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6-06-25
  

  • 全选
    |
    论文
  • 陈沪生
    . 1986, 25(2):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大地构造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二)研究大地构造的基本观点;(三)研究大地构造的方法;(四)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五)坳隆波动运动概述。
  • 吕牛顿
    . 1986, 25(2):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合理的球面扩散补偿是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导出了在波速随深度线性增加的连续介质中任意炮检距水平界面反射波的球面扩散补偿因子。通过与零炮检距球面扩散补偿因子的比较得出:炮检距对球面扩散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李秀新;王敏
    . 1986, 25(2): 1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叙述了偏移剖面与水平叠加剖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利用偏移剖面直接制作构造图的方法,给出了空间归位的计算步骤并介绍了使用微机实现潜山内幕反射层的空间归位。
  • 边国柱;张立群
    . 1986, 25(2): 2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谱白化处理是提高地震勘探分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述了谱白化处理的原理、实现过程及其参数的选择和使用。从实际处理中我们认识到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广、可控性强、效果稳定的特点。文中给出的实例说明该方法既能提高分辨能力又不致将噪音放大得太厉害。最后还讨论了该方法的其它一些优点。
  • 黄中玉;谢康年
    . 1986, 25(2): 3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PSV波勘探中,由于入射P波,反射SV波引起的传播路径不对称,使反射点偏离共中心点,浅层比深层偏得远;大炮检距比小炮检距偏得严重。如果不做这种偏离的校正,就不可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PSV波射线轨迹的单调性;叙述了采用“网格移动法”在水平方向上做PSV波的运动学特征的偏移步骤,并且给出了一些实际算例。
  • 翁史焬
    . 1986, 25(2):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符号位——作为一种随机过程信息已被应用于地震信号的接收。美国地球系统公司有产品投入生产,其基本理论已于SEG49届年会上发表。本文将对此基本理论略加补充并以明显的数据论证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更以美国地球系统公司生产的符号位地震仪——GEOCORⅣ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评述该仪器的性能。最后提出如何在地震信号接收中正确应用符号位信息接收理论的设想。
  • 白振林;孙国锟
    . 1986, 25(2): 4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考察了地震检波器寄生谐振的机理,对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实验研究结果。文中还介绍了为寄生谐振测试所采用的TR小型振动台。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都表明,振动台满足全部测试要求,且结构简单,测量精度可靠。
  • 楼锡吉
    . 1986, 25(2): 5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共反射点上反射波波形的相似性和单层均匀地层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是地震勘探中速度分析的两个依据条件。由于引入了用来刻划反射波波形相似程度的速度分析判别因子,从而使速度分析变成为以试算速度为变量的一维函数的最优化问题。本文由此给出了一种推导速度分析判别准则的新方法,并完成了它的理论证明。速度分析判别准则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因此,在用它进行速度分析时应当注意这些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 王家林;王一新;林桂康;俞建宝
    . 1986, 25(2): 6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试验多层密度界面的重力反演。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场变换原理的分离场法;重新推导了与安东诺夫相近的换算系数;设计了迭代反演方法;并根据理论模型和实例的试算,探讨了方法的误差来源和应用条件,在二维多层密度界面的反演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夏江海
    . 1986, 25(2): 8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给出了重力测量中地形改正的补角(园域和方域接口处)地改值的精确表达式。
  • 问题讨论
  • 张文翔;熊维纲
    . 1986, 25(2): 8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岩相的模糊识别法,即通过把岩相与地震相之间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运算,这样,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此外,本文作者还提出了用函数类表示各种模式的方法。
  • 孙建国
    . 1986, 25(2):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利用复阻抗相位求大地电磁(MT)反射函数较用幅值(包括利用实部和虚部)求MT反射函数在消除噪音干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实现用复阻抗相位求大地电磁反射函数的设想。
  • 经验交流
  • 杨文一
    . 1986, 25(2):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研究了SN338B数字地震仪道间串音指标不高的原因,介绍了为探索此道间串音来源所进行的试验工作,并提出改进道间串音指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