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77-12-25
  

  • 全选
    |
    论文
  • 黄绪德
    . 1977, 16(4):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我们习惯于说50周工业电高压感应,实际上这个词很不合乎实际,即很不科学。50周,实际上不是50周,而是47到51周都有,甚至低达45周。工业电,并不光是工业用电,测线在农村,各种各样工业电和农用电、民用电甚至广播线线路纵横交错,对地震勘探都会产生干扰。高压,实际上不光高压,从22万伏高压线至几十伏电话线都会产生影响。感应,实际上不完全是感应,漏电的影响也极其重要。可惜,这些不光是咬文嚼字。由于我们这种不科学的概念导致我们长期来对这种输电线干扰不能完全彻底解决。在1970年磁带地震勘探初期我们应用了补偿器。这是基于这样一种概念,即每
  • 包吉山
    . 1977, 16(4): 1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地震勘探中,有不少地区地震测线不能沿直线方向铺设,如在河网、山区和黄土高原等地。这时,为完成地震勘探任务,测线不得不适应地形特点而呈弯曲状态(如图1.1)。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和怎样进行多次覆盖,显然,这将是大多数地震勘探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它已不是当前流行的关于直测线的知识所能解释的了。
  • 刘馥
    . 1977, 16(4): 2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前言在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下进行地震勘探工作,虽然采用了多次覆盖的先进工作方法,有时仍得不到良好的迭加剖面,往往见到多次剖面比一次剖面的面貌改善不大。多次迭加剖面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参与共深度点各迭加道之间的相位一致性,影响相位一致性的因素很多,如野外工作方法及施工中的问题使接收的波不是来自同一个深度点,由于速度不准使动校正后还尚存正的或负的剩余动校正量,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表层低速带速度和厚度变化莫测,地形起伏变化剧烈使野外静校正后还残存着剩余静校正量以及偶然干扰测量计算误差等等。
  • 成都地质学院计算站;江苏省第六物探大队;复旦大学数学系
    . 1977, 16(4): 4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一、前言随着直接找油、气方法——“亮点”技术的发展,应用模型来帮助进行“亮点”解释,以达到确定油、气藏的目的,已经成为“亮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型方法不仅能帮助解释人员对油、气藏特性作定性解释,甚至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还能对油、气储量作定量估算。因此,探索直接找油、气的模型技术,无论在地震理论上或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周雪清
    . 1977, 16(4): 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迭加偏移、时深转换和水平迭加时间剖面的定量解释工作中,正确和准确地求取参数V0和β值,是经常而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求取参数V0和β值所依据的速度资料有两类:一类是地震测井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另一类是速度谱资料。由于测井所提供的资料,在数量和地区分布上远不能满足回放和地质解释的要求,而速度谱资料则由于数字化工作的逐步进展,可以及时、大量地提供丰富多采的速度资料,为回放和地质解释提供确切的参数。
  • 江西省地质局第二物探大队;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数字协作组
    . 1977, 16(4):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为了适应江西具体的地震工作条件,在现有的719机地震专用程序的基础上,我们增编了静校、变观测系统等内容,改善了原有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一、静校问题江西小盆地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原始资料质量不高,有效波不能大范围连续追踪;因此,文献中介绍的各种“自动静校”方法目前尚难于实现。我们只好采用微测井求得的表层平均速度,然后以某个海拔高度为基准面,对地形及炮点深度进行静校正。
  • 国家地质总局第二物探大队二四九队
    . 1977, 16(4):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我们在“四川盆地DJB地区表层干扰波的调查和多次覆盖试验的初步成果”一文中(见“石油物探”76年第二期),提出了在模拟回放处理中,为了较好地解决山区的静校问题,可采用填充法。在山区一条剖面地形高差往往很大,我队所在的工区有的竟达700余米,而且切割得非常厉害,有的沟深达四百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静校基准面选在所有炮点和检波点之下,就会使一些炮点和检波点至基准面的高差非常之大,对这些点进行静校正就要产生较大的理论误差,浅层尤为明显。同时由于高差大,没有测井资料控制,用恒速向下延伸,也会引起误差。
  • 陈天水
    . 1977, 16(4): 7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目前地震勘探已大量使用多次迭加、多炮井组合和多检波器组合,简称“三多”。其实质就是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以达到提高讯噪比的目的。由于多次迭加是建立在野外原始记录基础上,所以它要求原始记录有较高的讯噪比。目前使用多炮井组合和多检波器组合就是为达此目的而采取的措施。而不同组合形式的效果也不一样。通常是在施工前利用组合方向特性曲线比较一下,选择较好的组合形式再到野外去试验。但是现在采用“三多”的情况下,再用过去简单的线性组合直接分组相加的方法来计算多炮井组合、多检波器组合的方向特性就很麻烦。
  • 江西省地质局第二物探大队机修车间
    . 1977, 16(4):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测井检波器是进行地震测井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对于检波器的技术要求是能够耐高温度,耐高压力,高灵敏度和高阻尼相结合,防水绝缘性能好等。我们搜集调查研究了井下的各项资料以及检波器的有关资料,参考了兄弟队的先进经验,进行了试制。并在3133M井中进行了试验,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前后测井检波器各项技术性能稳定,完全符合要求,与国产DJ3测井检波器进行了比较,并顺利地完成了该井的地震生产测井工作。
  • 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北疆研究队
    . 1977, 16(4): 93-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野外工作中,按工区的各不相同的地震地质条件,采用了各种类型的观测系统。道距由20米至80米,偏移距由0至960米,最大炮检距由460米至2480米。这样大幅度的变化,原因在于对多次覆盖的野外工作方法来说,我们还处于摸索试验的阶段。也由于在不同的工区内,主要目的层因断裂的分割,其埋藏深度变化很大,要求采用不同的观测系统。
  • R.O.Lindseth;吴晖
    . 1977, 16(4): 101-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报告叙述把地震反射道转换成一种声速测井的数字计算方法的若干结果。这种方法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会获得这样一种曲线,它几乎和从联测点得到的钻孔声速测井曲线一模一样,具有非常高的真实度。因而,对常规地震测线的每个地震道应用这个方法,不需钻探一口井孔就能得出各接收点上的模拟声测井曲线。于是,由于不断增加分辨力的结果,提高了资料解释的能力。对厚度仪有25呎左右的地层有了分辨的可能性,并可以根据速度及“测井”曲线特征的改变而发现岩性和地层的变化。
  • 本刊编辑部
    . 1977, 16(4): 108-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Ⅰ.系统描述这个基本的轻便的DFS—V野外数字系统(无照象机)表示在图1中。它由三个部件和两个联结电缆组成。这三个部件是模拟部件,控制部件和磁带机部件。模拟部件模拟部件接收地震检波器讯号,提供模拟放大、模拟滤波、多路转换和模数转换。一个模拟部件能容纳60个数据道,如图2所示。简单地增加模拟部件,可以增加数字道的总数。每个附加的模拟部件增加的总数为60道,最多可以用四个模拟部件(SEGB格式,1600bpi、240道)。
  • 初春田
    . 1977, 16(4): 136-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1.序言超小型钻机的汇编已在过去的日本地质新闻第211期“试锥新技术研究委员会”的资料中按研究项目作了介绍,其中对于机械的研制和工作方法也有说明。超小型钻机的研制目标是重量轻和体积小,这就是说1—2人就可以进行钻井采样和作业。但是相反由于体积小和重量轻,在钻进的深度、孔径和岩芯的直径方面受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给压和转速方面也不能充分地解决,所以钻进效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