析了过大的井源距与VSP测井记录初至异常的关系,论述了非零偏VSP测量时避免折射效应的方法及最大井源距的求取方法。
  • 梁传坤
    . 1993, 32(3): 112-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多次反射折射波是地震勘探中的主要干扰波之一,它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质量。本文从其成因、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入手,揭示了多次反射折射波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及其对深层资料的影响,给出了数据采集阶段消除这种干扰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对其进行研究和试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