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5-12-25
  

  • 全选
    |
    论文
  • 罗义银
    . 1985, 24(4):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线性振动理论的角度,研究了非理想的地震检波器在实际使用的水平振动测试台测得的稳态伪响应曲线的性态,从而较好地解释了在定态振动测试中实测得的伪信号响应曲线具有多样性、方向性、重复性差等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合理要求振动台及测试条件的必要性,探讨了影响假频的诸因素,阐明了假频产生的原因及其提高假频的途径,并在此理论及相应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验研究,将SDJ—78型地震检波器的质量提高到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的前列。本文亦可供其他弹簧悬挂刚体的振动、隔振等问题研究时参考。
  • 王正昌
    . 1985, 24(4): 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各地宽线资料,可见宽线方法有其优越性,对提高信噪比,改善剖面质量十分有效。但要取得尽可能好的地质效果,还应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宽线特点,恰当地利用宽线资料,并作某些加工,以寻求与之相应的一套解释方法。本文侧重于宽线资料的推断解释方法,并举一个地区的实例,简述解释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 朱光明;胡建平;邱陶兴
    . 1985, 24(4): 3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VSP射线追踪模型对于VSP的理论研究、资料解释和野外施工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这里讨论了任意倾角的平界面情况下,零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数学原理,实现方法和利用此方法算出的几个模型实例。零偏移距平界面模型是最简单的模型,它可以迅速地、粗略地给出VSP测量可能得出的总体结果。此方法稍加修改也可用于非零偏移距的情况。
  • 翁史炀
    . 1985, 24(4): 4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绕射积分偏移”的过程一直都是用绕射波收敛理论来描述的。但是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经过“绕射积分偏移”的剖面会有信噪比降低和弧形干扰的现象。在这时,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并理想化了一些条件,弄清了“绕射积分偏移”成像的真正原理。我们发现在任一CDP点下面的反射界面点的位置应与某一双曲线的顶点时间相当,这个双曲线正好处在与相应的反射t0剖面上各道波至所形成的直线相切的位置上。在此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减少干扰和改善剖面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希望它能尽早为实际工作所采用。另外,本文也对目前流行的几种类型的所谓“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进行评述并指出它们的缺点。
  • 高恩源;徐中信;王香泾;傅维洲;熊绍柏;黄立言;A·依尔恩;J·诺贝尔;J·魏朗特
    . 1985, 24(4): 5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众所周如,西藏地区是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构造的窗口,是研究大陆板块学说的重要场所,也是寻找热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有利地区。因此,世界各国地学科学家都希望在本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与我国科学工作者协作共同探索这一重要地区。中国和法国的地质、地球物理科学家经商讨共同组成“中法喜马拉雅山地质研究队”,对西藏中部广大地区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深部地震探测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法双方共同决定,在中国西藏南部的日喀则地区至北边的那曲地区作地震探测工作。为了探测地壳上地幔的结构,1981年在西藏的南部佩枯错至普莫雍错500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地区进行了人工爆炸地震探测工作。本文是中法地质研究队合作的深部地震探测资料的解释结果。
  • A·依尔恩;高恩源
    . 1985, 24(4):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南部壳—幔边界的广角反射剖面,揭示了喜马拉雅山之北连续莫霍界面的深度(70公里),而向前莫霍界面的深度要浅15公里。再往南从35公里深度来的反射波是来自印度半岛的莫霍界面。
  • 徐英涛;山连根
    . 1985, 24(4): 67-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彩色地震剖面显示是地震剖面显示技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显示方式。它具有常规黑白显示剖面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处理显示的剖面(诸如三瞬剖面、虚速度测井剖面以及烃类显示剖面)中,这些剖面给人以清晰直观和一目了然的感觉。但是,目前彩色剖面在国内尚未得到普遍地应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彩色显示处理要求计算机具有大的内存容量和高速运算等方面的性能,所以一般都是在大中型计算机上处理。而小型计算机由于内存容量和运算速度等面存在着不足,所以难以运行象现今国内所使用的UNIRAS这样庞大的系统。笔者在研究了UNIRAS系统的实现原理后,另辟蹊径,在只有32k内存容量又无虚拟存贮管理系统的TEMPUSⅡ小型计算机上,采用光栅处理技术,实现了地震剖面彩色显示,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朱月娥
    . 1985, 24(4):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保证航空物探野外收录的正确性,需要进行野外资料的预处理工作。统计分析是野外预处理方法之一。采用这种方法编制的程序可达到如下目的:①检查收录质量,了解出错情况,并观察错误点数及界外值点数是否超过限额;②了解飞行环境,如飞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温度变化的幅度等;③了解收录结果及变化范围。
  • 胡启宇
    . 1985, 24(4): 7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阐明了最大熵反褶积(MEDEC)的理论根据,并证明:仅当地层脉冲响应为白噪序列和子波为最小相位时,MEDEC预测滤波器的逆为子波的最小相型,地震序列预测滤波输出的误差序列等于地层脉冲响应的估值;同时还分析了它的误差来源;模拟实例证实了以上分析。阐明克莱鲍特(Claerbout)将伯格(Burg)递推中的偏相关系数看成层反射系数的解释,只适应于Goupilau型地层中深部震源子波为白噪的模型,而不能把他的解释误解为MEDEC的理论根据。作者提出一种使褶积序列中子波最小相位化的滤波器G(z)的求法:将G(z)=S(z-1)/Smz-1)用升幂长除展开,即提G(z)的时间响应g(n),这是一种精确算法而非统计估计。这里定义S(n)为子波,Smm(n)为它的最小相型,S(z)=(s(n)),Sm(z)=z(Sm(n))。作者还导出一个多项式长除的快速递推公式,它不仅可以求解上述最小相位化滤波器,还可以以求有理分式型系统或信号z变换的反变换。
  • 葛福如
    . 1985, 24(4):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可靠性观点出发,对数字地震检波器寿命试验设计中的应力水平、测量参数、测试周期、试验停止时间、受试的检波器样品数和抽样方法等的选择,作了某些探讨。文章还明确指出:应力水平的选择要根据野外勘探环境和方法而定;测试周期的选择要根据产品失效规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来选择疏密不等的周期;试验停止时间、受试的样品数和抽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试验目的和产品寿命分布形式而定。作好寿命试验的设计是保证试验的精度和降低试验费用的关键所在。
  • 张炳
    . 1985, 24(4):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解决空校图板中参数的选取、图板的制作以及具体空校中的若干问题。
  • 葛福如
    . 1985, 24(4):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1.从理论上讲,阻尼系数和频率联合起来是会对地震检波器‘相位差'产生影响的。但是,在‘不作指标一文中已明确指出:阻尼系数在0.55—0.70特定条件下,如果用f=10.05Hz的61只检波器做‘相位差'与阻尼系数散布图,并在计算相关系数后比较,确实发现阻尼系数与检波器‘相位差'呈不相关的结果,而频率则变为影响‘相位差'的主要因素(在N=119的‘相位差'与频率散布图上,则呈明显线性关系)。2.在《关于检波器‘相位差'问题的商榷》一文中指出:除非在ω=ω0处,检波器相位差才受频率控制,而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