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9-12-25
  

  • 全选
    |
    论文
  • 刘德威;唐云;杨振武
    . 1989, 28(4):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深受勘探地球物理学家的青睐。这项技术称之为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其方法是把CMP道集转换成CMP—角度道集,然后比较大入射角与小入射角道之间的能量关系,再用简化的Zoeppritz方程在CMP—角度道集内作振幅与Sin2θ的线性拟合,提取岩性参数。用这些岩性参数作的剖面将为直接寻找油气藏提供解释依据。本文着重讨论AVO的实际应用,且以P波叠加与CMP叠加之间的差异分析为主。
  • 杨和乃;杨蓓芬
    . 1989, 28(4): 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根据折射波在倾斜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多层倾斜界面结构中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式,并根据各层折射波时距曲线的截距时,视速度和第一层介质中的波速值这三个基本参量,采用递推方法,利用微机自动计算和绘制各界面折射波的下行波(临界入射波)滑行波和上行波(折射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路径。通过滑行波的射径可直接确定各折射面在剖面中的位置和产状,称这种解释方法为射径法。由于它能计算折射波在各层介质中传播路径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为进一步研究折射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根据折射波在倾斜层状介质中的时距理论和射径解释方法,分别对四层和五层介质结构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和反演解释,给出了有关图表和完整的处理流程图。模型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的理论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
  • 戴霆范;邓玉琼;李权
    . 1989, 28(4): 3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利用有限元和反时外推算法,在过去的二年中,我们发展了弹性波叠前有限元反时偏移方法;并对有偏移距的合成数据进行了偏移。作为对在过去二年中所写的文章的姐妹篇,本文给出了实际数据的弹性波有限元反时偏移结果。 本文所使用的实际数据是具有两个分量的共炮点(CSP)道集。偏移中所使用的速度V_p和V_a是由均方根(RMS)速度分析和Dix公式确定的。偏移前对实际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在偏移深度剖面上,偏移成像较好地勾划出反射点。而且,将水平与垂直分量偏移剖面结合起来的“调整场”偏移深度剖面,由于消除了各自分量的偏移剖面上的背景噪音,显示出更加清晰的像。
  • 杨锡锟;柳泽荣;侯志强
    . 1989, 28(4): 48-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提高子波分辨率的理论研究出发,进一步研究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提供了排除这些影响因素和提高分辨率的方法。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总结出一套处理参数和流程,见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比常规处理结果提高分辨率约四倍。
  • 向鼎璞;张小平;吴大奎
    . 1989, 28(4): 6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川中—川南过渡带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成果(包括瞬时振幅包络、瞬时相位,亮点及波阻抗等)应用于勘探油气藏的原理和方法,并论述了含油气地震反射异常的识别标志。文中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同时,笔者认为本区油气具有点多、层多与分散的特点,是应用地震勘探寻找非背斜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 杨宝俊;马勇;刘连翠
    . 1989, 28(4): 7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实践中发现,煤层的反射强度与厚度有直接关系,石油地震勘探中反射层位与钻井地质深度比较往往有较大的误差,本文认为地震反射是一种地层性质的综合效应:同时用过渡层对称层的理论以及超薄层的概念对反射加以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反射的这种综合效应在煤厚预测、找油地质勘探设计等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乔文孝;王跃俊;吴文虬
    . 1989, 28(4): 8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根据M.A.Biot的理论,介绍了多孔介质中三种体波的传播特性和测定这三种波波速的模式转换方法,测量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文中指出了这项研究对地震勘探、声波测井资料解释有一定意义。
  • 沈建国
    . 1989, 28(4):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论述将钻井条件下的几何因子和常规解释模型融为一体,即将反褶积滤波技术融于解释模型,得到用测井曲线(即测井响应)求地层地质参数的解释模型。这个模型充分利用了测井曲线中所含的信息,使得处理结果与地层模型更接近,克服了处理结果受测井响应影响(呈曲线状)的缺点。
  • 李国治
    . 1989, 28(4): 96-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弹性波波动理论出发,较全面地推导并论述了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中急待解决的相似关系问题。指出了实体和模型相似的基本关系是位移和应力的相似,从而导出了实际应用中几何尺度和动力学参数相似准则,并从模型实际应用出发引出相似比。在系统的实体与多层模型制作中,重点应考虑的是两类模型设计方法、非理想弹性介质和勘探地震物理模型参数选择及处理方法问题。
  • 经验交流
  • 汪薇
    . 1989, 28(4): 105-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碳氢检测(HCI)是近年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处理技术,它是通过提取、分析、综合地震波的能量、频率、速度等信息,找出与含油气部位有关的异常带,从而达到直接寻找油气藏的目的。本文从碳氢检测的方法原理及其在计算机上实现手段两方面介绍我们研制的HCI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