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62-06-15
  

  • 全选
    |
    论文
  • 田正平
    . 1962, 1(1):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这一问题是我们在准备进行ВЭЗ曲线的定量解释“量版的选择”一题中提出的,由于目前采用的量板(ВЭЗ曲线理论量板以后简称量板),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有的误差还相当大,超出了野外观测精度的要求,直接影响解释结果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注意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 Г. А. 维的林柴夫;Г. П. 柴阔夫
    . 1962, 1(1): 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多层理论曲线的计算和绘制不只是通过比较曲线的方法用于测深解释,仝样用于分析误差,并有时用来探讨一些最完整的孜虑到所研究地区的地电剖面特奌的实际解释方法。
  • 曾佩韦
    . 1962, 1(1): 1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仅仅根据重力或扭秤观测资料来确定地下物资分布状况的问题永远得不到单一解答,这是因为同一种重力场的分布状况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物资分布可产生,因此,要确定其中的那一种物质分布状况是可求的地质解释。
  • A. K. Maiobuzko
    . 1962, 1(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由重力勘测确定接触面起伏的问题解一阰非线性积分方程,甚为困难,故一般均仅限于近似解,且常将问题变为线性积分方程,本文给出一逐次近似解法,为简便计仅限于二度体。
  • A. K. Uaiotouiko
    . 1962, 1(1): 37-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假若在地表面以重力测定确定Δg或Wxg,并根据曲线特征(极值的座标,转折点等)点此场解释为一物体M位于t深处则由势论可知,在所有其他位于Z。
  • A. H. 季莫菲也夫
    . 1962, 1(1):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大家知道,地球物理异常曲线有一些特征点及特征区,其位置由引起异常的物质形状及深度而决定,且可自理论上准确定之,故可借之以图解法或计算法对物探异常进行解释
  • Svend Saxov;Kwot Nygaad
    . 1962, 1(1): 6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若以G表示观测之布格重力异常,Z表区域异常,R表剩余异常则: R=G-Z.