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0-06-25
  

  • 全选
    |
    论文
  • 本刊评论员
    . 1980, 19(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长期以来,石油物探的主要对象是构造,不管这些构造是由什么岩性的地层所组成,也不管其中有没有油气。在区域测量阶段提供区域构造资料,在普查详查阶段提供构造圈闭,这几乎已是天经地义。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深深感到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了,而必须以构造、岩性和油气三者作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综合目标,实现构造、岩性、油气的综合勘探。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加强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迅速增长石油天然气后备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 程乾生;何国华
    . 1980, 19(2): 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1977年,Wiggins提出最小熵反褶积(MED)。这个方法依赖于定义一个能衡量信号简单性的模,这个模就是在“数据分析”中已应用多年的规范方差模。最小熵反褶积就是寻找反褶积因子使规范方差模达到最大值。因此,我们直接称这种反褶积为最大方差模反褶积,简记为MVND (Maximum Variance Norm Deconvolution的缩写)。为什么对地震记录能使用最大方差模反褶积呢?Wiggins的文章并没有分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这篇文章只是试图作一初步讨论。首先,我们给出了规范方差模的两个基本性质;其次,指出了在什么条件下能使用最大方差模反褶积。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起物探工作者的兴趣,以便进行更多的试验和更深入的研究。
  • 雷尔夫A.威金斯
    . 1980, 19(2): 1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最小熵反褶积(简称MED)主要是用来从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异常中提取尽可能详细的反射讯息,解释这些反射讯息需要对震源子波及地层滤波的复合效应作精确的补偿。最小熵反褶积实质上就相当于求解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要找出一个线性算子,该算子能使我们所选用的道集中尖脉冲的特性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加强。与预测反褶积不同,最小熵反褶积不需要对地震子波的相位特性作任何假定,也不需要假定反射序列是白噪序列——事实上,这种假定对于“亮点”占绝对优势的短时窗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最小熵反褶积主要在于找出与实际资料相符的大尖脉冲的最小数目而不是去寻找白化资料。 合成资料的例子说明,可以根据未叠加道同相轴间非常微小的时差,利用最小熵反褶积的方法,确定出有效的算子。在使输出道尖脉冲得到加强的过程中,最小熵反褶积算子将有选择地对那些相干讯号与随机干扰的比率比较低的频率进行压制。对于存在亮点的反射区域来说,这种压制干扰的性能使未经叠加的输出道特别适合于用来分析与偏移距有关的各种变化。
  • 黄洪泽
    . 1980, 19(2): 2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通过超声波地震模拟实验及理论分析,对绕射波的一些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所使用的环绕绕射棱的定向等距圆弧观测法,可以较肯定地辨认记录上的绕射波。实验证明折射绕射波与反射绕射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实验证明绕射波存在正、负两个半支。根据这一结果,合理地解释了短界面向“点界面”转变以及两个断块靠拢成一个连续界面时,两个断棱的绕射波因正、负反相重迭而抵消的现象,认为绕射波的强度主要与断棱附近一定宽度的条带有关,而地震界面的中断并不能使波动场中断,而只是由一种波转变为另一种波,这就是波动场的连续性、渐变性。文中将折射绕射波与反射绕射波统一起来研究,从而在较广泛的意义上建立统一的绕射波理论。此外,还从物理概念上对绕射波性质给以直观的解释,并指出地震资料处理中偏移技术的绕射扫描理论所存在的缺陷。
  • 本刊编辑部
    . 1980, 19(2):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据报道,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Magnavox控制及工业电子公司(Magnavox Government and Industrial Electronics Company)生产了一种MX1502型的新式轻便卫星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测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大大节省了他们宝贵的工作时间。 该仪器重40余磅,内有微型计算机,可以以5米的绝对误差和1米的相对误差很快地测定出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 蔡安民
    . 1980, 19(2):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覆盖开关是地震勘探的重要设备,但是,目前国内外所用的覆盖开关全都是有触点的机械开关,由于它存在缺点甚多,就不大适应当前数字化的要求。 无触点覆盖开关是根据新设计的“场效应管矩阵网络”来实现的。由于它克服了机械开关的缺点,所以曾得到野外人员的欢迎。
  • 石人骥
