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66-03-15
  

  • 全选
    |
    论文
  • 韓融平;唐成林
    . 1966, 5(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浅、中、深层界面的反射波由于传播路程不同,能量相差很大(图1)。从图1看到,在0.5秒与3.1秒到达的反射波振幅比拘为15:1。为了同时获得浅、中、深层界面的反射波,野外生产时普温地应用了自动振幅控制器(AVC)。
  • T. 克雷
    . 1966, 5(3):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L. Y.法斯特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按照一种特定的方程,岩石中的波速取决于地表下的深度,井由此导出了等速度面的形状受到地形起伏的影响的结论。
  • H. M. 思雷尔斯;R. W. 莫斯曼
    . 1966, 5(3): 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地震资料采用任何一种表层校正都会带入误差。采用哪一种校正为合适,主要取决于表层的结构。为了说明幼年期和壮年期地形的校正条件,对实际工作取得的资料作了系统研究。特别研究了伊利诺斯盆地一个河谷中前冰共期造成的复杂的低速带简题,堪萨斯的壮期地形及中怀俄明州幼年期地形产生的总是。在指出的种种场合下,建议采用一种“流动”基准面,作为直接在地面之下的“校正带”。
  • L. 杜斯卡
    . 1966, 5(3): 1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关于风化层及堆积层校正,特别是在低速层很厚的地段,由斯瓦尔兹修正、布朗底奥提出的方法,已被证实不仅运用方便,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较为准确的方法。将布期底奥—斯瓦尔兹方法用于单一地层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能节省大量时间,消除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提高精度,并得到最后的解答,或者说可以快速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提出了应用快速法计算的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各个常数值代表阿尔伯达中部冰碛层问题的特性。
  • G. S. 加薩韦
    . 1966, 5(3):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一个垂直剖面中,若以爆炸点和检波点作为椭圆的焦点,可以利用椭圆的特征来解释地震反射资料。如果以爆炸点和检波点作为焦点,则反射波的总旅行时是确定椭圆所必需的常数。这时反射面是椭圆的切线。因此,如果画下静多椭圆,就可以根据许多相交椭圆弧上的公共切线连成圆滑曲线,画出反射界面。
  • А. Б. 維謝夫
    . 1966, 5(3): 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通常,电法勘探的理论总是假设地表是平面,但实际中往往要在地形复杂的条件下工作,因而产生了研究各种地形对电法勘探成果影响的问题。
  • Ю·А·齐普卢欣;А·А·克利馬列夫
    . 1966, 5(3):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1960-1961年间,在塔曼半身的某一地区进行了精度±0.1毫伽的重力祥测,目的是研究该地区的构造。
  • С. С. 伊頓别尔格
    . 1966, 5(3):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根据ПС确定孔隙度的物理前提,是扩散吸附作用和岩石孔隙度在有利条件下与岩石的含泥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