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3-25
  

  • 全选
    |
    论文
  • 汪凯仁
    . 1984, 23(1):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对投影图象重建问题的历史和方法作了介绍,并对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的基本原理作了初等解释,列出了精确的数学公式。在第三节中叙述了τ-p变换跟投影图象重建问题的一致性,并导出了两种τ-p反变换公式。最后在附录中给出了投影图象重建算法的详细数学推导。
  • 苏午四;龚定康
    . 1984, 23(1): 1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讨论了在假设子波为最小相位的条件下,频率域时变反褶积的原理与实现的技巧,并提供了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实例。 本文对实现最小相位频率域反褶积方法的程序粗框图中的一些重要步骤作了说明。 文章还展示了用最小相位频率域反褶积处理的实际剖面,并且将它与时域反褶积的处理作了比较,证明了这二种方法处理效果是一致的,计算频域反褶积的速度则要比计算时域反褶积快。
  • 吕志良
    . 1984, 23(1): 3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主要讨论地震地质条件和激发条件。根据相对的和发展的概念,提出了地震地质条件的难易是随着勘探的目的和对象的改变而发展的。在有的勘探区中,浅层条件是主要的困难,而浅层条件中,激发条件又是最重要的。为了获得高讯噪比的记录,本文阐述了在中等速度层中激发与合理地选择震源参数的重要性。
  • 邱良娣
    . 1984, 23(1): 4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以DS凹陷(西部地区)为实例,阐明在资料丰富(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等)的地区,认真开展地震地层学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指出明确的方向。同时,构造与砂体相互配套可以提高钻探成功率。
  • 杨环冉
    . 1984, 23(1):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叙述在一个油气资源丰富,构造简单的斜坡地带,运用地震波瞬时参量、频谱等信息的变化,查明了一个单井出油,而出油原因长期搞不清的地层岩性圈闭。通过钻探又获新的工业油流。
  • 刘德威
    . 1984, 23(1): 6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探讨了用沙赫公式求取层速度时,以迭加速度Vs代替VNMO的可行性,并用模型试验算出了误差。文末还提供了一应用实例。
  • 姜忠纪;徐仲达;薛大同
    . 1984, 23(1): 7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介绍了F-K域相移法波动方程偏移在TIMAP小型计算机上的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提高执行效率所采用的相移因子造表,变延拓步长,二维滤波等几种方法和试验结果。提出了F-K域偏移所必然出现的周期性边界效应问题及网格选择的依据。
  • 徐仲达;姜忠纪;袁天胜
    . 1984, 23(1):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频率波数域进行波动方程迭加偏移时,首先要对水平迭加地震剖面进行二维付氏变换,然后对该二维谱值进行相移运算。在定点运算的计算机上进行相移运算相当费时。利用二维滤波可节省相移运算量,并可提高资料处理质量。但是,如果二维滤波的参数选择不够合适,将会导致同相轴的“蚯蚓化”。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给出选择二维滤波参数的准则。
  • 杜奉屏;陶淑娴;刘大恒
    . 1984, 23(1): 97-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测井参数求取地层波阻抗的问题。文中利用钻井的实际测井资料,着重探讨了根据声波、密度、电阻率曲线求取波阻抗的可能性,并通过计算结果分别构制了一些相关曲线,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同时还作了一些简要的对比。
  • 经验交流
  • 牛毓荃
    . 1984, 23(1):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记录仪器由20年代的1道发展到80年代初的1000多道,60年来增加了1000倍。道数的增长趋势是直线性的,40年代出现24道仪器,50年代出现48道仪器,60年代末出现96道仪器,基本上是十年翻一番,而70年代则由96道增加到192、240乃至384道,翻了不止一番,80年代初的三年中仪器道数已由384而至576乃至1024道,最近舍赛尔公司又推出了号称万道的仪器。
  • 李国治
    . 1984, 23(1): 11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言 本文介绍了两种实现二维付里叶变换的程序设计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实现二维变换,它适用于二维数组存放在内存贮器时的情况,算法完全可采用众所皆知的一维付里叶变换算法结构;第二种方法适用于二维数组存放在外存贮器时的情况,算法采用二次一维付里叶变换,其中一个方向很容易实现,另一个方向如果采用通常的一维变换程序,则二维数组需要转置,这样做比较费时。将点运算改为向量运算就可以不改变外存数据结构,同时实现这个方向上的一维变换,从而省去了转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