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1-03-25
  

  • 全选
    |
    论文
  • 许云
    . 1981, 20(1):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从地震层状构造理论观点讨论了地震勘探解释及其数字处理中所采用模型的性质,指出,目前作为数字处理技术、反褶积及拟测井技术等等方法之基础的线性模型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严重矛盾,难以满足要求日益精密之岩性勘探与解释的需要.根据地震层状构造理论,进一步讨论了非线性模型的物理合理性、导出了描述其传播特性的传递矩阵,并阐述了与此有关的若干重要解释问题.
  • 江天伟;崔希俊
    . 1981, 20(1): 1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论述了利用伪随机码理论,把地震信号压缩成一位记录的原理.首次提出了一个振幅恢复的数学模型.通过一个简单实例介绍了地震信号被压缩成一位记录以及它的振幅恢复过程.文章还初步讨论了一位记录振幅恢复的精度以及一位记录和符号位记录之间的差别等问题.对于采用一位记录进行地震勘探提出了一些设想.
  • 胡启宇
    . 1981, 20(1): 3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一个按时间与空间组合震源的新的理论和方法,它可以给出一个指向与束宽可控的较狭窄的波束.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所形成的波束的指向与束宽的影响.给出了这种波束勘探理论可能的应用前景.
  • 俞文鮆;谭永基
    . 1981, 20(1): 4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讨论了与有限元素法代数计算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用电子计算机快速地把平面区域剖分为三角形元素的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改进了Zienkiewicz和林泰道提出并发展的块组合法.第一,把广义四边形块拓广为各边皆允许为折线的“四边块” 或“三边块”;第二,改变了处理三角形元素从疏到密过渡时采用的“虚点” 配置方式.由于作了这样的改进,使得“块”的剖分可以比较任意,因此,减少了预剖分的块数和输入的数据;同时使最后得到的三角形元素网格剖分疏密过渡自然,从而既减少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剖分的质量.
  • 程乾生
    . 1981, 20(1): 5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最小熵反褶积能用于地震记录.首先,我们讨论了规范模(Normalied Norm)[参见文中公式(1)和(2)]的性质,然后,我们研究了单道和多道最小熵反褶积.对单道最小熵反褶积,我们证明了:使用充分长的因子,将导致输出一个尖脉冲.因此,在我们对单道地震记录使用最小熵反褶积时,我们指出必须满足文献[3]中所提出的条件.对多道最小熵反褶积,我们证明了:多道反射系数必须是最简反射系数组(参见文中定义3).
  • 苏午四;樊士堂;张晓明
    . 1981, 20(1): 6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勘探是目前寻找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手段,而从地震数据的分析中提取地层的速度资料—速度谱—又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一环.常规速度谱是对记录到的浮点地震数据进行计算的.取原始地震记录的符号位可得到每个数据只用一个二进位表示的符号位地震记录.本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论证了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可以对这种符号位数据进行类似于相关的运算—符号谱—来提取速度参数.这种方法从计算角度上讲能大大节省机器的内存和运算时间.本文从符号位把地震记录改造成等振幅波这一特性出发论述了符号谱具有能量团集中、分辨率高、层次清楚、连续性好、容易突出中、深层弱能量反射波和压制一些强随机干扰的特点.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实现符号谱的比较好的算法,并且在719机上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证明,计算一个符号谱比做一个常规相关谱节省了40%的时间.本文附有用实际资料作符号谱和常规相关谱计算所得结果图的比较.比较全面地证明了上述符号谱的特点.
  • 欧庆贤
    . 1981, 20(1):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Synthetic sonic log一词曾经至少有两种译法——“虚速度测井”及“合成速度测井”.之所以采用“合成”,据说理由有二:一,认为采用“虚”字,未免过于荒唐; 二,认为“Synthetic seismogram”为“合成地震记录”,“Synthetic stackedsection”为“合成叠加剖面”,则将“Synthetic sonic log”译为“合成地震测井”也就是理所当然,无可指摘的了.对于以上看法,我们觉得似乎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Synthetic一词,确可译成“合成”.
  • 潘乃德;徐峰;高德荫
    . 1981, 20(1): 89-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小倾角二维波动方程偏移的原理、算法及其在小型计算机上的实现.文章首先简略回顾了克莱鲍特所提出的该方法的数学物理原理,并基于等效机制导出确定归位反射层的统一公式以及在几种具体坐标变换下的相应公式,指出无论对上行波或下行波方程,只要采用适当的归位条件,结果应当是等价的.与采用z变换导出褶积法不同,本文从矩阵角度出发对差分方程的一种隐式解法:快速近似追赶法进行了探讨.与经典追赶法相比,该算法的计算工作量仅为经典追赶法的一半左右,就实用参数而言,误差的量级及衰减速率是完全允许的.同时,简略讨论了这种算法的边界条件影响及处理办法.探讨了在国产小型719计算机上具体实现偏移的计算方案、分段重迭处理和边部拼接的实际技巧,并给出了相应程序的处理参数及有关指标.对上述方法程序,曾就理论模型和生产剖面进行了试算验证.本文最后给出了这方面的部分结果.理论模型包括:数字模型(正弦函数水平子波)和合成模型(15度向斜,30度阶梯的单界面模型).实际资料为海上模拟带记录,包括:较典型的绕射波,回转波以及倾斜层和断层.试算结果充分表明方法和程序是正确的,无论在理论模型和生产剖面上都取得了相当明显的偏移效果.
  • 朱关善
    . 1981, 20(1): 108-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原来,我们队只有CИC—49型地震测井检波器,但这种检波器最多只能测到3200米的深度.为解决超深井的测井问题,我们利用CИC—49型地震测井检波器的磁钢,制成了超深井地震测井检波器.使用结果证明,检波器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绝缘电阻≥5兆欧,能承受150℃—180℃的高温及670个大气压.
  • 蔡安民
    . 1981, 20(1): 109-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介绍了几种供物探仪器使用的、经过改进的稳压电路,其中包括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和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过流保护电路.这些电路结构简单,无需辅助电源,可靠性高,稳压性能比一般的稳压电路要好.
  • 邓富求
    . 1981, 20(1): 116-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时间剖面的数字偏移程序不但要有较好的偏移效果,还要求运算速度快,否则其应用要受到限制.为提高基于几何地震学的二维射线偏移效果,除要求原始资料质量高、测线垂直走向外,还需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采用相应的速度坐标形式、有准确的偏移速度和较准确地计算偏移范用.这样就能较准确地截取反射时距曲线与绕射时距曲线切点附近的能量进行叠加.实线证明这种偏移具有讯噪比高、无偏移弧噪声和运算速度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