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2-06-25
  

  • 全选
    |
    论文
  • 崔凤林;管叶君
    . 1992, 31(2):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时频分析是根据地震响应的时频变化规律来研究薄互层结构的一种新方法.本文论述了时频分析的基本思想,讨论了时频分析资料处理中地震子波、时窗长度、滑动步长等处理参数,以及多次波、吸收衰减等对时频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理论模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结构的时频响应,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时频分析的基本解释方法。经松辽盆地北部薄层砂岩结构时频分析基本的初步应用,已见到一定的效果。
  • 周兵;朱介寿
    . 1992, 31(2): 1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常见的弯曲射线层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以网格节点局部线性函数描述的二维介质模型为基础,给出了一种精度较高的地震波走时层析成象的计算公式。其特点是(1)采用局部坐标的旋转和平移变换,简化了射线追踪中射线坐标的求解和反演中的部分计算过程;(2)导出了解析的雅可比矩阵的计算公式,与N·D Bregman等人给出的公式相比,较为简单。
  • 赵宪生;贺振华
    . 1992, 31(2): 23-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分析了F-K波动方程偏移存在的画弧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理论推导和试验表明,正确使用振幅衰减系数和SINC插值方法,可有效地克服有限离散傅氏变换引起的周期性影响及一般插值方法引起的假同相轴,经实际资料处理,可以看出该方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改善偏移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快速F-K偏移的效率。
  • 卢定平;徐英涛
    . 1992, 31(2):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应用Backus-Gilbert线性反演理论的最小展布原则,对褶积地震模型在保持源子波振幅谱面积不变的约束条件下,推导了一种最小展布子波反褶积方法。由约束条件给出最小展布意义下的整形算子,克服了最小平方反褶积中期望子波人为选择的随意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压缩子波旁瓣和持续时间,提高子波的分辨力。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处理质量比常规脉冲反褶有较大的改善。
  • 焦荣昌
    . 1992, 31(2): 38-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重力资料反演解释中,正则化法解线性方程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引入正则化因子,求泛函极小和构组一族正则化近似并从中寻求最佳解。在求解过程中,要求对所求的解答预先有一个初步的推断解释。为此,要求对所解释的问题先进行一番研究,并对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所获得的先验资料进行对比,提出比较合适的基望值。 本文给出了一个参数为已知的理论模型体的横剖面,与正则化法和其它线性方程解法的结果作对比,说明正则化法的有效性。文章也给出了利用正则化法对中国南黄海海域内一地球物理调查剖面进行反演解释应用的效果。
  • 陈志文;贺振华
    . 1992, 31(2): 4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根据地面弹性波场的运动方程,假定地下弹性介质的密度、拉梅参数及震源特性是用二维函数表示的,求得地面弹性波位移矢量在频率波数域(即F-K域)中的分离矩阵解,并由此建立了地面弹性波位移矢量与波势矢量的矩阵方程,得到弹性波分离矩阵。如果已知野外记录的位移矢量,记录点密度和拉梅参数,测线方向及构造和地层走向,就可分离纵波(P波)、横波(s波)。本文中提出的算法简单、快速、实用能适用于各向同性任意非均匀介质中的弹性波。模型计算和野外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此算法能消除纵、横波的干涉,提高分辨率及同相轴的连续性。
  • 陈永仁;蒋加钰;李鑫
    . 1992, 31(2): 5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圈闭构造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多元分析与多元决策加上模糊处理的问题。确定生、锗、盖、构造为四种评价因素,以地震地层解释资料为根据量化各因累,进而建立圈闭构造与油气之间的模糊矩阵。以H-W地区圃闭构造的评价为例,建立了一套可适应不同勘探阶段圈闭构造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
  • 刘子云;王向公;曾才顺
    . 1992, 31(2): 68-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笔者曾对单参数填充函数及其在测井最优化解释中的应用进行过讨论,并根据试用结果指出了单参数填充函数存在着不能有效地提高寻优速度的问题。本文介绍双参数填充函数的建立及其在测井最优化解释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双参数填充函数除具有单参数填充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功能(求出多值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解)外,明显提高了寻优收敛速度。
  • 经验交流
  • 郭忠贵
    . 1992, 31(2):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三维地震采集参数的正确选取是确保三维勘探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某探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分辨率(包括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最大炮检距、定向采集间隔、组合基距及工区镶边宽度等主要施工参数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探区内各参数的选择结果。
  • 吴义杰
    . 1992, 31(2):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分析VSP子波的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VSP子波反褶积的处理方法,指出了VSP子波反褶积处理参数的选择方法。利用VSP下行子波提取算子对VSP下行波、上行波和井旁地面地震剖面作反褶积均见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 黄平;匡文忠;杨再朝
    . 1992, 31(2): 8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波动方程的对称性,采用逆时偏移方法对VSP资料作处理,可在上、下行波的交点处成像,完成对反射层的正确归位。逆时偏移有三个部分:(1)成像时间的求取;(2)记录波场外推;(3)反射层成像。 求解波动方程的显示差分格式受到稳定条件的严格限制,而隐式差分格式面临巨大的工作量。本文采用单向隐式差分格式,用追赶法求解差分方程,既满足方程的绝对稳定的要求,又使方程求解简单、运算量小,为求解声波波动方程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也是作VSP资料偏移的一种有效力方法。
  • 赵振峰;刘迎曦
    . 1992, 31(2):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井间地震层析成象中,地震射线的求取是项很重要的工作。通常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射线追踪和求最短路径。考虑到井间地震层析成象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最短路径方法是更为合适的选择。但是,求取最短路径的一般性算法过于复杂,而且很费时。为了改进算法,文中对此进行了先验假定,进而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计算格式,并在最后给出了几个算例。
  • 鲁国明
    . 1992, 31(2):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泥质砂岩中有效粘土所具有的可交换阳离子的存在将降低地层的电阻率。在低矿化度(高电阻率)的淡地层水地层中,这种影响尤其突出。金家油田目的层含有大量的有效粘土矿物,实验分析平均阳离子交换能力达0.188m mol/g;地层水相对很淡,一般在3000±500ppm范围内,地层温度下地层水电阻率为1.2Ωm左右。 本文针对该油田有效粘土含量高、地层水淡的特点,结合有关实验分析资料,运用韦克斯曼-史密斯方程对粘土的附加导电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计算,提出了金家油田低电阻率目的层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关系式,并利用有关资料对解释效果作了分析,指出运用韦克斯曼-史密斯方程解释金家油田地层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 知识介绍
  • 兹维·柯伦
    . 1992, 31(2): 10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解释的主要目的是估算地下模型参数及获取详细的地下构造图象。根据叠加时间数据得出深度图象所用的最常见方法是以迪克斯((Dix)公式,(1955))为基础的。该公式把叠加速度转换为层速度。然而,上述方法未考虑时间-深度换算问题的复杂性。而应用综合地震反演的方法:如图形科学公司的GEODEPTH软件包里所实现的一种方法,则可得出更加精确的深度图象。
  • 孙传友
    . 1992, 31(2): 106-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地震勘探对地震仪器的要求出发,论证了多道地震仪是地震仪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地震仪整机的基本理论,全面分析了常规地震仪,特别是遥测地震仪中限制道数扩展的各种因素,并介绍了相应的扩展道数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