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0-03-25
  

  • 全选
    |
    论文
  • 徐中信;雷启纯;陈天与
    . 1980, 19(1):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了一个N1×N2×…×Nn点组N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有效高速算法。该算法要求个复数加法和个复数乘法。从本文中,可以看到多维快速傅里叶算法的数据组织和具体算法与一维快速傅里叶算法的数据组织和具体算法与一维快速傅里叶算法是一样的。由于计算结果仍放在原始数据的相应位置,因此,用这样的代换算法,其存储量的要求,只限于原始数据的存储量即可。
  • 郭宗汾;陈昆华;龚钟;吴晖
    . 1980, 19(1): 2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Gurtin的变分原理,提出了在空间域和时间域解瞬时弹性动力学问题的一种三维有限元素算法。关于这种既适用于时间域,也适用于空间域的有限元素算法的计算机程序,正在设计之中。
  • 欧庆贤;万有林;勾精为
    . 1980, 19(1): 3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的客观条件下,全面地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研究的必要性。概述了当前能认识到的关于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效果,并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全面地开展三维研究的现实可能性。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若干建议。
  • 曹金声
    . 1980, 19(1): 5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用空间解析的方法讨论了炮点与接收点偏离指定位置所带来的旅行时时差,和先给定旅行时允许误差,然后提出求取炮点和接收点的允许移动范围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在山区地震勘探施工中进行合理偏移提供了理论根据。结合波动迭加加强之条件,还对弯曲测线资料处理中如何确定“网格”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 古晏光
    . 1980, 19(1):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要地分析平界面偏移特征的分析方法,并指出本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及应用本方法时要注意的事项。
  • 邓富求
    . 1980, 19(1):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这里叙述了在频率域实现反褶积可以消除反射讯号的迭加现象,使接收到的反射讯号恢复成脉冲波,这有助于提高地震记录的讯噪比和分辨力。
  • 熊翥
    . 1980, 19(1): 8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讨论了求取地震记录道的振幅包络、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等动力学信息的计算方法及其具体实现,给出了CYBER 1724机应用程序中计算时所使用的褶积因子。
  • 龚建人
    . 1980, 19(1): 9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就地震数字处理中的各种数字滤波提出了“水平迭加最佳滤波计算系统”的问题,阐述了该系统对改进资料处理的作用,扼要地引述了这个系统的滤波因子的计算过程,以便了解该计算系统,对这个系统中的功率谱的计算采用了最大熵谱法,可提高低频部分的分辨力。
  • 赵宝臣
    . 1980, 19(1): 102-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提高信噪比,我们曾应用过各种类型的组合系统,但到目前为止,对组合法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 本文讨论了不同类型组合系统的相关响应,给出了组合系统统计效应更一般的表达式,把表达式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上。它适用于任意类型的组合系统,也适用于水平迭加、迭加偏移等具有动校正的非线性组合系统。通过组合参数的选择,进行弱相关接收或独立接收以提高统计效应,降低相关效应,这是增大信噪比,提高时问剖面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 唱鹤鸣
    . 1980, 19(1): 119-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重点论述数字检波器的畸变测量的理论根据和测量方法。
  • 广东省七三五地质队
    . 1980, 19(1):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这是一种小型、轻便测试仪器。它可以测定检波器的多种参数和性能,适合于野外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