    . 1980, 19(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从“全触点覆盖开关”(以前称“排列转换面板”)至“无触点覆盖开关”(由蔡安民同志设计)确实是一大革新,可以克服“全触点覆盖开关”转换插头接触不良及操作不便之弊病。然而,“无触点覆盖开关。所需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数量太多(对24道模拟磁带、备用24道,需场效应晶体管1200只),造价高昂,因此,许多人怀疑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本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省管子,降低造价,使之付诸实用。因本设计系以“无触点覆盖开关”为基础,增加了一些“触点开关,”故暂称为“混合式覆盖开关”。
  • 郜树善
    . 1980, 19(2): 5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石油勘探气测录井,是通过对石油钻井液——泥浆中所含的微量气体的测定,来判断地层内含油、气、水的情况,是一种直接找油找气的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往,气测录井常用的检测手段有催化燃烧检测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热导检测法等。由于它们在灵敏度、仪器结构、操作使用等方面各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现场录井的使用。近二年来,我们采用气敏半导体元件作为检测器,与有关单位协作,经过几个阶段的试验,制成了DS-1型气敏气测仪,在气测录井中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气敏半导体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的特点,很适合于野外现场使用,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检测器。 本文将对气敏半导体检测器的检测原理、DS-1型气敏气测仪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现场气测录井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 谭延栋;司徒丽丽
    . 1980, 19(2): 6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向深部地层进军,发现了一些新的油气藏。在砂——泥岩剖面正常压实情况下,地层压力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引起孔隙度减小,同时也会引起渗透率降低。本文提出地层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用于深部油气层的测井解释理论和方法,在生产、研究中应用,获得满意的效果。
  • 本刊编辑部
    . 1980, 19(2): 7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据报道: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进出口公司(INPUT/OUTPUT,INC.)生产了一种对野外队非常适用、很受野外队欢迎的CA-1型检波器测试器。它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对检波器的谐振频率、畸变、阻尼系数、动态阻抗、直流电阻、漏电、灵敏度、极性等各种参数自动地作出精确的测定。
  • 汪虹文
    . 1980, 19(2): 7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SIMPLAN是一种新的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是“模拟平面波”法的简称。它是由Seiscom delta公司提出的,SIMPLAN法是把常规的,如同用于共深度点迭加的点震源资料,模拟成平面或圆柱体波的地下响应。SIMPLAN法改进了资料,它的剖面能跟常规剖面一样解释。
  • 张淑云
    . 1980, 19(2):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记录上丢层及讯噪比低的原因。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态平衡模型的对比,讨论了在小型计算机上实现动态平衡的较好的数学方法。
  • 严挹非
    . 1980, 19(2): 7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首先是要弄清楚两个最基本的物理量:放大器的输入阻抗Z1(f)和检波器的输出阻抗Zo(f)),然后,建立H(f)参数来表征检波器—放大器间的电压传输特性并直接利用H(f)特性曲线去指导选择不同的组合形式。
  • 陶永宁
    . 1980, 19(2): 8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组合检波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可是,对于这种天天使用的方法并非人人都能正确理解。组合检波的特性曲线为什么可以用一条余弦曲线来制作?组合距大小是否会影响特性曲线?基距长短在组合检波中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能说得清楚。本文就是试图对以上关于组合检波的基本问题加以说明。
  • 赵宝臣
    . 1980, 19(2): 102-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现代地震勘探的接收处理过程是反复多次应用连续系统(滤波系统)和离散系统(组合系统)的过程。实际上是时间域、空间域和时间——空间域的多次串联。
  • 本刊编辑部
    . 1980, 19(2): 11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据报道:加拿大GDD仪器公司(INSTRUMENTATION GDD INC.)制造了一种电子数字水准仪(The GDD Electronic Level),它能自动测量两点间的高程差而不需要象光学水准仪那样用眼睛在标尺上读数。该仪器由两个压力传感器及一个电子数字读数器所组成,这两个压力传感器由一个充满液体的软管连接起来。敏感元件使管子内部的温度得到平衡,其输出可使液体的密度变化得到补偿,因此,在任何外界温度下都能得出精确的读数。测量高差时,只需将管端接到该水准仪上,掀动按钮,电子读数器就马上显示出读数。
  • 程乾生
    . 1980, 19(2):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