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12-25
  

  • 全选
    |
    论文
  • 杨智仁
    . 1991, 30(4):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地层陡峻、断层众多和速度横向变化急剧,造成在叠加剖面上的复杂面貌。正确的归位处理则是搞准构造形态的关键。横向变速∫-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两步归位处理的效果,主要取于所建立的偏移速度模型和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的正确、合理性。波组分离校正偏移是针对f-k偏移局限性而提出的一种改进设想。射线变速深度偏移是基于射线理论以选代方式在深度域完成偏移归位的一种方法,应用于高陡构造的归位处理中见到较好效果。以横向变速f-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为主,结合射线变速深度偏移和模型正演的多种归位处理方法综合应用,是进一步搞准高陡构造形态的必要措施,在四川东部大池干井构造上已见到明显效果。
  • 吴信宝
    . 1991, 30(4):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磁波传播测井地层参数反演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对于薄泥饼情况,本文给出了直接反演软件。该软件具有精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该软件与泥饼校正图版软件构成了电磁波传播测井地层参数反演的完备软件。
  • 姚姚
    . 1991, 30(4): 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利用τ-p变换,使反射波记录上被强烈干扰的折射波得到突出和加强,从而求准静校正量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解决转换波勘探中复杂的静校正问题。
  • 詹正彬;朱培民;刘江平
    . 1991, 30(4): 28-36.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获得中扬子地区典型局部构造的波场特征,本文对MYH构造进行了物理模拟研究。本文论述了MYH构造地质模型特点;物理模型的选材及复杂的液体—固体模型的制作技术;观测方式以及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并就盖层的影响,野外记录中短斜同相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以多相位形式出现的侧面波是本区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种规则于扰。
  • 姚逢昌;刘雯林
    . 1991, 30(4): 3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子波处理可分为确定性和统计性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纯确定性的子被处理方法并不能取得好效果.本文研究了确定性与统计性相结合的方法:(1)用叠前多道自相关平均的方法来估算子波自相关函数,使反射时间序列更符合平稳随机的假设;(2)用指数加权法估算子波,使子波不再受最小相位假设的限制;(3)根据上述多道自相关平均、子波及零相位期望输出计算子波处理算子,处理实际资料时对噪声具有自适应能力,既提高了分辨率,又能增加信噪比。对于地表条件复杂的陆上资料,我们还研究了地表一致性子波处理方法。对共炮点道集和共检波点道集分别计算多道自相关平均,估算每道的子波,最后一次实现子波处理。
  • 唐文祥;李兆霞
    . 1991, 30(4): 48-55.    摘要 ( )    PDF全文 ( )   
    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可以在同一口井中记录P波和S波全波场的速度信息,提取纵横波速度比rv=vs/vp、泊松比б等岩性解释参数.齐全的SH横波和SV横波信息为研究地层各向异性、横波双折射提供了条件。实际资料分析表明,横波双折射是预测裂隙方向和发育程度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
  • 牛滨华;何樵登
    . 1991, 30(4): 5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本构方程出发,推导了一维横波双折射有限元素法正演模拟公式.这是一种一维介质各向异性的模拟,与水平层状介质垂直入射平面横波的传播相对应。不同的层状介质,其速度各向异性和本征方位的方向是不同的,可以模拟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交混的层状介质。本文用这种模拟方法计算了横波双折射的数值解,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方法是一维情况下研究横波双折射的有力工具,可以期望成为一维横波双折射反演的有力工具。
  • 李智宏
    . 1991, 30(4): 64-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重力相关运算法是在大量不同参数的模型中,找出与重力异常有最佳匹配的地质模型的一种运算方法。本文就这一方法的原理,相关运算的模型选择,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介绍。
  • 问题讨论
  • 何嘉璞;曹康云;俞展
    . 1991, 30(4): 7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以黄桥、江阴地区为例,提出下扬子中、古生界二维地震方法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
  • 李录明
    . 1991, 30(4):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常规动校正使波形发生拉伸畸变,尤其是浅层更为严重。本文提供了一种无畸变的动校正方法—整体波形正常时差校正(AWNMO),解决了动校正后的波形畸变问题。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不论反射层多浅,动校正后均无畸变现象。该方法容易实现,计算速度快,是用微机处理浅层地震资料理想的动校正方法。实践证明将AWNMO思想用于速度分析,可使浅层地震资料速度谱的质量大大提高。
  • 钟绍华
    . 1991, 30(4): 8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山区地表地形复杂,难于钻炮井和正常埋没检波器的情况,在地震勘探技术规范要求允许范围内,可采用灵活加井、适当扩大偏移距、变方向观测等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灵活观测系统,达到在某一地段内不设炮点只设检波点,或只设炮点不设检波点,或炮点、检波点皆不设置,也能准确获取其地下地震信息之目的。
  • 甘其刚;刘德威
    . 1991, 30(4): 102-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用射线追踪程序对川东典型地质构造模型进行模拟采集,获得与各种简单观测系统相应的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影响复杂构造地区地震数据采集的不利因素.经反复修改和试验,设计出一种比较合理的灵活的复杂观测系统。结果表明,这种观测系统是提高埋藏浅、倾角陡、速度差异大的复杂构造地区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有效手段。
  • 袁子龙;孟昭和
    . 1991, 30(4):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实现地震信息数字化记录过程中,将模拟子样电压转换为二进制代码的A/D转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吸取目前数字地震仪A/D转换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A/D转换器,它具有单极性、电路简单、原码输出等优点,完全能适应地震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