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 第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1964-02-15
  

  • 全选
    |
    论文
  • W·布劳赫
    . 1964, 3(1-2):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断层和折射层成任意角度情况下,讨论由断层反射来的折射波所走过的不同的路程。筒单的几何学讨论,可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折射层和断层的夹角是90°或为折射临界角,这就是记录这种脉冲所遇到的最理想的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预料此脉冲具有同样的旅行时间。
  • R. 博特费德;H. 許特根
    . 1964, 3(1-2): 1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反射折射波被认为是正常的陡倾角反射的极限情况;特别是反射折射波能按照与一般反射波同样的原理会制出来。鉴于速度数据本身的不精确性,箱制出来的反射折射波和别的陡同相翰之阴无甚区别。从反射资料求得的速度也说明,由大山倾角反射到反射折射波是连续过渡的。
  • R. J. 阿萊比
    . 1964, 3(1-2): 2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反射折射波的定义用图1来说明。爆炸产生的地震波进入地层,在传播时遇到一高速层,以临界角在此层上部折射井沿之传播;一具有足以折回原有大半能量的声阻抗的断层挡回此波,它就沿着原路返棘。在地面的检波器排列按收到折回的能量及可能同时到达的单纯肺反射波。
  • 保罗·H·杰弗斯
    . 1964, 3(1-2):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化费达几百万美元的地震韶录被固置着,井且常孰为无甚价值。对大多数韶录作了解释,以为到达的能量局限于垂l或近于垂值的平面内。进一步的假没是,在爆炸点产生之能量直线向下传播,被反射后,又直线向上,到达爆炸点处之检波器。对测袋上检波器韶录到的同一同相轴的共他到达时固进行小的事先校正,把时间换算成深度,并用几乎都相同的方法作图,然后和钻井剖面对此。
  • И. С. 别尔宗;Л. И. 拉特尼科娃
    . 1964, 3(1-2): 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描述了在确定俄罗斯地台反射波地震记录上分辨出的某些于扰波的类型方面的试验研究桔果。表明了所研究的波属于转换折射波类型,这些波作为为横波沿折射界面传播,而在复盖界质中,一部分路程作为横波通过,另一部分作为纵波通过。
  • A. H. 莫兹仁科
    . 1964, 3(1-2):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深地震测深法勘探(ГСЗ)、也同对比折射法一样,速接地震检波器和地震站输入端的导裁很长;导袋不能摆脱各种外部电磁场的影响,所以导线的个别部分有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咸应电动势分布在电缆的不同电路上,部分输入变压器绕组。
  • E. A. 柯左洛夫
    . 1964, 3(1-2):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克拉斯诺i达尔边区和斯塔夫里波尔的许多地方,用反射波法进行地震勘探的时候,地震记录上记下了强烈的干扰波。它们不属于浑积层深部形成的为大家熟知类型的干扰波。
  • 小林直太
    . 1964, 3(1-2):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当理论上知道,如果一个表层在半无限弹性介质上,那么SH波可以此较有利的确定地质构造,同时SH波在分界面上的明显反射,表明它在表面上是有很强的振幅。确定地厦构造的这个新方法,是歌图把上述理SH和有关产生SH被的主要实脸应用在勘探地区。
  • 皮尔L. 古潑劳德
    . 1964, 3(1-2): 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能补偿每个排列都有变化的表层条件对地震道特征和时阴的影响,为此,必须有精确的表层速度。这个方法能大大诚少在许多地区经常遇到的对比困难,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地震反射法解决周题的能力,这个方法有下面一些限制性的假设:法线入射,平行而等距的反射界面,无噪扰条件。
  • A. H. 费道連柯
    . 1964, 3(1-2): 7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检波器接收的地震讯号,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振幅照相法,是用得最广的一种方法。在采用该方法时,照象纸为记录的储存介质。记录照相法主要是对稠节方向接收法(PHП)不完蚕适用,采用照象法时,记录由照象胶卷承担。
  • A. H. 费道連柯
    . 1964, 3(1-2): 8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有关磁带录音技术的文献目前为数甚互,但都不包含地震记录专门日周题的讨论。本文准备提出一些选择磁带地震记录最佳特性的依据,至于如何确保这些最佳特性周题,这里不作详细研究。同时,我们的讨论只针对野外记录仪器,磁头为任意形状的闭口铁心,有一个或两个间隙。
  • 汉尔·J·乔尼斯
    . 1964, 3(1-2): 8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地震勘探当今面临的问题,是在原来困难地区进行工作与解释非常复杂的地震记录。旨在帮助解释者井弥补他的习惯解释方法之不足的分析技术,已握蓬勃发展起来,相关分析就是其中之一。
  • Ю. П. 鲁卡申
    . 1964, 3(1-2): 95-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不同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通信和无线电定位技术中,应用相关仪(计算相关两数的仪器)在随机干扰的背景上分辨规则信号是大家都熟知的。为了同样目的,近年来在地震勘探中,也采用了相关法。除了上述的一般阴题以外,相关法还可用来解决一些地震勘探中的特殊简题。
  • Л. Д. 湼姆佐夫
    . 1964, 3(1-2): 10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用重力勘探方法道接寻找油气藏,象解决任何一种新的问题一样,首先应分析地质地球物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问题的出发点之一是在含油气层(油藏)和边椽含水岩石的密度体积积分之间有着无庸置疑的区别。
  • K. B. 格拉特基
    . 1964, 3(1-2):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应用平均场法和向上半空问解析延拓法过程中,曾不止一次地见到这两种运算所得结果方面的相似。
  • В. И. 拉比諾维奇
    . 1964, 3(1-2):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对于电法勘探,特别是对于地质制图,地电接触带的查明及共岩层参数的确定(断层的幅度、岩层尖灭等地电剖面的变化)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接触带的影响使接触带地区提供的电测深曲线畸变了。
  • T. 亨利森
    . 1964, 3(1-2):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近来所发展井经过野外试验的无线电波反射法,已被征明对于帮助寻找石油、天然气及气聚集矿床是很有价值的。无线电波反射法的野外生产与解释技术不仅能帮助确定未担钻探的油气储集边界,而且能求出其埋藏深度(甚室在多层的清况下)。墓于这种勘探方法野外工作的桔果,最近的钻探已证明了上述的优越性。
  • G·K·沙曼尔等
    . 1964, 3(1-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连续速度侧井又称超声波侧井、声测井。但有的超声波测井或声侧井法是用点侧法的,因而不属于连续侧量的方法。这种地震测井方法较之常规地震侧井方法有不少优点。
  • В. Н. 达赫错夫;Д. A. 沙波岁
    . 1964, 3(1-2):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当进行钻井的地球物理研究时,关于发生在电缆上的负载问题无疑是有实际意义的。已有许多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